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巡检一周要闻汇总
7月30日-8月5日
目 录
一
无人机巡检
1.宁夏吴忠:固定翼无人机实现远距离巡线
2.无人机规模化自主巡检 提升配网精益运维水平
3.国网闽清县供电公司:无人机巡检助力迎峰度夏提质增效
4.江苏泰州供电公司应用无人机单兵巡检作业车 提升应急响应效率70%以上
5.国网益阳供电公司:无人机成强力助手 智能巡检“火眼金睛”
6.山东潍坊供电公司:智能监测高效运维输电线路
7.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战高温,保供电!无人机为电力巡线插上“翅膀”
二
机器人智能巡检
1.“监控机器人”:全方位全过程 智能化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2.郑州开展“地空联合”巡检保电
3.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无人机+机器人”巡检500千伏变电站
4.邵阳变检公司:智能巡检“机器人”让巡检更高效
无人机巡检
01 宁夏吴忠:固定翼无人机实现远距离巡线
7月25日,在宁夏吴忠市220千伏青坡线线路通道上空,一架固定翼无人机开展输电线路巡视。这是吴忠供电公司首次利用固定翼无人机自主完成输电线路通道巡视。
据悉,固定翼无人机相比传统的多旋翼无人机,具有飞行距离远、飞行速度快、图像传输效率高、续航时间长等优点。供电员工提前规划好航线后,无人机可实现自主巡航和航拍,提高了执飞效率。
以往巡视山区等环境恶劣区段线路时,多旋翼无人机受飞行高度和续航等因素限制,难以全面发现线路隐患,并且只能巡视数千米之内的线路。而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搭载高清倾斜摄像系统,即使在气象环境较差的情况下,也可以对20千米之外的输电线路一览无余,轻松实现长距离大范围巡视。
(来源:电网头条 作者:李晓双)
02 无人机规模化自主巡检 提升配网精益运维水平
“全线运行状态良好,平台无缺陷报告。”8月1日11时,山东淄博供电公司马尚供电所的飞手王卓熟练地操纵着无人机,开始了当天第三次飞行,用20分钟完成了10千伏钟家线3千米的巡检任务。影像通过网络上传到供电所数字化应用平台后,经过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分析,不到1分钟就完成了缺陷对比,没有发现安全隐患。“通过应用无人机等智能巡检手段提高巡检质效,淄博供电公司上半年配网跳闸数量同比减少了55%。”王卓说。
迎峰度夏期间,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以提升配网精益运维水平为主线,推进配网无人机巡检应用,加强人员装备配置,拓展自主巡检应用场景,加快巡检作业管控系统建设。目前,国网山东电力已实现配网无人机巡检规模化应用。
“上半年,我们组织了3期配网无人机巡检技术线上培训,115家市、县供电公司运检部管理人员、配电班所持证飞手共1269人次参加培训,为全面推进配网无人机技术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国网山东电力设备部配电处专责左新斌介绍。
为实现配电线路无人机巡检规模化,国网山东电力编制《配网无人机巡检影像拍摄指导手册》等基础资料,针对精细化巡检、通道巡检和竣工验收等不同场景,分类规范固化作业标准,保障了无人机巡检过程中的飞行安全及线路安全,大幅提升巡检效率和质量。截至6月底,该公司累计完成无人机巡检4300千米,发现各类缺陷5372处。
“3月,滨州部分地区因疫情实行了交通管制,巡检人员及车辆出行受限,无法对23条配电线路开展巡检。我们开展了基于激光点云的无人机自主巡检,保证了巡检“不留死角”,无人机可是帮了大忙。”滨州供电公司运检部专责鲍国华说。
上半年,国网山东电力在威海、滨州等地的疫情防控重点区域开展基于激光点云的配网无人机自主巡检,通过采集飞行数据,绘制完成无人机航线300余千米。无人机可按既定航线自主巡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国网山东电力在今年年初启动配网无人机巡检作业管控系统建设,现已完成缺陷图像样本上传、审核、台账匹配等功能模块应用,收集缺陷样本1050张。近期,国网山东电力将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平台数据互通,实现样本数据和业务数据自动归集。
