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四川省正式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提前两个月完成国家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要求。在政府部门坚强领导下,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积极发挥电网企业平台作用,配合开展相关工作,保障市场运行平稳有序。
当日,四川电力组织省内421家经营主体参与现货市场申报。其中,水电229家、火电24家、新能源158家及独立储能10家,市场出清电量6.95亿千瓦时,最高价格436.75元/兆瓦时,最低价格49.31元/兆瓦时,各类主体广泛参与,分时价格信号客观反映供需变化,市场运行规范顺畅。
立规则 破难题
水电大省现货市场走出新模式
四川坚持开门建市场,自去年11月四川提出建设“多电源参与、全电量优化、全水期运行”的电力现货市场新模式后,便加速推进关键机制研究及规则制度建设。今年1月,政府又出台了煤电授权合约价格机制,破解“水火同台”难题,更是为市场建设奠定基础。
2月以来,还组建了涵盖政府部门、专家团队、电网公司、运营机构、发用电市场主体等多方构成的工作专班,共同研究攻坚水电大省现货市场关键机制。随后现货市场规则通过结合各方意见及市场运行实践历经两次修订完善,10月16日规则体系V3.0正式印发,实现了新模式现货市场规则体系“从0到1”的突破,市场运行制度保障持续完善。
强技术 筑平台
夯实现货市场运行根基
四川复杂网源结构及高比例水电的特殊性导致现货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建设更为困难。“四川省内500千伏交流线路长度超2万千米、安控装置超700台、控制断面超200个、电站规模超400座,系统运行复杂性居全国前列,需在系统中纳入大量安控、断面及系统运行约束。”据四川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三级职员张弛介绍,同时系统出清还要兼顾流域梯级上下游水电匹配与水库蓄能长周期优化利用,技术支持系统建设难度进一步增加。
在政府部门指导下,四川电力持续攻坚,创新构建涵盖多流域水电耦合、水库优化调度、智能断面交互等关键技术的技术支持系统,实现了大规模、多约束问题的快速建模求解,并成功通过第三方校验,为市场稳定运行筑牢技术根基。
优服务 防风险
护航现货市场平稳运营
在结算试运行前,四川电力还组织开展4轮次、超5000人次的市场规则和技术系统培训,制作发布规则解读长图、系统操作手册及风险提示手册,帮助经营主体更快理解规则机制、熟悉技术系统、提升风险意识。同时,持续跟踪关注现货市场下的新形态运行风险,配合政府部门调整优化市场申报参数,完善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实现风险防范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校准”的转变,成功应对丰枯转换期供需急剧变化下的市场价格异常波动风险。
此外,在政府部门指导下,四川电力高频次开展市场试运行,累计完成3轮次、共17天的模拟调电试运行,17天短期结算试运行及10月整月结算试运行,成功应对了度夏大负荷、丰枯转换、重大节假日、检修高峰期等多类复杂运行场景的考验。其间,通过四川电力交易平台及时发布市场预测、出清及运行信息,并设置市场服务咨询热线,全力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畅通答疑渠道。某水电厂运行人员表示:“现货市场运行后,市场价格细化到每15分钟,运行决策更为复杂,平台信息披露与热线服务让我们参与市场更加顺畅、决策更有依据。”
此次连续结算试运行的顺利启动,将进一步增强四川省电力市场价格信号引导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接下来,四川电力将继续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在规则、技术、运营三大体系上持续发力,积极做好市场建设及运营工作,更好服务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