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玉坤)“新能源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和装备服务行业除了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外,要结合风光储氢氨和源网荷储等实际应用场景,按照技术成熟度和场景适用性更多地用一些先进的数字技术,如数字电厂、数字化管理和运营平台、机器人辅助定位安装、自动清洗、光伏智能跟踪等,来创造更好的环境社会价值。”3月30日,中国能建智库纵横五洲研究院董事长李剑锋在北京市召开的2023华夏风光储产业创新大会上如是说。
本次活动由华夏时报社联合华夏双碳能源研究院主办,会议以探索风光储一体化,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风光储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风光储业内人士从企业、行业多角度、多维度展开了观点分享。博众智合能源转型论坛中国电力项目主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专委会委员尹明表示,“应坚持供给侧与用能侧双向发力,以夯实国内能源供给能力为基础,以工业、交通、建筑和电力系统系统高效发展为重点,让高质量电力系统充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加强电能替代和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优化原材料用能,推进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安全可靠替代,努力开拓国际能源合作新局面。”会上同时重磅发布了2022年度风光储创新影响力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