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四川500千伏钟鼓楼变电站内设备指示灯平稳闪烁,作业人员协同配合,顺利完成母联234号间隔投运操作,标志着该站年度检修第一阶段任务结束。
四川电网规模大、电压等级多且运行结构复杂。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负责运维3座1000千伏变电站、6座±800千伏换流站、1座±500千伏换流站和66座500千伏变电站,超特高压输电线路总长度超2.38万千米,规模居全国前列。部分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位于高海拔地区、无人区、地震带和覆冰区等特殊环境,地理和气候条件极其复杂,传统巡检不仅耗时耗力,还存在一定监控盲区。为此,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从运行监控、设备检修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保障超特高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打开机舱,开始执行任务。”9月2日14时36分,在泸州市纳溪区保电站,一架固定翼无人机从机巢起飞,按预设航线对电力设备开展实时监测、数据采集。今年7月,四川电网正式引入机巢式无人机,系统开展超特高压线路巡检。工作人员只需一键派发指令,即可远程操控固定翼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自主执行巡检任务。无人机在完成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后自动返航,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机巢式无人机将原本需要两人、耗时两天的线路巡检任务缩短至一小时内,巡检效率大幅提升。”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运检部副主任徐煜介绍。目前,首批机巢式无人机巡检作业已覆盖±800千伏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500千伏宁雅线等10余条5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核心区段。
除了无人机巡检技术的应用,国网四川电力还搭建了超特高压电网全景监控平台,整合高清视频巡检、雷电预警等智能辅助系统,并配备相控阵雷达、移动通信中继等先进设备,解决了无信号区域的信息传输难题,实现了对巡检现场的全天候实时可视化监控。
平台监控人员实行7×24小时值班制度,依托“人工智能+专业人员”双重辨识机制复核巡检结果,并及时向现场推送缺陷处置清单。这种“立体巡检+集中监控”运维模式,显著提升了偏远和无信号区域输电线路的巡检效率与质量,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在电网检修方面,国网四川电力不断推进技术创新。9月8日,在500千伏石板菁变电站,作业人员对站内原有六氟化硫表计开展智能化升级,实现对六氟化硫气体密度的高精度实时监测与自动校验,显著提升了运维效率。
“石板菁变电站是攀西地区的枢纽变电站,自2002年投运以来已安全运行23年。此次智能化升级大幅降低了人工运维成本,为提升地区电网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西昌运维分部副主任高长元说。
结合年度检修与大修计划,国网四川电力统筹推进抗震改造、老旧绝缘子更换等专项工作,自主研发了19种新型工器具,并广泛应用带电X光探伤、机器人除冰等先进技术,解决了线夹内部探伤和地线覆冰等技术难题,缩短设备停运时间,全面提升了电网检修质效。
人才是保障电网可靠运行的重要支撑。国网四川电力加快打造“能干会管”的核心业务班组,通过开展班组长能力竞赛、专业实训等形式,持续提升一线班组长的综合管理能力和业务技能水平。该公司还建立了高海拔及首台套设备专项培训体系,开发应急排油系统、首台套安装工艺等特色课程,依托站端实训室构建事故仿真、带电检测等实景培训模块;定期组织开展故障解体分析等专题培训,提升员工对设备核心技术的掌握能力;通过推行运维人员跟班学习,全程参与工程安装、调试及验收,进一步夯实电网安全运行的人才基础。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