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顶部动图
智创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中国交建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智电力

智能巡检一周要闻汇总丨青海无人机自主巡检“电力天路”实现常态化

2022-08-15分类:数智电力 / 数智电力来源:网络新闻整合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智能巡检一周要闻汇总

智能巡检一周要闻汇总

 8月6日-8月12日 

目 录


无人机巡检

1.柴拉直流无人机自主巡检常态化

2.河北石家庄:无人机智能巡检获国家发明专利

3.国网天津武清公司:空中自主巡检 保障线路安全

4.青海无人机自主巡检“电力天路”实现常态化

5.湖北荆州电力:无人机巡检 智能又精准

机器人智能巡检

1.电力巡检机器人有了“指挥部”

2.地空联合 智能巡检

无人机巡检


01 柴拉直流无人机自主巡检常态化

“巡检航线上传成功、设备自检完毕、无人机可以执行任务……”8月7日,在青藏高原沱沱河地区,±400千伏柴拉直流线路旁,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输电专业人员按下“一键式”巡检按钮,一架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自主飞行,逐点检查线路设备。


  青藏联网工程是青藏高原上第一条“电力天路”,其中±400千伏柴拉直流是世界上穿越多年冻土里程最长的直流输电线路,沿线气候环境复杂。过去,运维人员只能翻山越岭巡检线路,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深化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应用,逐步实现了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国网青海电力持续拓展无人机巡检管控业务模块功能,推动无人机巡检从手动操作向自主巡检升级,实现了柴拉直流常态化无人机自主巡检。


  “前期,我们通过三维建模精准定位铁塔,规划航线,设定巡检点位。运维人员只需一键启动无人机,无人机便可自主起飞、巡检、返航、降落。”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格尔木运维分部技术人员田龙介绍,“无人机还可以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多角度近距离拍摄输电线路走廊、铁塔本体情况,解放了运维人员的双手。”


  近年来,国网青海电力深化青海电网智能巡检体系建设,促进输电巡检业务从传统人工驱动向“无人机+可视化”精益立体巡检模式转变,确保青海主网安全稳定运行。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张璞 董庆芳 柴庆丽)


02  河北石家庄:无人机智能巡检获国家发明专利


“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能够自动识别设备铭牌,并自主发现设备隐患缺陷,生成巡检报告。”8月10日,河北石家庄供电公司员工王星达依托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对10千伏南客线进行无人机巡视诊断。


日前,该公司“一种利用无人机对设备铭牌照片自动识别分类的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该技术通过在无人机上搭载自动飞行控制模块和智能巡检自诊断系统,同时装配30倍变焦镜头、红外成像等设备,使无人机具备自主飞行、智能避障、智能评估诊断等功能,自动生成带有图像证据的隐患缺陷诊断报告,有效提高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来源:电网头条 作者:李毅 卞策)


03  国网天津武清公司:空中自主巡检 保障线路安全

为推动输电设备运维业务高效开展,8月5日,国网天津武清公司输电运检室工作人员开展无人机自主巡检工作。

巡检现场(央广网发 武清公司供图)


无人机自主巡检作业可以实现航迹自动规划、一键自主飞行、全程实时监控、遇险自动规避,并且全过程无需人工操作。武清公司于2021年12月份开启输电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工作,在度夏保电期间,该公司输电专业利用传统设备小组巡视人员走巡和无人机自主巡检相结合的方式,助力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在巡检过程中,无人机自主巡检作业能够及时发现各类缺陷故障,避免线路因缺陷而引发的跳闸事故。同时,巡视人员可以直接将工单指令派发给无人机开展巡检作业,引导和监控无人机自行完成输电线路和杆塔的精细化巡检作业,各环节均实现自动处理、智能流转、过程溯源。


截至目前,武清公司已完成900余基杆塔的航线规划,下一步将继续整合业务应用需求和技术设备资源,将输电线路自主巡检与应用场景相融合,实现无人机巡检资源配置最大化。


(来源: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武清供电分公司, 王军供稿 )