“我们公司联合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动配网设备缺陷图像识别系统的开发,建立典型样本库,将无人机巡检中的缺陷分类、分级,按缺陷重要程度差异化开展模型建设,优先提升导线异物、避雷器破损等缺陷发现率。目前图像识别系统完成20余次模型迭代升级,鸟巢异物发现率达到80%。”滨州供电公司运检部主任代佰华说。
国网山东电力将深入挖掘配网无人机巡检作业应用场景,实现自主巡检、缺陷识别、结果分析、报告推送全流程闭环管控,持续优化配网缺陷样本库建设。同时,针对森林草原等重点防火区域配电线路,该公司将开展基于激光点云的自主巡检应用,推进无人机配网巡检规模化应用。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葛畅 左新斌 隗笑 )
03 国网闽清县供电公司:无人机巡检助力迎峰度夏提质增效
8月3日,“无人机自检正常,净空良好,可以起飞。”在作业人员的操控下,无人机向35kV东下线#32塔飞去。这是国网闽清县供电公司输电运维班通过“机巡+人巡”协同巡检方式,对输电线路开展无人机巡检的一个场景。
在巡检过程中,巡检人员不断调整无人机的飞行角度,严格按照巡检规范,对每一个点位逐一拍摄,能够细致地对螺栓、销钉等部位进行检查,对线夹等连接部分进行红外测温。巡检结束后,巡检人员对无人机拍摄的照片再一次进行梳理,查找金具、绝缘子等部件存在的缺陷,进一步分析现场不能及时发现的隐蔽性缺陷,并根据缺陷等级,结合抢修、综合检修等及时予以消缺,夯实迎峰度夏工作基础,确保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无人机巡检和传统人工巡视相比较,能够进行更细致的检查,发现较隐蔽的缺陷,同时避免了登塔巡视的安全风险,效果精准全面,省时安全,能够更及时掌握输电线路的运行状况,达到高质量完成线路巡检任务的目的。
据悉,2022年1月至7月,国网闽清县供电公司开展无人机巡视236公里,发现缺陷53处,更换输电线路绝缘子1900片,新装避雷器228支,输电线路故障停运率较去年同比下降57%,线路运行质量显著提升,不断提高供电服务品质,让客户获得感持续增强。
下一步,国网闽清县供电公司将不断拓展无人机运用范围,推进无人机自主巡检工作,发挥无人机技术在防污闪、防外破等工作中的优势,不断提升输电线路运维水平,守护区域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来源:东方网 撰稿:黄俊鑫 )
04 江苏泰州供电公司应用无人机单兵巡检作业车 提升应急响应效率70%以上
8月2日,在江苏泰州110千伏巷新线通道附近,泰州供电公司员工李建国利用无人机单兵巡检作业车,一个人就完成了线路精细化巡检。
无人机单兵巡检作业车由泰州供电公司智能运检中心和祥泰集团联合研发。该装备以电动自行车为载体,集成了后备箱、折叠起降板、巡检工具箱等,具备体型小、机动灵活、操作门槛低等优点。该装备应用以来,应急响应效率提升70%以上。
在输配电线路巡检中,作业环境复杂多变,目前主流的搭载无人机巡检装备的车辆一般是体型较大的特种车辆,不适用于山间小路等特殊地形。且这类车辆通常需要一人驾驶、两人操作,容易受到限行、限高、限重等影响。
“无人机单兵巡检作业车能适应各种野外巡检环境,行驶范围半径在10至20千米。传统的无人机巡检作业车全寿命使用成本为300余万元,单兵车仅需4万元。”泰州供电公司智能运检中心负责人戴永东介绍。
在工作现场,运维人员仅需打开无人机单兵巡检作业车的起降板,将小型多旋翼无人机放置在上面,并在移动终端上领取巡检工单,点击一键执行,无人机就会按照预设航线自主飞行,无需人工干预。其间,巡检数据自动回传至后台,供专业人员远程分析诊断。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鞠秋萍 陆星辰 张鹏 )
05 国网益阳供电公司:无人机成强力助手 智能巡检“火眼金睛”
利用无人机正巡视排查线路。
“起飞前检查通讯是否良好,检查机翼是否安装牢固,注意观察无人机周围是否有障碍物。”8月2日,国网益阳供电公司线路巡视人员谭帅正利用无人机,在南县中鱼口镇对10千伏中游线进行巡视。这是该公司保障电网设备稳定运行,为群众清凉度夏提供坚强电力支撑的一个缩影。
作业现场,谭帅操作着一架四旋翼无人机缓缓升空,准确平稳地抵达设备上空附近并悬停。他紧盯无人机云平台实时传回的画面,仔细对绝缘子、导线及金具逐一巡视排查线路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后,他操作无人机将悬停拍摄,记录缺陷做下一步分析。
