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顶部动图
智创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中国交建
当前位置:首页 > CPEM推荐

国网湖北:人工智能赋能电网高质量发展

2025-08-06分类:CPEM推荐 / CPEM推荐来源:极目新闻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浩荡长江劈三峡而出,在江汉平原舒展万顷碧波,千年云梦泽的沃土上,楚人筚路蓝缕的开拓基因始终在血脉中奔涌。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AI)已成为推动各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电力行业也不例外。对于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而言,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革新的关键手段,更是实现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国网湖北电力围绕基础能力构建、应用场景建设、项目过程管控、人才队伍培育开展系列工作,人工智能赋能电网的实践画卷正徐徐展开。


打基础:在机遇与挑战中夯实发展基石


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产业的融合,国务院国资委强调中央企业要加快布局和发展智能产业。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响应,于去年12月发布电力行业首个千亿级多模态行业大模型——“光明电力大模型”,为国网湖北电力应用人工智能指明了方向,即无需重复研发大模型,而要聚焦规划建设、电网运行、客户服务等核心业务领域深耕场景应用。


国网湖北电力员工穿戴机械“外骨骼”智能装备开展辅助更换绝缘子作业。(胡洪炜 摄)


今年初,国网湖北电力制定了2025年人工智能“1210N”行动方案:依托1支人工智能特战团队(种子团队),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2种方式,优先攻坚10大重点场景,有序推动N个应用场景落地,系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和电网业务深度融合。


湖北作为科教大省,人工智能智力资源丰富。全省30余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数量居全国第二;拥有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4个国字号人工智能重大创新平台,人工智能总体技术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这些优势为国网湖北电力发展人工智能提供了宝贵机遇。


然而,人工智能赋能电网发展之路并非坦途,挑战并存。


首先是思想观念问题。“人工智能真的能比人干得更好吗?”“AI出错责任如何界定?”此类疑虑成为阻碍技术深入一线的无形壁垒。为此,国网湖北电力在员工培训中增设人工智能课程,普及理论知识和方法工具,培养人工智能思维。


“电力数据错综复杂且涉密性强,各省政策、电网架构、气候差异显著,省内各地市情况亦不相同。构建跨地域稳定可靠的人工智能应用,需付出巨大努力。”国网湖北电力数字化部技术及商务处处长余飞说。


数据质量是阻碍深度融合的第二大难题。人工智能有三大基石——数据、算力、模型。


数据,是模型训练和学习的基础,也是人工智能不断优化、自我进化的源泉;模型,是数据处理和决策制定的核心,决定场景性能与智能化水平;算力,能提高模型训练效率,支持更复杂、更精细的模型设计和优化。


历经数年不懈努力,基于国家电网公司统推的人工智能“两库一平台”,国网湖北电力纳管了设备、配电、营销、安监等7个专业共26个业务小模型,收录5个专业超3000项专业知识,归集无人机缺陷、精细化巡检可见光、作业现场识别等188万余件样本数据,并持续开展数据清洗与标注提升数据质量。


国网湖北电力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首批6家省级人工智能新平台部署单位,已在武汉花山建成国产化智算中心,部署6台国产GPU设备,可每秒进行15.8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同时搭建百度千帆和阿里百炼人工智能平台工具链,为开发光明电力大模型应用筑牢软硬件底座。


练内功:智能驱动电网管理效能跃升


当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现场,其价值首先体现在驱动内部管理流程的深度变革与效率跃升。国网湖北电力以问题为导向破解业务痛点,在设备运维、工程建设等关键领域打造应用场景,实现技术创新与业务需求的深度耦合。


每逢寒冬,鄂西山区的输电线路常因覆冰不堪重负,传统监测依赖人工巡检和零散传感器,误报率高、响应滞后。国网湖北电力集结12名跨专业专家,依托光明电力大模型构建输电线路覆冰智能监测预警“一张图”系统,实现了覆冰监测从“经验判断”向“精准预警”的跨越式升级。


该系统整合5.1万余台监拍装置数据,通过模拟导线等值厚度计算模型和输电线路真实图片覆冰判断模型,实现覆冰形态、覆冰厚度、附着力情况分钟级推演,并进行告警。系统上线首月,便成功预警神农架、恩施等地30余起覆冰险情,指导基层班组高效完成除冰作业,应急响应效率提升40%。


