“根据茶花南863线等31条10千伏线路半个多月的试运行结果,系统实现线路降损电量15146.7千瓦时,新增降损效益6513.08元,同比线损率由2.49%降低至2.39%。”经过近一年研究开发,3月15日,金华首套配网经济运行辅助决策系统在浙江金华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投运。
据了解,该套配网经济运行辅助决策系统由数据处理、经济运行分析、实时监控、负荷转供四部分模块组成,基于OPEN3000、D5200、用电采集和PMS2.0等系统的海量数据,对多源数据融合贯通,建立配电网设备和量测业务模型。在潮流计算基础上,以开关两侧电压的大小判断负荷调整方向,以环内线损最小为终止条件,利用启发式优化算法进行在线或离线运行优化分析,辅助配网调控运行人员编排年、月、日等不同时段10千伏线路的运行方式,以系统快速智能决策替代原有的人工估算,不仅改善了配电网功率分布不经济的状态,而且提高了电网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
“以前发生电网故障时,工作人员需要逐一检查配网线路接线图,并调用历史数据来判断转供线路是否过载,全凭人工经验制定负荷转移策略,往往需要转供几十条配网线路,事故处理和恢复线路供电耗时较长。”该公司配网调控班班长柳延洪介绍,运用配网经济运行辅助决策系统后,能有助于减轻调度人员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以最优的运行方式从存量电网资源中挖掘电网运行潜力,降低损耗和企业运营成本,实现节能调度,提升供电质量与可靠性。
除此之外,该系统还能对人工经验制定的运行方式进行经济性和安全性校核,建立配电网经济运行评价体系;基于树拓扑的自适应免疫算法,进行全景仿真式负荷转供校核,实现故障、计划模式下大面积负荷转供方案的自动生成,对线路潮流开展实时扫描监控等配网调控的多场景应用。
下阶段,浙江金华供电公司将继续推进配网调控领域的数字化变革,加快该套辅助决策系统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深度融合,有效激发配网经济运营活力,达到节能增效。如按试运行时期的结果测算,预计可实现金华地区年降损电量2972.32万千瓦时,新增降损效益1278万元,同时减少该地区年标准煤消耗1.16万吨、二氧化碳年排放量2.9万吨,为实现能源互联网形态下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在配电网领域的落地建设和浙江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