“线路上的绝缘子、导线连接片等高处设备一直是巡视的盲区,而无人机正好具有近距离、灵活的优势,可围绕线路设备近距离拍摄盲区照片,全方位对设备进行巡视,弥补人员常规巡视的不足,大大提升了巡检质量和效率。”谭帅介绍。
该公司通过“无人机巡线+人工巡检”的模式,巡视人员不仅能及时发现系统中未处理的线路缺陷,还能起到进一步跟踪保障作用;同时,可以加快巡检速度,节省人力,提高检修效率。
据悉,该公司已利用无人机巡检输、配电线路1550公里,发现并消除隐患1000余处。无人机电力巡检技术真正成为了“千里眼”,实现全方位、无盲区线路巡检,为人工巡检消缺插上了智能化的“翅膀”,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线路安全可靠运行。
(来源:红网 通讯员:王玉程 罗金)
06 山东潍坊供电公司:智能监测高效运维输电线路
潍坊供电公司输电线路运维人员应用无人机精细化巡检220千伏坊五线。 李英涛 摄
7月27日,山东省潍坊市又出现一轮强对流天气,潍坊供电公司全力应对,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入夏以来,潍坊市持续高温高湿天气,加上强对流天气多发,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考验。
迎峰度夏期间,潍坊供电公司强化“前端+末端”科技手段应用,扎实推进输电线路智能化运检,确保电网从容应对高温、汛期考验。“今年迎峰度夏,我们应用了自主研发的输电线路可视化保电系统,覆盖全部输电线路通道,在夜间也可持续监测,前端识别率达100%,让我们直观、清晰地掌握线路运行状况。”该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安全专责李英涛介绍。
潍坊供电公司负责运维的35~220千伏输电线路有255条,总长度3731千米,人均运维长度为山东省最长。针对传统巡检方式存在的问题,该公司积极探索数字化巡检模式,提升输电线路运检水平。
潍坊供电公司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无人机三维点云建模、电力空间测量、自主巡检航线规划等功能,目前已实现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全覆盖,效率较传统人工巡检提升78%,较手动无人机巡检提升32%。同时,该公司在输电线路上安装数据采集终端约6500个,其中1895台设备嵌入隐患识别算法,实现了“前端拍摄,前端识别”,确保了隐患发现更精准、处理更高效。
“我们应用施工隐患热力图,可以指导属地运维人员科学开展防护工作;应用线路隐患直观图,可以辅助进行输电通道状态等级评估,指导开展差异化巡检。通过优化升级系统,数据可以更直观地服务输电线路运检工作。”潍坊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员工郑玉浩说。
前端监测到位,末端分析也在不断升级。潍坊供电公司输电智能化运检后台系统先后进行了9次算法升级,目前隐患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2%。该公司将隐患、巡检数据与潍坊地理信息图结合,形成7大类42小类隐患热点图,再将隐患、巡检数据与设备台账结合,生成全部255条线路隐患直观图,以及输电缺陷库、热像库两类数据库。
入夏以来,潍坊供电公司通过应用输电智能化运检后台系统共发现隐患5640处,无人机自主巡检发现各类缺陷562处。该公司及时开展紧急隐患处置258处,其余的由员工通过可视化系统持续关注,并制订处置计划。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武彩 林亮)
07 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战高温,保供电!无人机为电力巡线插上“翅膀”
“巡线的道路可能会被灌木树林挡住,以前我们需要带一些柴刀,对路径上的树枝进行砍伐,一天也只能进行四五做杆塔的巡检。用无人机之后杆塔和线路的缺陷,发现频率也更高,像连接部位的销钉等如果脱落了,在塔下用望远镜也很难发现,用无人机能够及时发现这些细节问题并及时处理”。8月2日,在余杭区经山镇小古城景区,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输变电运检中心输电运检班班员吴健一边操作着一部小型无人机,一边感慨道。
