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2024无人机
金巡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艾睿光电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力资讯 > 电力科技

一文看清2022年氢能产业链六大“新动向”

2023-01-30分类:电力资讯 / 电力科技来源: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氢能源领域大事件越来越频繁的出现于我们眼前——北京冬奥会提供迄今氢能最大规模应用场景、国家氢能中长期规划进一步奠定氢能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绿氢项目如春笋般涌现、国内电解槽市场海量扩容、燃料电池功率突破200kW、90MPa储氢瓶通过鉴定......

2022年对于氢能源来说是充满变化的一年,从制氢端、储运端到应用端,氢能的每一个新动向既是产业夯实基础过程中产生的质变,又是开启新阶段的关键钥匙,隆众资讯将2022年氢能产业链发展的新动向整理如下:


动向一:氢能政策高强度加持 目标明确措施清晰

据隆众资讯不完全统计,2022年我国国家级氢能规划类政策46个,相关氢能标准30个。其中,3月份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是重中之重。规划提出2025年之前,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此外,初步建立以副产氢和绿氢就近利用为主的供应体系,开展氢冶金技术研发应用,扩大工业领域氢能替代化石能源应用规模,积极引导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煤制油气等行业由高碳工艺向低碳工艺转变。此项规划是继2020年氢能被列入能源范畴后,我国氢能又一里程碑式的专项政策,一方面规划明确氢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提出引导氢能替代传统高碳工艺化工原料,这也为绿氢+绿色化工打下政策基础。

从全国各地方政策发布来看,2022年我国地方氢能政策共发布282个,发布数量和频次为历年之最。其中,共有28个省(直辖市)级地区发布氢能政策共计126个,72座城市发布市级氢能政策156个,风光+氢储、绿色化工、非化工园区制氢、氢电耦合成为各地政策关键词。各省纷纷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中,氢能都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是各地氢能产业发展目标和规模、供给模式,还是终端应用和消纳,各省市均已将氢能作为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将地方资源优势、产业环境、市场空间与氢能示范应用相结合,探索氢能产业发展的商业化路径。


动向二:绿氢项目大量涌现 与传统化工耦合是关键

国内氢能政策为绿氢发展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础,自2022年以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尤其是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增多,绿氢项目更多进入人们的视野。据隆众资讯不完全统计,2022年国内相关绿氢项目(含签约、在建、投产等)总数已达133个,总投资近1500亿元。其中,中国石化、国家能源集团、国电投、三峡集团、京能集团等近50家企业布局绿氢项目。从项目地域上看,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吉林是项目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占国内所有绿氢项目数量的75%。隆众资讯注意到,近三成的绿氢项目集中在内蒙古,使内蒙古成为当之无愧的绿氢强省,其中,内蒙古近九成的绿氢项目为当地的合成氨、合成甲醇提供绿色原料,绿氨、绿醇成为内蒙古绿氢产业的关键词。

图1 国内各省绿氢项目数量占比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目前,国内绿氢项目多处于签约建设阶段,其中值得注意的4个大型绿氢项目基本情况如下:

1、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炼化示范项目

该项目采用光伏+谷电+绿证电解水制氢替代天然气制氢进行炼化生产,其中光伏装机量300MW,年均发电量6.18亿MWH,电解水制氢年产能2万吨,储氢规模21万Nm3,配套输氢能力2.8万Nm3/h的输氢管线。项目预计2023年6月建成投产,生产的绿氢将输送至70公里外的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替代现有天然气化石能源制氢。塔城炼化年耗氢量达70万吨,绿氢替代后,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

2、宝丰能源绿氢耦合化工项目

项目生产的绿氢替代天然气制氢进行甲醇生产,其中光伏装机容量200MW,电解水产能为2万Nm3/h,预计年产氢气1.6亿Nm3。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25.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4.5万吨。生产的氢气一方面与宁夏宝丰现有煤化工装置结合,实现甲醇生产过程的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另一方面,通过与参与城市氢能源示范公交线路协作等方式拓展应用场景。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宝丰用绿氢替代化石能源生产烯烃的项目目前处于建设当中,投资约478.11亿元。

3、大安吉电风光制绿氢合成氨项目

项目利用光伏、风电制氢与空分氛气进行绿氨生产。光伏装机容量100MW,风电装机700MW,配套40MW/80MWH储能年产氢气3.2万吨,年产氨量18万吨。大安项目采用绿氢消纳绿电、绿氨消纳绿氢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形成电-氢氨全产业链,投产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绿氢合成绿氨创新示范项目。

4、吉电中韩示范区光伏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

该项目是国内首个可再生能源+PEM制氢+加氢一体化创新示范项目,共铺设屋顶光伏发电系统18.56MW,制氢规模600Nm3/h。部分发电量用于制氢,剩余发电量供应所在园区其它企业用电。


动向三:电解槽市场火热爆发 百家争鸣

伴随着绿氢项目如火如荼的涌现,2022年电解槽市场迎来井喷式发展,新产品密集发布。无论从新品数量、发布频次、产品参数,还是从新入局企业数量来说,2022年都是国内电解槽市场的爆发之年。