当人工智能在崇山峻岭间守护主网安全的同时,面向用户侧的配网工程管理也正经历深刻变革。


在湖北省安陆市木梓镇10千伏江河线验收现场,国网湖北电力利用无人机AI技术自主验收配电架空线路(余健兵、何瑶 摄)


配网工程点多面广,且工程量大,国网湖北电力仅2024年的配网工程项目就高达3.6万余个。越是复杂的问题越能体现出人工智能的价值。


7月13日,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开发区供电中心项目管理中心员工陈阳登录配网工程全过程数字化管控系统应用一台一策智能体(智能体指能够自主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执行行动的智能实体,它可以是一个程序、一个系统或是一个机器人)。


陈阳点击系统中的问题库管理,将所属地区设置为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开发区供电中心后,问题线路和台区便一目了然。陈阳选中有低电压问题的郑湾村四组3#台区点击“智能推荐”按钮,一台一策智能体立即开始综合研判郑湾村四组村3#台区的低电压问题成因,自动生成处置建议。


国网湖北电力聚焦配网工程项目立项、建设、结决算及评价四个阶段,开发配网全过程辅助决策及智能管控应用,重塑现有配网工程全过程管理链路。


该应用以光明电力大模型为智慧中枢,构建一台一策智能体、无人机工程验收智能体等多智能体协同的配网工程管理助手集群。“让配网工程管理中近50个关键流程实现智能辅助决策、平均处理效率提升3倍以上。”国网湖北电力电科院能源互联网中心副主任凌在汛说。


增活力:助力供电服务智慧升级


人工智能的终极价值,在于破解民生服务痛点、提升用户体验。国网湖北电力将AI技术深度融入客户服务与供电保障环节,让科技更有温度。


7月16日,在湖北武汉金银湖供电服务站,前来分布式光伏报装业务的市民张先生体验了智能、便捷的AI员工服务。在互动区,大屏上的AI员工以职业的形象、专业的表达,将政策要点和办理条件向张先生逐一解读,整个过程条理分明、通俗易懂,并引导到他到智慧服务舱(微型的无人营业厅)自助办理业务。智慧服务舱的AI员工根据张先生的办电需求引导他逐一扫描身份证明与房产证明等材料,完成电子签名,无需等待、无人工干预,轻松完成分布式光伏报装业务受理。“喝杯咖啡的时间业务就办妥了,效率真高!”张先生由衷赞叹。


6月10日,国网湖北电力在金银湖供电服务站推出全国首个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的供电营业厅AI员工。


该公司组建45人的攻坚团队,开发方言识别、语音语义识别、情绪识别、数字人服务、OCR图像识别、环境异常识别六个小模型,配置机器人、智慧服务舱、智能监控装置三套硬件,编排智能引导、智能助手、智能交互答疑、智能业务办理、智慧运营五大智能体,历时125天打造出供电营业厅精业务、会管理的AI员工。


“AI员工在营业厅的不同区域、不同场景以机器人、数字人等形态充当智慧引导员、AI助手、答疑互动能手、AI业务专员和全能智慧管家,为客户带来全新的办电体验。”国网湖北电力市场营销部营业处处长宋艳介绍。


人工智能不仅优化了服务前端体验,也保障了后端供电的连续性与可靠性。


湖北电网是三峡外送的起点、西电东送的通道、南北互供的枢纽。配电网作为电网最末端的“毛细血管”,与千家万户关联密切,其供电可靠性至关重要。


7月21日,10千伏淌113淌福线线路发生故障后,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运用配电网停电原因分析微应用于10分钟内研判出初步停电原因,迅速指导抢修人员针对性地抢修复电。


针对故障的抢修复电是配电网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准高效研判配网故障原因是高效运检的前提。2025年3月,国网湖北电力以“电网一张图”为基础,充分利用光明电力大模型的推理能力,历时2个月,研发停电原因分析微应用。


该应用能智能研判停电原因、影响范围及风险设备并生成处置建议,将故障精准定位由原先的“公里级”精确到“百米级”,助力抢修人员快速定位故障、科学处置,整体抢修效率提高10%,抢修时间较过去平均节省15分钟。


国网湖北电力数字化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停电原因分析微应用已在武汉、荆州、咸宁等地开展试点,下一步即将在全省推广应用。


目前,国网湖北电力坚持“业务+技术”双牵头工作模式,分批有序开展22个人工智能场景建设,推动典型场景快速迭代与深化拓展,为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提供“湖北经验”。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