在运检人员的熟练操作下,无人机飞过山丘、田野和树林,对杆塔、导线、绝缘子及线路通道进行了重点巡视。运检人员利用无人机独特的空中视角优势,从不同角度拍摄图像,使运维数据资料更加完整,并能及时将现场情况传回供电所,有效地辅助了配电线路的巡视工作,实现了线路巡视全方位、无死角。
为了进一步提高巡检效率,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的无人机设备也进行了更新。进阶版的无人机,搭载了可见光和红外双光摄像头,通过“红外测温”,可以实现输电线路的高空近距离带电检测。这一功能的增加,也帮助工作人员能更早发现线路存在的发热隐患。
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输变电运检中心输电运检班班员吴健表示:“架空线路的压接管部位是线路会经常发热的部位,用无人机的红外功能进行测温,会方便高效许多。”
通过无人机巡视这一新型巡视手段的应用,运检人员能更高效、精准地找到传统巡视难以发现的隐患,有助于及时消除配电线路缺陷,最大程度上确保客户安全可靠用电。
下阶段,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将扩大无人机应用的工作场景,以“人机结合”的方式,推进电力设施高科技运维,持续提升供电可靠性。
(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闫奇宏)
机器人智能巡检
No.1“监控机器人”:全方位全过程 智能化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监测到220千伏红星变电站主变压器负载较高,请及时转供负荷。”7月28日,在湖南长沙供电公司的变电集控站,“监控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语音提示值班人员关注可能发生重载的设备、及时调整电网运行方式。
“监控机器人”是长沙供电公司针对电网监控业务研发的集智能分析、智能处置、智能交互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于7月19日在长沙变电集控站上线运行。“监控机器人”可全方位、全过程智能化监控长沙城区所有变电站、各区县的220千伏变电站共计127座变电站内的设备,每日监测分析数据超过30万条。
近期长沙持续高温,主变压器等多类电网设备负载率同步增长,设备运行数据繁多。为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供电员工每天需要多次统计各类报表,对工作时效性和准确性要求高。
“之前我每次夜班统计报表时,一边要时刻注意电网运行情况,一边还要查找数据,做完报表需要3个小时,有时还容易遗漏。有了‘监控机器人’,现在只要5分钟就能完成相关数据的统计,准确性也更高。”集控站值班人员尹晓博对“监控机器人”赞不绝口。上线至今,“监控机器人”已统计2000余条设备负载运行风险信息,发现隐患73次,为相关专业进行负荷转供、现场巡检等工作提供了可靠参考。
“监控机器人”能实时监测、抓取电流、负荷、油温、负载率等关键数据,在发现数据超过预先设置的数值时会及时告警,并通过短信、语音提示等多种手段提醒值班人员关注异常情况。一旦电网发生故障,“监控机器人”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初步判断故障类型。在故障为常见故障的情况下,“监控机器人”能够根据故障类型,结合相应规程规范自动生成辅助处置方案并推送至值班人员,助力提升故障处置效率。
目前,长沙供电公司持续拓展“监控机器人”的故障录波、远程视频、智能操作等功能,以满足更多业务应用场景的需求,减轻集控、运维、检修等多个专业员工的工作负担。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许晖 刘敏学)
No.2郑州开展“地空联合”巡检保电
据河南气象消息,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预计8月上旬河南将进入“桑拿天”模式,高温闷热天气也会持续“加码”,部分区域体感温度或将达到50℃或以上。
高温天气下,用电负荷持续攀升,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加强了迎峰度夏巡视,及时发现缺陷隐患,并进行消除,提高变电站可靠供应能力。
“无人机自检合格,天气状况良好,可以开始巡检,注意飞行安全!”
