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顶部动图
智创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中国交建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智电力

专家解读《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

2025-08-08分类:数智电力 / 数智电力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重要基石

——专家解读《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之五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庞晓晋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迈入关键阶段。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标志着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工作在国家层面实现统一规范。该《规则》将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施行,有效期五年,旨在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提供标准化、透明化的计量结算框架,进一步保障市场公平、提升交易效率。

电力市场作为能源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规范化运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存在标准不统一、数据不透明、结算周期差异大等问题,制约了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此次《规则》的出台,不仅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关键一步。

《规则》涵盖计量管理、结算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明确了计量结算的定义与适用范围,覆盖电能量交易、辅助服务交易等所有电力市场类型,并将虚拟电厂、新型储能等新型主体纳入其中。在计量管理方面,要求市场经营主体安装符合标准的计量装置,并规范了数据传输时序要求。结算流程分为结算准备、结算依据编制和电费结算三个阶段,强调不得设置“不平衡资金池”,以提高规范性和透明度。此外,《规则》还强化了监督与争议解决机制,明确了监管主体和违规处罚措施,为市场经营主体提供了维权渠道。

一、《规则》出台的背景与意义

(一)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但电力市场的计量结算环节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长期以来,各省份、各交易品种的计量结算规则不统一,导致跨省交易成本高、效率低;部分地区结算数据不透明,市场主体难以监督;结算周期差异大,有的地区实行“日清月结”,有的按月结算,影响全国市场的协同运行。

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促进资源高效流动。电力市场作为能源领域的核心市场,亟需建立标准化的计量结算体系,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规则》的出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电力市场化交易提供制度保障,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

(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规则体系的关键一环

电力市场的健康运行依赖于完善的规则体系。此前,我国已出台《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电力市场监管办法》等文件,但计量结算领域的专项规则一直缺失,导致各地执行标准不一,市场运行效率受限。《规则》的发布填补了这一空白,与现有规则形成互补,共同构建完整的电力市场“四梁八柱”制度体系。

具体而言,《规则》承接《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要求,细化计量结算的操作流程;与《电力市场监管办法》协同,强化对结算行为的监管;与《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等配套文件衔接,确保各类交易结算的规范性和一致性。这一体系的完善,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制度基础。

(三)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支撑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虚拟电厂、分布式能源、新型储能等新型主体迅速崛起。然而,传统计量结算模式难以适应这些新业态的需求,导致其市场参与度受限。《规则》将新型主体明确纳入适用范围,为其参与电能量交易、辅助服务市场等提供了政策依据,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此外,《规则》对数据管理、结算周期等作出适应性调整,如支持储能设施按“按日清分、按月结算”模式获取收益,为新型商业模式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能源结构转型,也为未来智能电网、区块链结算等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规则》的重要作用

(一)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奠定制度基础

《规则》通过统一计量标准、结算周期和科目式样,打破了地域壁垒,降低了跨省交易成本。例如,在现货市场连续运行的地区推广“日清月结”模式,提高了中长期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衔接效率;在非现货市场地区,则采用差异化结算安排,确保规则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市场需求。这一制度设计增强了市场的协同性,为全国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保障。

(二)保障市场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规则》通过透明化结算、强化风险防控等措施,切实维护了市场经营主体的利益。推动实现结算透明化,要求披露结算变动原因,单独列示科目,避免“暗箱操作”。强调风险防控,明确售电公司需提交履约保函,防止信用风险;规定电网企业不得因用户欠费克扣发电企业电费,保障发电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争议解决机制,建立市场管理委员会调解、仲裁及司法等多渠道争议处理方式,确保公平公正。这些措施增强了市场信心,有助于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电力市场建设。

(三)推动电力市场数字化转型

《规则》要求电网企业和交易机构建设统一数据平台,实现计量数据的自动采集与交互,为电力市场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未来,随着区块链结算、智能合约等技术的应用,电力市场的结算效率将进一步提升,交易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四)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规则》通过优化计量数据管理,提高了市场出清结果的准确性,为未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创造了条件。同时,将虚拟电厂、新型储能等纳入结算体系,为其参与辅助服务、容量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影响与挑战

尽管《规则》为市场提供了统一框架,但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最突出的是数据基础能力不足问题。《规则》要求现货市场地区实现"日清月结",这对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能力提出极高要求。具体表现在:一是分布式能源计量设备覆盖率不足,部分地区仍依赖人工抄表;二是数据采集频率达不到要求,无法支持高频结算;三是数据传输网络建设滞后,存在数据延迟问题;四是用户侧计量设备的智能化改造,特别是中小用户智能电表有待普及。这些工作需要进一步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的出台,是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提供了“度量衡”,更通过标准化、透明化的制度设计,推动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随着《规则》的落地,一个更加公平、高效、开放的电力市场体系正加速形成,将为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注入强劲动力。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