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政策。为保障各地光伏电站可持续发展,供电企业从建设到运维全程为光伏电站保驾护航,加强光伏电站运行监控,关注光伏电站台区数据,确保光伏电站可靠并网,以最好的服务排除故障、消除隐患,及时兑现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结算。
光伏运维新模式 打造“零碳小镇”
文/曹桂彰 路国栋
空中,一条条银线凌空飞架,线下,一块块光伏板错落有致。在山东淄博高青县油马村,电网线路和光伏电站交相辉映,一栋栋民房屋顶上整齐排列的光伏板熠熠生辉。随着国家“整县推进”政策的要求以及“双碳”工作的推进,油马村交出了一份“整村推进”光伏电站的建设方案。
今年11月,油马村118户村民房顶光伏电站顺利并网。该项目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装机容量为2兆瓦,安装500WP型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4000片、逆变器40台、专用光伏支架及其他系统配件,电网消纳方式为全额上网。该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280万千瓦时,平均每户光伏村民每年能稳定增收约1500元,村集体每年创造收入约20万元。
在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油马村采取“单点汇集”新型分布式光伏并网模式,统筹利用电力线路廊道及屋顶资源,由政府统一租用村民屋顶。这一建设模式不仅有利于当地政府统一规划乡村建设,合理布局分布式光伏并网,奠定打造“零碳村”基础,解决村民投资压力,扩大光伏企业利润,还可实现电网可观、可测、可控,方便电网调峰调压,提高了电网安全运行能力,实现多方共赢,
“以前都是村民零散报装光伏电站,不仅不利于并网,我们上门维修往往也会耽误很长时间。现在采用集中并网,不仅节约了厂家的安装费用,我们维修时长也缩短了20%。”高青县供电公司黑里寨供电所所长王虎介绍。
据悉,在项目建设初期,高青县供电公司专门开设绿色通道,对油马村进行电网改造升级。同时,该公司还派出共产党员服务队,对油马村逐户开展光伏安全知识培训,为村民致富扎紧“安全带”。
光伏电站并网后,高青县供电公司将继续推广分布式光伏并网新模式,以区域为单位,将分布式光伏所发电能集中汇流至储能装置再并网,为打造“零碳小镇”、实现绿色低碳示范县奠定基础。
“1232”工作法 解决光伏电站运维难题
文/崔菁 陈爱红
初冬时节,山西临汾永和县乾坤湾晚霞普照,橙橘色的光晕映在宽广的黄河古渡口,波光粼粼的水面泛着金光。
永和县是临汾供电公司服务区域内最大的光伏电站基地,拥有2239座电站,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光伏扶贫红利。但永和县光伏电站存在数量多、分布散、不好统一管理等问题,加之当地群众没有光伏电站的运维经验,给扶贫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转带来了风险。为此,永和供电公司全面参与当地光伏电站的运维工作,在该公司下属企业汾能永和电力分公司成立永和县光伏扶贫电站运维中心,解决当地光伏电站的日常运维难题。
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永和县光伏扶贫电站运维中心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个中心、两套系统、三个班组、两个流程”的“1232”工作法:成立永和县光伏扶贫电站运维中心;监控人员在后台通过光伏收益分配系统实时监测电站发电情况,通过国家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精准掌握设备运行状态;设立三类运维班组精准分工;确定光伏扶贫电站运行维护流程、光伏结算支付流程。同时,该中心在使用山西省光伏扶贫收益分配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辅助应用国家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解决了因信号传输不畅导致的电能采集异常问题,实现了电能监控全覆盖。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永和县光伏扶贫电站运维中心共开展周期巡视2200次,处理缺陷1515处,巡检人员行程达6.61万千米。在光伏设备逐年老化的情况下,电站发电量不降反升。
“维护电站根本不用我费心,一个电话,运维人员就到了!一分钱都不要,有他们在,我省心多了。”刘宁富是永和县奇奇里村的村民,自家有一座5千瓦的屋顶光伏电站,每年可获得光伏收益4500余元。有了光伏收益做保障,随着乾坤湾旅游景区的开发,他又翻新了一孔闲置窑洞当作民宿,日子越过越红火。
家住于家咀村的于海生也感同身受,他家有座5千瓦的屋顶光伏电站,每年也能获得4000多元的收益。他靠这些本钱做起了特色种植的生意,生活也越来越滋润。“光伏电站就是张‘电存折’,供电公司不但帮我们并网,还帮我们维护,服务真是到家了!”于海生说。
在永和供电公司经理曹建斌的办公室里,有一张贴满红旗的地图,图上的每一面红旗都代表一座村级光伏电站。从2016年永和县第一座光伏电站建成,到如今2239座光伏电站全覆盖,永和县2020年全年发电量突破了3573.82万千瓦时,实现收益3184.6万元。正是有了供电员工无数个日夜的悉心守护,当地群众才能大踏步迈向乡村振兴的幸福生活。
“光伏体检码” 应用见成效
文/云海英 徐璐
12月10日,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印发《关于支持服务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重点任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光伏体检码”的推广应用是提升光伏电站并网服务水平、做好“一站式”全流程服务的重要一环。
“市场上光伏设备质量良莠不齐,设备安装技术水平差距较大,加上分布式光伏项目分散,发电量极易受天气和光照等因素影响。”国网冀北电力营销部营业处负责人说。此外,冀北地区已建成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普遍面临后期运维难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专业的运维技术来降低设备故障率,提升发电效率。
为此,国网冀北电力营销服务中心开发“光伏体检码”,该体验码是基于营销系统内光伏客户发电设备运行、上网电量等数据,应用整合、筛选、脱敏手段,通过单位容量平均发电量分析算法构建的光伏发电异常智能识别模型,可为客户提供光伏设备发电异常检测,识别异常发电客户及故障类型,帮助客户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光伏设备故障率。
6月4日,“光伏体检码”上线后,共检测出发电异常红、黄码客户6143户,有1903户光伏客户修复故障,止损电量约3650.21万千瓦时,为客户避免经济损失1347.76万元。此外,为便于政府主管部门直观了解光伏电站的发电情况,国网冀北电力营销服务中心依托网上国网“光伏体检码”产品,规划研发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健康码”,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发电量异常检测,做到故障早发现、早消除。
光伏板清洁机器人实现“自给自足”
文/万燕珍 朱小炜 鲁忆馨
在冬日的阳光下,浙江杭州冠通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屋顶上鳞次栉比的光伏板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在这些光伏板上,一个方方正正的“清洁工”——自动清洁机器人正在开展清洗作业。
光伏板的主要材质为玻璃,其清洁程度对光电效应具有直接影响。一旦光伏板上的污渍得不到及时清洗,可能引发“光斑效应”,导致光伏板发热不均匀,板材报废。更有甚者,故障光伏板还会导致并联的其他光伏板连带报废。因此,定期清洁光伏板尤为重要。光伏自动清洁机器人能较好地解决光伏板清洁问题。“通过预先设置的程序,自动清洁机器人会沿着轨道清洗光伏板面,不放过一点污渍。”杭州市萧山区供电公司员工丁超迪介绍,“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机器人的动力来源是它‘背上’的两块小光伏板,可以说真正实现了‘自给自足’!”
目前,萧山区供电公司下属产业单位浙江中新电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已与20多家企业合作开展光伏发电项目。“我们通过租借企业屋顶,建设、运维分布式光伏项目,以光伏发电余量上网的方式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不仅让企业享受到折扣电价,而且也引领企业走上低碳节能的发展道路。”此项工作负责人翁利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