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5日,国内首个高速公路跨城际快充网络——京沪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全线贯通。前一天,电动汽车“京沪行”终点仪式暨座谈会在京举行。
1月14日,来自国网营销部、公司相关单位、电动汽车车主代表、有关车企代表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5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活动现场,车主们分享了沿途享受快充服务的故事,畅谈了参加活动的感受。
比亚迪车主张帅感慨道:“这次‘京沪行’,我看到咱们高速公路上都有快充桩了,现在我很多开电动汽车的朋友都准备今年春节开电动汽车回老家呢!”北汽新能源的车主于佳晨则表示:“京沪高速全程建设了这么多快充站,为我们电动汽车跨城际出行提供了更多可能。”
据悉,京沪高速系国内首条具备电动汽车快充服务功能的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全程1262公里,公司在沿线双向建成50座快充站,平均单向每50公里一座快充站。每座快充站规划建设4台120千瓦直流充电机、8个充电桩,可同时为8辆电动汽车充电,电动汽车30分钟内充满(80%电量);先期建设2台充电机、4个充电桩,支持所有符合中国标准的电动汽车充电。
2014年,公司选取京津冀鲁、长三角等雾霾治理任务重、电动汽车发展基础好的地区,在京沪、京港澳(北京—咸宁)、青银(青岛—石家庄)等高速公路建设快充站133座、快充桩532个,基本形成了“两纵一横”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覆盖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河北、河南、湖北等8省市,续行里程达2900公里,平均每50公里一座快充站。
京沪高速公路快充网络的全线贯通,实现了我国充电设施建设由点到面、由城市扩展到城际的发展,拓展了充电服务网络,完善了建设运营模式,为电动汽车走出城市、跨城际出行提供了绿色环保、方便快捷的充电服务,增强了消费者购买使用电动汽车的信心,必将推动国家大气污染治理、节能减排和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对促进我国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充电设施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公司将在建成“两纵一横”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和跨省充电服务结算系统建设,推广统一的充电支付卡,实现一卡在手、充电无障碍,为客户提供更多、更方便的交费支付方式,并尽快制定合理的收费价格,在报政府批准后执行。同时积极做好快充站现场服务工作,方便客户出行。
电动汽车在京沪高速畅行
1月11日晚,车队驶入山东临沂焦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
1月10日,电动汽车“京沪行”活动在上海发车。
1月11日,车队在江苏宿迁沭阳快充站充电。
2015年1月10日,由国家电网公司发起,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公司、比亚迪—戴姆勒公司、东风日产公司等四家车企共同参与的电动汽车“京沪行”活动发车仪式在上海举行。由北汽EV200、比亚迪E6、腾势、启辰晨风等纯电动汽车组成的车队,从上海嘉定安亭快充站出发,途经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六省(市),历时4天,行程1262公里。车主们可体验京沪高速沿途快充站的充电服务和电动汽车跨城际长距离行驶的感受。
截至12日17时,电动汽车车队已行驶约1000公里,平均时速100公里/小时。记者在服务区快充电站看到,各车车主将车辆停到充电位,向供电员工交接车辆用电情况,现场人员熟练地刷卡、拔充电枪、插入充电口,操作充电。腾势车主小蔡说:“我的车百公里耗电13~14度,快充的话30分钟即可充80%电量,在快充站充10~20分钟便可上路继续行驶了。”比亚迪公司代表则表示,比亚迪E6续航里程达320公里,充4~5次即可跑完京沪高速全程。
据悉,公司建设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支持所有符合中国标准的国内外电动汽车车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下,公司和有关单位合作,创新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的中国充换电设施标准体系,累计发布13项国家标准、18项行业标准,39项企业标准,中国标准已与美国标准、欧洲标准、日本标准并列成为世界4大标准体系。工信部等部委已将中国标准纳入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检测标准目录,促成国际知名车企采用或承诺采用中国标准。目前,比亚迪—戴姆勒和东风日产公司研发的电动汽车均已执行中国国家标准。
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公司已累计建成618座充换电站,2.4万个充电桩,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充换电服务网络,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走在世界前列。采用中国标准建设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标准权威,对保护国家民族产业发展、引导国外车企采用中国标准、培育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和规范充换电设施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建设还显著提升了我国充电装备技术水平。多年来,公司持续开展充换电关键技术研究与设备研发,建立了电池特性实验室和智能用电检测中心,成功研制了多款充换电设备、立体式充电车库、交直流、快慢充一体化智能充电桩、快换电池箱和充换电监控系统等。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大功率直流充电机,具有输出功率大、输出电压范围宽、转换效率高、防护等级高等特点,相关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