04  青海无人机自主巡检“电力天路”实现常态化

8月7日,在青藏高原海拔4600多米的沱沱河地区±400千伏柴拉直流线路,伴随着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输电专业人员“一键式”巡检指令按下起飞键,一架无人机按照预设的飞行路线自主飞行,对线路设备进行逐点检查,无需人员持续手动操控。

穿越昆仑、横跨唐古拉的青藏联网工程是第一条通往西藏的“电力天路”,其中柴达木换流站至拉萨换流站±400千伏柴拉直流输电线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多年冻土里程最长的直流输电线路,沿线气候环境恶劣。起初,输电运维人员只能通过传统的作业方式翻山越岭进行线路巡视,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近年来,国网青海电力不断深化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在电网巡检中的应用,逐步实现了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全覆盖,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和巡检质量。


无人机自主巡检是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前沿技术,通过逻辑指令一键实现无人机自动开展巡检的一项数字化巡检手段。


2021年以来,国网青海电力在原有无人机巡检管控业务模块的基础上,持续进行功能延伸探索研究,增强电网运检智能化水平,实现了无人机巡检从手动操作遥控向自主“驾驶”巡检的技术升级,只需一键启动无人机,便可按照预先设定的航线和任务自主起飞、自主巡检、自主返航降落,并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多角度近距离巡检输电线路走廊、塔杆本体,任何一个细微的问题都逃不过巡检无人机的“慧眼”。


“前期,我们通过三维建模精准定位杆塔部位,精准规划巡检航线,设定每一个巡视点位,将编制好的巡检航线上传至无人机。巡检人员到达现场后只需轻点启动按键,无人机即可自动完成巡检任务。”该公司格尔木运维分部技术人员田龙介绍道,“无人机自主巡检可以将驾驶员的双手解放出来,我们只需专心查看、分析无人机拍摄回传的巡检影像即可。”


近年来,该公司逐步扩大输电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作业规模和覆盖面,深化青海电网智能巡检体系,加速提升线路巡视运维质效,补齐人工巡视短板,促进输电巡检业务从传统人工驱动向“无人机+可视化”精益立体巡检模式转变,全力确保青海主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来源:能源品牌观察 作者:张璞 董庆芳 柴庆丽 )

05  湖北荆州电力:无人机巡检 智能又精准

“从无人机自主巡检app下载航线飞行任务,选择输电线路,无人机自主飞行,完成拍照和图片回传。”8月4日9时,湖北荆州输电运检分公司运检一班班长吴承洪运用无人机开展高温巡线测温,取代了地面上人工使用望远镜观察线路,无人机空中近距离巡查可准确发现厘米级缺陷,极大地提升了巡线效率和精准度。


据了解,荆州输电运检分公司依据“航线规划——自主巡检——飞行监控——数据整理”的全流程管理模式开展无人机巡检,按设定路线实施精细化巡检作业,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多角度、近距离地巡检输电线路走廊、杆塔本体,提供厘米级的可视精度服务功能,任何一个细微的缺陷都逃不过无人机的“慧眼”。


“以前,人工登塔检查‘三跨’线路,一天只能检查4~5基杆塔,不仅效率低,还存在安全风险。”吴承洪说,现在使用无人机航拍线路杆塔,仅需5~10分钟便完成整基杆塔的金具、通道、导地线检查;以220千伏江居一回输电线路为例,人工巡线年巡视人工72人·天;而无人机巡线年巡视人工13人·天,人工投入减少81.94%。以前运维人员每月巡视14天,现在运维人员每月仅巡视3天,巡视时间节省78.57%,运检人员将更多精力用于防外破、清通道等工作。


截至日前,荆州输电运检分公司分5个无人机巡检小组,对10个片区5032公里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48线路,发现216处缺陷,占缺陷总数的82%。根据缺陷危急程度,及时分类消除缺陷隐患,确保输电线路健康安全运行。


荆州输电运检分公司将以220千伏公藕线为试点,在湖北省首次探索无人机远程操控、无人巡检,让无人机真正实现自主精细化巡检,进一步提升无人机应用水平。

(来源:金台资讯 作者:周志勇)


