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时,整个安岳只有县城有电灯,其余地方都是照煤油灯,就县城的电灯也是电压不足,时明时暗,据说,那时的电是三元堤红领巾水电站供的,岳阳河水量不大,蓄水一整天,也只够小水电站发几个小时电,尽管那时县城很小,人口不过万,但还是没法保证用电。
到了七十年代,安岳终于用上了内江白马电厂的“白马电”,不过因为是直供,线损衰减大,电压不足是常态,到八十年代,解放桥上面的11万伏变电站投入使用,才算基本缓解了安岳用电问题。
可是计划永远都跟不上变化,改革开放后安岳不管是工业发展和县城常驻人口都急剧膨胀,电老虎又开始拦路,接着才有广惠桥22万伏变电站的出现。现在,第二座22万伏变电站,又在安岳大道文化镇隆恩村附近建成投产,估计短期内不会再出现用电困难的局面。
前两天我去安岳大道拍景观建设,来到这座变电站旁,这是建成投产后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变电站真容,来,让我们先看看这堆庞大的钢铁怪物究竟什么样子!
变电站建设临近完成时,正是盛夏酷暑,电力工人顶着烈日高空作业,非常辛苦,我那时也请假到现场拍摄了一些照片,留下了电力工人不畏艰险高空作业的镜头,在此贴出,以表达对劳动者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