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顶部动图
智创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中国交建
当前位置:首页 > 特高压

国网重庆:特高压变电站创新应用数字化技术

2025-09-10分类:特高压 / 特高压来源:国家电网报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1000千伏巴岳变电站是1000千伏川渝特高压工程的落点站,也是重庆首座特高压变电站。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创新应用数字化技术,牵头开发数字特高压平台、智能联合巡检系统等,提升巴岳变电站运维管理水平。


运维看数据,管理靠“智慧”


9月2日,在位于重庆市铜梁区的1000千伏巴岳变电站主控室内,站长徐波通过数字特高压平台监测着站内各类设备的运行情况。显示大屏上,全站电力设备运行数据实时更新、清晰呈现,设备的每一处细微变化尽收眼底。


巴岳变电站是1000千伏川渝特高压工程的落点站,也是重庆首座特高压变电站。作为运维单位,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聚焦数字化技术在特高压变电站运维管理中的应用,依托数字特高压平台等,推动巴岳变电站运维管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实现智能升级。


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全景呈现


数字特高压平台集成巴岳变电站设备电气量、状态量及消防辅助设施等多维度监测信息近2万条,接入237个高清摄像头,实现对设备状态全方位全时段全寿命周期监测。


作为“数字大脑”,数字特高压平台不仅是设备运行情况监测工具,更是巴岳变电站运行全要素的“智慧中枢”。


8月10日,重庆出现强降雨天气。运维值班人员邹铃尉通过数字特高压平台查看避雷器动作、全电流等数值,并检查保护小室是否存在漏水、积水等情况。


“我们应用数字特高压平台的球机跟踪功能,可以远程查看雷雨后设备的运行情况,还可以应用报表功能自动生成避雷器全电流、动作次数报表,开展数据对比分析,大幅提升了工作质效。”熊敏说。


随着熊敏的操作,屏幕上出现了基于真实站内环境三维建模而成的数字孪生变电站。数字孪生变电站几乎1∶1“复刻”巴岳变电站的外部环境、建筑外观、内部结构,甚至每一颗螺钉都清晰可视。设备台账信息、遥测遥信等实时数据、检修历史记录和缺陷数据等信息都在数字孪生变电站上分类呈现。运维人员不用到现场就能看到站内全貌。


数字特高压平台还能自动接收、读取设备告警信息,并将告警信息智能区分为告知、异常、事故、越限、变位等类别,根据重要程度分别用不同颜色标示,辅助运维人员精准定位异常,为运维检修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数字特高压平台还能定期自动采集油色谱、蓄电池、六氟化硫压力等运维数据并生成智能报表,构建设备健康“数字画像”,供运维人员开展日比对、周分析、月总结等精细化管理,实现设备状态精准判断及缺陷预测诊断。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正进一步拓展数字特高压平台的设备自主运维、安全缺陷实时告警、隐患数据自动对比等功能,持续提升运维质效。


“人机协同”立体化智能巡检


巴岳变电站占地面积263.6亩,有主变压器7台、高压并联电抗器4台、二次设备400余台,人工巡检工作量大。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与兄弟单位、外部相关企业联合开发了智能联合巡检系统,构建了“人机协同”立体化智能巡检模式。


智能联合巡检系统接入无人机巡检平台、固定式红外测温仪等多种平台和设备,融合应用了机器视觉、红外热成像、5G传输等技术。其中,无人机巡检平台用于操作无人机开展室外大范围设备巡检;固定式红外测温仪可实时监测设备关键部位温度变化。巴岳变电站内共安装2个无人机机巢,设计航线204条,无人机巡检范围覆盖全部设备区。无人机可完成自主起降、巡检及充电任务,满足日常巡检及特巡需求。


8月20日9时左右,运维人员黄舰卫在500千伏设备区开展日常巡检时,在某设备下方发现了一颗螺钉。他拿着螺钉对比了附近设备的连接部位,初步判断这颗螺钉和上方构架的连接螺钉相似。随后,他通过无人机巡检平台新建特巡任务,操作无人机飞巡核实情况。


2分钟后,一架无人机精准悬停在设备上方构架周围,借助高清可见光镜头全方位拍摄构架的各个连接点,并将实时画面传回主控室的智能联合巡检系统。黄舰卫仔细查看了无人机传回的画面,发现设备上方构架所有连接点螺钉完好无损,没有松动或掉落的情况,便操作无人机返回机巢。随后,综合现场情况,他确定这颗螺钉是前两天站内设备缺陷消除作业时遗留的。


目前,智能联合巡检系统可以替代部分人工例行巡检工作,已累计完成208次“人工协同”智能巡检,节约工时超1200小时。


倒闸操作“秒级响应、零差错”


倒闸操作是变电站运维的核心工作之一。巴岳变电站设备数量多、接线复杂,传统倒闸操作方式存在步骤烦琐、耗时久、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等不足,且每月需开展3~5次操作,频率较高。变电站投运前,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联合设备厂家开展技术攻关,在站内部署应用“一键顺控”技术。


与常规变电站相比,特高压变电站应用“一键顺控”技术面临设备电压等级更高、操作逻辑更复杂、安全要求更严格等难点。技术团队通过细化设备操作步骤、增加多层级防误校核机制、开展大量模拟试验等方式,确保操作安全、零差错。


依托“一键顺控”技术,倒闸操作人员可以提前将典型操作编制成操作模块。操作时,倒闸操作人员只需根据任务名称调用对应的模块,即可完成操作票预制、设备状态自动判别、防误联锁智能校核、操作过程自动顺序执行等全流程操作。


8月25日10时,在巴岳变电站主控室内,倒闸操作监护人余甜甜和操作人员刘珅诚多次核对无误后,启动了“一键顺控”操作任务。随着余甜甜发出确认及执行指令,设备场内传来一声轻响,相应设备从热备用转为运行状态。


“以往,倒闸操作需要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多次重复发令、复诵、操作、现场检查等步骤,费时耗力。”余甜甜介绍,以近期站内某电容器组检修为例,按照传统方式,倒闸操作大约需要1小时,应用“一键顺控”技术仅需20分钟,且操作过程更精准。


目前,巴岳变电站70项倒闸操作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较人工操作效率提升6倍以上。巴岳变电站还实现了检修工作票、检修记录等电子化流转,以及设备缺陷线上闭环管理等数字化功能应用,运维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分享到:

上一篇:无

下一篇:世界海拔最高特高压铁塔组立完成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