机器人智能巡检


No.1电力巡检机器人有了“指挥部”


“上仰、下俯,前进、后退……”7月14日,在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所变电技术室,技术员张清川通过新疆电力机器人管控平台向远在500千米外、位于托里县220千伏铁厂沟变电站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发出巡检指令。1小时后,机器人完成巡检任务。张清川又通过平台详细查看机器人的巡检数据。


“按照计划,全疆将有186台智能巡检机器人参与变电站的巡检工作。”张清川说,在没有使用电力机器人管控平台之前,智能巡检机器人独立运行于各个变电站,必须到站才能操作机器人,也只能在站端查看机器人巡检状态、巡检结果、巡检报告和告警信息。由于每座变电站的机器人运行系统相对独立,不能集中管控,无法快速实时了解各变电站机器人的巡检情况。而且新疆的变电站分布范围广,运维人员在路途上花费的时间长,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国网新疆电科院立足实际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以打通信息壁垒、降低作业风险、提升变电站智能化水平为目标,启动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集中控制研究,打造电力机器人管控平台。2021年3月,该平台接入第一座变电站的巡检机器人数据,并正式投入使用。


新疆电力机器人管控平台具备全电压等级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接入能力,可接入超过200座变电站的机器人系统,实现对机器人的集中管控、巡检任务管理、实时监控、图像分析、智能告警以及数据分析等功能。管控平台发出任务后,巡检机器人即可开展变电站红外测温等巡检任务,并实时向主站回传任务进度、机器人状态及巡检画面。运维人员无需到达现场,通过管控平台远程操作,在室内就可完成对变电站的例行巡检。


目前,新疆电力机器人管控平台已接入超过150座变电站的巡检机器人系统,并实现集中管控。


  (来源:新疆日报)


No.2地空联合 智能巡检


“无人机自检合格,天气状况良好,可以开始巡检,注意飞行安全!”8月2日15时,河南郑州地区气温达到35摄氏度,市区东南部的220千伏金岱变电站内,随着一架无人机缓缓升空,河南郑州供电公司首批针对16座迎峰度夏重点变电站的智能巡检全面展开。


  据气象部门消息,进入8月份,河南省迎来新一轮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到35摄氏度以上,城市供电压力不断攀升。目前,郑州供电公司负责运维192座变电站,维护设备量大,日常巡检工作耗时较长。此次,郑州供电公司首次采用“地空联合”智能巡检模式,即利用地面智能巡检机器人定位准确、适应性强、低空覆盖面广的特点,结合无人机在高空的视野广、灵活性优势,对于敞开式变电站设备开展多维度、无死角观测,实现缺陷和隐患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理,确保高温天气下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常规的人工巡检模式下,2名运维人员全面巡检一座220千伏变电站需要3个小时。尤其在高温天气下,人工巡检对运维人员的体能消耗较大,巡检效率会受到影响。”220千伏金岱变电站站长侯燕介绍,以往的人工巡检不仅效率不高,对巡视人员的体能也有很大“烤验”。而且由于视角受限,巡视人员很难及时发现和定位某些高处或隐蔽位置的设备缺陷。新的“地空联合”智能巡检模式不仅极大提升了巡检效率,还可以使运维人员从繁重的任务中解放出来,更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当前正值三伏天,设备供电压力较大,无人机能够从高空俯视角度发现设备高处的发热、锈蚀等问题。”郑州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专责杨光说。

  伴随着无人机一同出动的,还有一台长着两只“大眼睛”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目前主要配备于220千伏变电站,可按照设定的周期和路线定时进行全站设备巡视,并且还具备自动报警和“回仓”充电等功能,能够脱离人工完全独立作业。


  近年来,郑州供电公司将持续构建“机器人+无人机”的地空联合智能巡检系统,完善多角度、全覆盖、无盲点的智能巡检体系,进一步实现变电站精益化巡检,推动“以人工为主”向“少人作业、无人作业”转变,提升巡检工作效率和质量。


(来源:亮报 作者:韩彦 罗浩)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