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10时,在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经十路的10千伏港刘线20号杆处,济南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中心员工王辉云和田明杰开始带电接引线作业。他们利用绝缘杆作业法速接引流线固定器,预安装了引流线和线夹,无须进入强电场和直接接触带电体,约15分钟就完成了带电接引线作业。
绝缘杆作业法速接引流线固定器是济南供电公司“朱国军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自主研发的一项创新成果。研制这个装置的想法来自工作室骨干成员王辉云的一次带电作业经历。
此前,济南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人员在开展带电接引线作业时,通常都是使用绝缘手套作业法将引流线固定在主导线上。2019年7月22日,王辉云和同事们在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耗时近30分钟才完成了一次带电接引线作业。“当时我就想,能不能设计一个工具,既提升工作效率,又能降低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王辉云说。他立刻与创新工作室的其他成员分享了这一想法。工作室成员开始了技术攻关。大家翻阅大量参考资料、开展交流研讨和模拟测试,设计出了一款线夹固定器。经过近一个月的试验调整,线夹固定器基本满足了最初的设计需求。
“我们设计的固定器只是实现了线夹的固定,但线夹底部的垫片仍需要手动固定,最好能改进设计一个对线夹全方位固定的构件……”试用后,王辉云和同事交流了想法。随后,工作室成员集思广益,完善创新成果,设计出第二代固定器——绝缘杆作业法速接引流线固定器。该装置包括线夹固定和引流线固定部分,能够全方位牢靠地固定住线夹和引流线。
带电作业需要登杆或者在绝缘斗内进行,要求所用的工器具质优量轻。绝缘杆作业法速接引流线固定器长15厘米、重2.5千克,轻便易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业人员使用该装置,无须直接接触带电体,只需要在强电场外利用绝缘杆即可完成带电接引线作业,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2020年10月,济南供电公司开始在带电接引线作业现场推广使用该装置,将以前平均30分钟以上的带电接引线作业时长缩短到了平均15分钟以内。2020年12月,该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本报记者 张治林 通讯员 徐家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