随着无人机嗡嗡的起飞声,8月2日,在郑州金岱变电站,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首批针对16座迎峰度夏重点变电站智能巡检全面开始,这也是该中心首次采用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巡检的“地空联合”巡检。
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16座变电站都已运营15年以上,本次巡检的金岱变电站在郑州电网中处于枢纽地位,肩负着新郑机场、中原福塔等郑州南部区域的供电。
在高温大负荷期间,通过无人机加机器人联合巡检的方式,进行设备运维巡检,可以及时发现设备发热,以及异常等各类缺陷,及时处理,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据介绍,地面智能巡检机器人具有定位准确、适应性强、低空覆盖面广的特点,机器人能够自动巡视,工作人员只需在后台操控,机器人就会根据设定好的路线进行检测,数据直接就能回传到数据库,再结合无人机在高空的视野广、灵活性优势,对于敞开式变电站设备,可以做到多维度、无死角观测。
目前,在例行巡视中,地面智能巡检机器人已可以替代人工,发现异常后,机器人会自动报警并记录到后台,能够大幅节省人力物力。工作人员表示,虽然设备智能化程度已经很高,但人工检查依然有不可替代性,每月开展的全面巡视,不在机器人程序范围内的检测内容,机器人是检查不到的。
工作人员介绍,无人机主要针对地面机器人看不到的地方,如顶部的高压套表是否有漏油,是否有放电灼烧痕迹,以及螺栓是否有缺失、松动,是否有塑料袋、鸟窝等异物。如今巡检的效率和精度都提高了。
下一步,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将结合变电站无人机巡检系统建设,持续推进变电站无人机自主巡检系统应用,推动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巡检的地空联合智能巡检系统,构建多角度、全覆盖、无盲点的智能巡检体系,进一步实现变电站精益化巡检,推动“以人工为主”向“少人作业、无人作业”转变,提升巡检工作效率和质量。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编辑:李希哲)
No.3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无人机+机器人”巡检500千伏变电站
7月26日,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员工远程操作无人机和巡检机器人,对500千伏明月山变电站开展巡检。李涛 摄
“启动固定式无人机机巢,智能巡检机器人进入自主巡检模式,待巡检结束后立即收集整理异常数据。”7月26日,在500千伏明月山变电站,随着现场负责人李宝玉一声令下,运维值班员程展、王迪通过智能巡检系统将命令发至站端,远程操作无人机和巡检机器人执行巡检任务。
明月山变电站坐落于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下坝村,占地面积约70亩,现有2台主变压器,容量共200万千伏安,承担着重庆两江新区、渝北区等区域的供电任务。
“我们以往对明月山变电站的巡检主要采用人工巡检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巡检效率不高等问题。”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城东变电运维中心石坪运维站副站长李琦介绍。说话间,变电站一角的无人机机巢自动打开,一架无人机迅速升空,到达一定高度后按照设定好的巡检路线匀速飞行,自主巡检站内设备。与此同时,一台智能巡检机器人沿着巡检通道,按照指令对站内设备执行红外线测温、可见光巡检等任务。
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综合应用无人机和智能巡检机器人开展智能巡检。5月底,该公司在明月山变电站完成智能巡检系统的部署,根据站内全部设备的位置和重要程度,规划了无人机巡检点位和机器人巡检点位,实现了变电站设备远程智能自主巡检,提高了巡检精细度和工作效率。巡检一旦完成,系统将采集的相关数据自动回传至后台,便于变电站运维人员及时开展隐患和缺陷处置。
“与原来需要人工现场操作的无人机巡检方式相比,无人机远程智能巡检具备数据自动存储、自主化飞行、智能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了无人机的全自主巡检作业。同时,我们应用变电站内智能巡检机器人、高清摄像机等设备,依托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了变电站设备智能巡检全覆盖。运维人员可根据现场实际需要下达相应的巡检任务指令,逐步实现机器巡检替代人工巡检。”李琦说。
“智能巡检系统具有巡检快速、适应性强、采集数据准确、定位精度高等优点,能有效发现站内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异常和缺陷,便于我们及时处置,保障迎峰度夏期间重庆骨干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运维检修部变电运维专责张欢欢说。迎峰度夏期间,运维人员应用该智能巡检系统发出相关操作指令,只需20分钟就能完成对整座变电站的智能巡检。
(来源:国家电网报 记者:游绍斌 通讯员:李涛 刘青川)
No.4邵阳变检公司:智能巡检“机器人”让巡检更高效
“系统向巡检机器人下发巡视命令。机器人接收任务后,巡检机器人立即开展对该站的巡视,并实时向主站回传任务进度、机器人状态及实时巡检画面。”7月25日,在110kV泉塘智慧变电站,国网邵阳供电公司运维人员正在对巡检机器人进行调试。
为提升变电站智能化水平,国网邵阳供电公司立足实际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利用机器人逐步代替人工开展一些烦琐、危险以及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全面启动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集中控制建设,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升数字电网建设质效。通过搭载可见光、红外摄像头等传感器,智能巡检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的眼、耳、鼻等,替代人工进行巡视,并对巡视结果进行智能分析和判断。发现设备缺陷自动告警,系统将自动生成巡视报告,变电站设备状态一目了然,达到了变电站巡视“提质增效”的目标。
目前,国网邵阳供电公司已有2套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已实现机器人巡视功能。下一步,该公司将继续在智能巡检模式变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尝试,全力推进远程只能巡视系统全覆盖,助力变电站运维管理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来源:邵阳新闻网 通讯员:徐锋 潘子仁)
上一篇:国家电网: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