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顶部动图
智创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中国交建
当前位置:首页 > CPEM推荐

国网六大新一代技术支持系统

2025-08-08分类:CPEM推荐 / CPEM推荐来源: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国家电网新一代设备资产精益管理系统(PMS3.0)是支撑电网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平台,通过重构设备管理全流程,推动设备管理向智能化、精益化升级。

01

新一代设备资产精益管理系统(PMS3.0)

国家电网新一代设备资产精益管理系统(PMS3.0)是支撑电网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平台,通过重构设备管理全流程,推动设备管理向智能化、精益化升级。

PMS3.0的核心--电网资源业务中台

PMS3.0以电网资源业务中台为核心,覆盖“三区四层”架构(生产控制、管理信息、互联网三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四层),横向贯通各业务大区,纵向整合全电压等级设备数据。汇聚输、变、配、用各环节466类电网资源信息,实现“数据一个源、电网一张图、业务一条线”。提供618项一站式共享服务,支持设备状态感知、互联互动、风险预警等8项核心能力。通过移动端应用(如i国网APP)实现巡视、缺陷管理、两票办理等全流程在线化,人工操作环节减少87%,数据录入减少85%。统一71类一次设备、57类主网二次设备参数模型,实现工程数据常态化贯通,支撑规划、基建、调度等跨专业协同。

PMS3.0通过设备智能互联、数据驱动业务,推动电网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字驱动”转型。其规模化应用已覆盖70余万注册用户、5.9万个班组,月度业务量超249万条,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未来,国家电网将持续深化PMS3.0的实用化、规模化应用,强化数据质量与业务协同,进一步释放设备管理效能。

02

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

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我国电网在整体规模、电源结构、网络形态、负荷组成等方面均发生了深刻变化,能源转型、市场化改革等各类电网业务也正在经历跨越式发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目标进一步明确,这都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满足电力系统不断发展带来的新需求,持续紧跟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电力市场化改革、能源互联网建设等新形势、新任务,亟需开展新一代省级以上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研发和建设,打造坚实的系统底座,赋能电网调控业务,提升电网调度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调度体系构建。

新一代省级以上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构建了系统体系架构及总体要求,包括:模型管理中心、实时监控中心、分析决策中心、数智应用中心等四大功能中心和实时监控、自动控制、分析校核、清洁能源预测、计划市场、培训仿真、运行评估、调度管理等八大类应用功能与场景的技术要求。这些应用功能是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D5000)已有功能基础上,根据新业务需求和系统总体架构特点,进行了完善提升和创新,有力地推进新一代省级以上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标准化建设,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电力市场化改革,保障“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运转提供坚强支撑。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网稳定工作会议暨2024年第四季度工作会议对加快构建新型调度体系作出部署,提出要发挥体制优势,加快构建安全主动防御、运行主配协同、资源市场配置、技术数智赋能、管理精益高效的新型调度体系,提高驾驭新型电力系统、保障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

新型调度体系以服务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为战略指引,以“强安全、保供应、促消纳、提质效”为基本职责,以“安全主动防御、运行主配协同、资源市场配置、技术数智赋能、管理精益高效”为主要特征,以保障新型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运行为核心目标。

国调中心统筹制订了新型调度体系建设方案,组织实施电网安全、网络安全、电力保供、能源转型、市场建设、运行协同、技术创新、自主可控、管理提升、队伍建设等10方面36项重点举措。统筹各要素保障,不断强化科技、装备、管理、队伍四方面支撑。按照“两步走”分阶段开展建设,第一阶段2025~2027年,初步建成新型调度体系;第二阶段2028~2030年,基本建成新型调度体系。

03

新一代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营销 2.0)

国家电网新一代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营销2.0)是国家电网公司推动数字化转型、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业务系统。

营销2.0是国网公司"数字新基建"重点任务,通过重构传统营销业务体系,实现"客户聚合、互动智能、业务融通、数据共享、架构柔性、迭代敏捷"的目标。该系统于2019年启动建设,2020年在江苏试点,2024年6月完成全国27个省级电力公司全网上线,标志着电力营销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

