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换流站运维人员应用无线物联网技术,调试升级了集成语音交互、图像采集与实时传输功能的智能头盔,大幅压缩工序复核时间、提高设备检修验收质效,提升现场安全管控水平。
7月23日,陕西±800千伏陕北换流站内,运维人员刘帅来到换流变压器广场开展设备大负荷测温工作。他头上戴的智能头盔实时记录着站内设备测温结果。
“请确认设备表面反射率、检测距离符合规范……”在智能头盔的语音提示下,刘帅按照标准化流程作业,在重要设备测温点位按下智能头盔的拍照按钮。随后,现场设备状态、重点操作细节等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上传至直流精益化运检平台。直流精益化运检平台全面整理、分析信息,快速生成专业的巡检报告。
以往在高空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高风险作业中,安全管理人员受限于现场条件,有时无法直接看到检修人员的操作是否正确。“就拿有限空间作业来说,安全管理人员无法跟随检修人员进入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罐体内部。检修中的关键数据和信息只能靠检修人员用文字记录或手机拍照留存。人工记录难免存在偏差,而且检修时频繁切换工器具和手机,操作起来也不方便。”陕北换流站站长孙海涛介绍。
针对这一痛点,1月初,陕北换流站运检人员总结以往年检经验,尝试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手持式录像设备辅助检修工作。然而,他们发现这种方式虽然解决了信息记录留存的问题,却增加了后期数据整理的工作量。后来,他们依托无线物联网技术,调试智能头盔搭载的系统模板,实现数据记录便携化,既解放了检修人员的双手,又开发出作业数据收集、验收复核等功能。
“在智能头盔的现场调试阶段,我们发现,如果智能头盔只有数据采集和记录功能,现场还需要安排专人在直流精益化运检平台上同步确认当前作业步骤,工作效率提升并不明显。”智能头盔应用推广负责人曾伟介绍。对此,该站数字化换流站技术攻坚团队在智能头盔上增加了语音播报、按键确认功能,还搭建起实景指挥平台动态追踪作业进度,以简化相关流程。
4月10日,陕北换流站年度检修开始,700余名运检人员需要在19个作业面完成2.3万余项检修试验任务。智能头盔在本次检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头盔内置的语音导航系统遵循标准化作业流程,通过清晰的电子音逐项向检修人员下达指令。完成任务后,检修人员用智能头盔上传相关信息,后台系统确认当前步骤完成,智能头盔才会推送下一步操作指引。后台监控人员借助智能头盔的录像功能,能实时检查现场作业进度与工程质量,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过头盔的语音通话功能提示。这种闭环管控机制,有效规避了操作误差风险。
“针对GIS罐体内、阀塔上信号屏蔽力强、狭窄作业环境下存在的信号不稳定、头盔不好固定等问题,我们提前在站内加装了无线物联网,强化特殊点位信号。”智能头盔现场调试负责人闫宇浩介绍。调试人员还在设备厂内模拟罐内作业,反复调整智能头盔在作业过程中的固定方式,确保智能头盔将数据及时传递到直流精益化运检平台。
据测算,智能头盔投用后,陕北换流站运维人员日常的数据采集、复核验收、安全管控环节工作用时缩短15%。运检过程中全程留存的高清影像资料也为超高压、特高压设备的后续优化积累了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