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一早,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平庄乡罗家村,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马二洒就到暖棚圈舍启动饲料粉碎机。“刚出栏的23只羊纯收入6400多元。现在合作社还有300多只羊,每8天左右就能出栏20多只。”他的脸上满是笑容。
甘肃曾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沿着陡峭山路来到山大沟深的东乡县布楞沟村看望东乡族群众。2019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近年来,东乡县以高品质的“东乡手抓”羊肉品牌拓展市场,打造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羊养殖产业链。其中,电力为推动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7~2022年,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累计投入325.95亿元用于配农网建设改造,推动农村地区供电质量不断提升,保障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2019年,马二洒购买了大功率的饲料粉碎机,合作社的养殖规模翻番。“以前,养羊的饲料全靠人工铡草,费时费力,根本满足不了大规模养殖的需求。有了稳定的电力保障,我们就用饲料粉碎机代替了人工铡草。”马二洒说。
2022年,罗家村为13户村民修建了标准化羊圈,并配好饲料粉碎机、柔丝机、饲草收储打包机等机器。“现在养殖全靠电。这些机器方便又高效,一天24小时运转也没问题。每次有用电问题,只要一个电话,供电员工就立马帮我解决。”说起供电服务,马二洒竖起大拇指。
2月20日,国家电网甘肃电力连心桥(临夏马进伟)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马建林、祁剑利来到养殖合作社,开展一月一次的安全用电“巡诊”服务。作为罗家村的台区经理,他俩是村里的“电管家”,为供区内的养羊户建立了用电档案。每家每户的养殖数量、机器数量、机器功率、每月用电量等,都详细记录在档案中。他们会根据各家的用电情况,及时提醒用电注意事项。
现在,马二洒从30年前养了几只羊的“放羊娃”成了村里有名的养殖户。“在我们合作社打工的村民每月能领2500多元工资。”能够让村里人就业,马二洒十分自豪。
在优质可靠供电的带动下,东乡县羊养殖产业发展迈上“快车道”,“东乡手抓”名气传遍千家万户。产业旺、乡村兴、百姓富的美丽画卷已经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