据隆众资讯统计,2022年共计发布电解水制氢装备新品23款,平均每月都有一到两款新品问世。其中,碱式电解水制氢装备新品17款,PEM电解水制氢设备新品5款,SOEC制氢设备新品1款。从产品技术来看,碱式电解水制氢装备由于其技术成熟度高、综合成本低,相对来说更受目前市场青睐。随着氢能行业氢气需求的增加、技术更新迭代以及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的下降,PEM制氢设备成本将有所下降,未来不排除会低于碱性电解槽成本的可能性。

表1 2022年国内发布新品电解槽企业一览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图2 2022年新品电解槽制氢类型占比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从新品发布企业来看,既有中国石化、中国华电、中国宝武等氢能老牌企业新切入电解槽市场,也有国富氢能、奥扬科技、盈德气体等深耕氢能其它赛道的跨界玩家,同时还有双良节能、天合光能这些光伏头部企业,此外,希倍优、氢氢松松、海德氢能等一批新晋制氢设备企业也来势汹汹,使得2022年国内电解水制氢装备市场呈现百花齐放态势。隆众资讯预测,2023年国内电解槽市场仍将是一片蓝海,随着部分燃料电池企业以及其他跨行业企业入局电解槽设备制造,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动向四:制氢加氢一体站蓄势 可行性强供氢优势明显

制氢加氢一体站不是新生事物,早在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就已将现场制氢储氢列为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技术创新的战略发展方向,但碍于制氢之能在化工园区内开展以及一体站的建站成本因素,制氢加氢一体站至今暂未成为国内建站模式的主流。

图3 2022年建成的制氢加氢一体站数量占比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隆众资讯注意到,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国内共建成42座 加氢站,其中,制氢加氢一体站共建成5座,占2022年总建站数量的11.9%,比2021年一体站占比提高6.9个百分点。2022年,制氢加氢一体站蓄势效果明显,主要原因是相关管控政策逐渐放开——2022年10月,广东省住建厅发布《广东省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允许在非化工园区建设制氢加氢一体站。除广东外,山东、上海临港区、唐山、武汉等省市也出台相应文件,鼓励企业探索化工园区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

制氢加氢一体站可通过站内天然气制氢、电解水制氢、氨裂解制氢,并将站内制取的氢气直接加注至氢车的车载储氢瓶中,跳过氢气运输环节,有效解决运输成本高的难题。隆众资讯认为,随着制氢技术呈多元化发展,以及政策面对现场制氢限制的由紧入松,制氢加氢一体站凭借供氢储氢低成本以及建站可行性强的优势,或将在2023-2025年成为国内主流建站方式之一。


动向五:燃料电池功率突破200kW 大功率助力多元应用场景

随着亿华通单堆240kW装车发布、氢蓝时代麒麟系列突破240kW等企业新品的推出,大功率再次成为近期氢能行业内热词,已成为燃料电池行业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据隆众资讯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国鸿氢能、亿华通、潍柴等11家企业推出200+kW燃料电池产品。

表2 国内发布200kW燃料电池产品企业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据隆众资讯分析,氢能重卡是目前氢能交通终端应用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为了满足重卡长途以及重载的运输场景需求,燃料电池大功率是解决终端需求的关键,以往小马拉大车的情况将不复存在。此外,氢能船舶、有轨电车、热点联产等下游应用场景均要求大功率燃料电池的电力支撑,对燃料电池系统在耐久性、可靠性、安全性、低成本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应用更加多元化的氢能未来,大功率系统和电堆市场潜力巨大,是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的必然选项。

燃料电池电堆大功率产品的不断增多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反映出国内燃料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快速成长,同时也反映出国内产业发展阶段、产业驱动力等正在发生着重大的转变。同时,大功率电堆对企业的工艺、质量、成本控制等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利于促进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协作,从而加速产业链整合,进一步助力我国氢能燃料电池商业化进程。


动向六: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创历年之最

据中汽协发布的2022年12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12月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53辆和607辆,同比分别增长4.1%和24.9% 。1-12月,产销累计分别完成3627辆和3356辆,同比分别增长108.2%和115.7%。

图4 2019-2022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对比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纵观2022年,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公共卫生事件多地散发,但是氢能源汽车市场仍然取得全年产销量同比翻倍、氢车保有量达到13000辆的优异成绩,非常难能可贵。作为3+2示范城市群运行的首年示范期,国内各地方氢能专项政策高频发布,山东氢进万家、成渝氢走廊、内蒙古绿氢基地等越来越多的产业集群涌现出来,各地氢能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氢能的视野更加开阔,产业发展的规模目标也更加明确,这些积极的变化都为2022年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逆势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隆众资讯认为,虽然目前距离2025年氢车保有5万辆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但是随着示范城市群的进一步巩固和扩容、燃料电池技术的进一步更新迭代以及氢能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建设发展,相信氢能源将加速进入产业商业化发展期,高成本、低收益等行业堵点将逐渐被突破,氢能在交通端应用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来源:隆众资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