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南方电网在粤重大项目建设动员大会在广州举行。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广东省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陈敏,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毅出席会议。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绍武主持会议。
王伟中代表广东省委、省政府对项目开工建设表示祝贺,对南方电网长期以来给予广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近年来南方电网始终坚持服务广东、融入广东,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显担当、在支撑地方发展中勇作为。当前,广东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今年南方电网在广东计划投资超1000亿元的重大项目,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引领性、带动性。希望南方电网抓好项目组织实施,打造质量工程、精品工程、示范工程,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更安全的能源保障。各地各部门要加强与电网公司沟通对接,全力做好各方面服务保障,确保项目加快落地、顺利建成、尽快见效。
孟振平表示,南方电网将牢牢把握中央要求、湾区所向、广东所需、企业所能,持续保持在粤投资规模千亿元以上,加快以“两化协同”促“两型建设”,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公司将以最快速度、最优质量、最实行动推动在粤重大项目按期投产、发挥效益,全力打造能源电力发展标杆工程,全力保障“再造一个新广东”的用能需求,更好支撑经济大省挑大梁;全力打造绿色低碳的示范工程,大力推动风光新能源发展,更好服务绿美广东和海上新广东建设;全力打造追新求质的精品工程,以“大项目”催生“大创新”、带动“大产业”,更好推动广东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为助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开至广东各地级以上市,各地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和中直驻粤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公司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会。
打造一批绿色低碳示范工程
服务绿美广东和海上新广东建设
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广东将新增电源装机3000万千瓦。南方电网公司表示,今年将加快新增支撑性和保障性电源送出项目、重点输配电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三山岛海上风电送出等系列重点工程建设,支持粤东、粤西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助力广东海上风电并网容量保持全国领先。
今年以来,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正加速推进,梅州、肇庆、惠州、茂名等地的抽水蓄能工程“进度条”不断刷新,粤西新能源打捆送出工程投产在即。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能源工程,广东新增支撑性和保障性电源送出项目涵盖全省21个地市,总投资约480亿元,是为满足广东省“十四五”新增规划的煤电项目而相应建设的配套电网项目。
“项目建成后,广东省东西两翼至珠三角区域的电力送出能力可由1550万千瓦、1600万千瓦分别提升至3266万千瓦、2580万千瓦,满足支撑性和保障性电源送出,进一步强化大湾区电力可靠供应能力和安全托底保障水平。”南方电网公司输配电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是全国首个由电网企业统一规划和建设的海上风电配套送出工程,也是首个±500千伏海上风电海陆一体、超远距离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该工程投资约103亿,计划2026年10月投产。通过该项目,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将被直接送入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支撑湾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预计2025年底前,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后,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世界首个千万千瓦级抽蓄湾区,供电支撑能力和电网调节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以项目催生创新
推动广东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南方电网公司表示,将依托在粤重大项目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持续深化柔性直流技术、电力人工智能、“电鸿”物联操作系统等推广应用,积极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助力广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广州,南方电网公司建设的广州天河棠下柔直背靠背及配套工程,将采用国际领先的多端柔直电力互济控制技术,探索解决超大城市电网片区间发展不均衡、供需平衡脆弱问题,为全球一线城市大电网稳定提升改造难题提供新方案。该工程投产后,将提升广州核心区域供电能力70万千瓦,极大提升广州核心区域供电安全保障。
在深圳,南方电网公司将打造能源电力科技创新高地和超大城市电网数字化转型范式,推动深圳建设具有深圳特点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建成投产“20+8”产业集群配套变电站16座的基础上,未来将计划再投资约55亿元,力争再建超20座变电站,满足深圳“20+8”产业集群用电配套等新增用电需求。
“十四五”以来,南方电网公司依托柔直互联技术,建成全长约2000公里的广东目标网架工程,跨越广东8座城市,将广东东西部电力互济能力由400万千瓦提升至1000万千瓦,有效提升电网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沿海核电、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规模发展的适应能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供电可靠性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南方电网公司表示,将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两端发力,以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等平台,助力打造新型储能万亿级产业集群;大力推动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腾飞聚势赋能,助力广东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精准对接广东“百千万工程”,加快农网改造升级,积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