采用"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架构,整合客户、计量、服务等66个业务子类,实现跨专业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例如,将原有19套独立系统整合为统一平台,支持26个外围系统接入。基于微服务架构,实现功能模块灵活配置。如电费计费引擎支持算法组件动态编排,可快速响应电力市场化改革需求。截至2025年8月,营销2.0已服务全国超5亿电力客户,支撑日均3000万用户电费自动发行,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能源数字化服务平台。

04

新一代应急指挥系统

国家电网新一代应急指挥系统是提升电网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数字化工具。

系统于2021年8月由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启动建设,旨在应对自然灾害频发对电网安全的影响,提升突发事件处置效率。2022年4月完成研发试点,同年7月在全国总部及27家省电力公司推广部署。

系统整合视频监控、气象预警、地质水文、电网设备状态等数据,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控等空天技术,实现灾害监测的实时化与可视化。通过气象数据与电网设备风险分析,实现灾害预警精准推送。如2024年江苏盐城风灾中,系统提前预警并生成设备受影响清单。依托“应急作战一张图”,支持资源智能调拨、指令图上发布和跨层级协同。2022年四川高温保供电期间,系统快速调度抢修队伍和物资。构建历史事件库,支持事件全流程回溯与仿真演练,提升复盘效率。

采用“总部-省公司”两级部署和“总部-分部-省-市-县”五级应用模式,配套智慧应急APP,实现应急信息实时传递与分层管理。系统还支持断网环境下的应急通信,通过卫星站、便携设备保障极端场景通信。

05

新一代集控站设备监控系统

国家电网新一代集控站设备监控系统是面向“十四五”期间电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成果,通过整合主辅设备信息、优化监控模式、提升智能化水平,构建了“无人值守+集中监控”的现代变电运维管理体系。

系统采用安全分区架构,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安全区Ⅰ、Ⅱ)和管理信息大区(安全区Ⅳ),通过正向隔离装置实现跨区数据交互。安全区Ⅰ负责主设备实时监控,安全区Ⅱ管理辅助设备信息,安全区Ⅳ支撑运维管理及智能分析。硬件及基础软件均采用国产化产品,支持弹性扩展和模块化组合,满足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要求。通过事件化规则库整合离散告警信号,生成综合事件结果(如设备故障、异常等),减少人工研判工作量。

实现主辅设备一体化监控,集成保护信息、在线监测、视频监控等数据,支持“视频联动”快速定位故障。支持远程顺控操作,将倒闸操作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部署智能巡视系统,替代人工例行巡视。截至2023年底,系统已在20个省级电网覆盖3216座变电站,累计减少现场操作4.9万次,节约成本超1.1亿元。计划2025年底前建成326套系统,构建全域数字化监控网络。

06

新一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 2.0)

国家电网新一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2.0)是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支撑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和功能升级,显著提升了电力数据采集、处理及服务能力。

采集2.0支持分钟级数据采集,首轮电量数据入库时长从30分钟缩短至5分钟内,负荷数据采集周期从1小时压缩至15分钟,实现用户负荷曲线、电量线损等数据的实时计算。江苏试点中,用户分钟级用电示数采集成功率达99.7%,日均减少人工补采量35万只。系统采用微服务架构和容器化技术,支持海量终端“即插即用”,可灵活接入分布式光伏、储能设备、充电桩等新型设施,满足“全量数据按需采集”需求。新疆系统通过“1+27”一体化布局(总系统+27省子系统),实现跨区域数据高效传输。系统支撑现货市场结算、分时电价执行及有序用电管理。例如,江苏试点本地自动复电模式,复电成功率超99.5%;新疆通过分钟级数据助力移峰填谷和需求响应。

截至2025年,采集2.0已在福建、新疆、江苏、安徽等省份全面或试点运行,接入终端超百万台,用户覆盖数千万级。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