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现代都市是一个高速运转的精密肌体,那么电力,无疑就是为之供血的核心动脉。这条“动脉”的安全稳定,直接关乎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
然而,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这条“动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双重焦虑”:
一方面,是运营安全。一线巡检、变电站值守,这些高风险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因人为或环境因素导致严重事故。
另一方面,是数字安全。电网调度、用户隐私、决策文件……海量数据在后台汇聚,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如何在享受数字化红利的同时,守住这两条“生命线”?11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十二届中国国际电力设备及技术展览会,就将焦点对准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安全需求。
在展会现场,华为擎云的亮相成为了核心看点。华为擎云带来的,不是单一的硬件堆砌,而是一套直击行业痛点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旨在通过“人本安全”与“数据安全”的双核能力,破解电力行业的“双重焦虑”。
一线运营: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关怀”
电力行业的一线工作,往往意味着高负荷与高风险。尤其是在偏远地区的巡检作业,作业人员的突发健康状况和复杂环境下的通信问题,始终是运营安全的巨大隐患。华为擎云的解题思路,是实现从“事后管理”到“事前预警”的跨越。
首先,是“人本安全”的落地。针对一线员工的健康问题,擎云智慧能源-健康管理方案以商用穿戴设备为核心,实时监测心率、血氧、睡眠等多维健康数据。
这不仅仅是“发个手环”,更关键的是后端——数据联动后台的智慧看板,管理者可以科学地对员工健康状况分层管理,一旦出现异常数据,系统将实时预警,提醒管理者及时干预。这种主动关怀,从源头上降低了因人为因素引发的运营风险。
其次,是作业环境的“安全感”。在偏远山区或信号盲区,失联就等于失控。擎云智慧能源-移动作业终端给出了答案。它搭载了灵犀AI算法和灵犀天线,并支持北斗高精度定位,确保了特殊环境下的网络稳定。
更重要的是,它通过5G专网安全技术和严格的数据隔离机制,确保核心数据安全。配合丰富接口开放,为承载电力抄表、上门服务提供智能化终端支撑。
这套组合拳,为一线人员构建起一道“健康防护网”和一条“高效作业通道”。
后方数字:在“高效便捷”与“绝对安全”间找平衡
如果说一线是运营安全的“战场”,那么后方办公和数据中心,就是数字安全的“防线”。
随着移动办公的普及,效率大幅提升,但核心数据“裸奔”的风险也随之而来。如何在便捷与安全之间找到那个完美的平衡点?华为擎云的答案是“分层设防”与“全流程可控”。
针对移动办公的泄密风险,擎云智慧能源-安全终端提供了一种巧妙的解法。它基于自主可控的HarmonyOS操作系统,通过独特的“双系统”设计,实现了真正的操作系统级隔离。
简单来说,就是“一机两用”:互联网工作区满足日常对外沟通和生活所需,高效便捷;而内网工作区则是一个完全封闭、受管控的安全环境,专用于OA审批、涉密操作等。两个系统“物理隔离”,确保了核心数据“进得来、出不去”,在不牺牲体验的前提下,达成了极致安全。
而针对行业高级别涉密会议,擎云智慧能源-无纸化会议方案则实现了“全流程可控”。从会前的加密传输、定向分发,到会中的水印溯源,再到会后的材料自动销毁,它既守护了核心决策信息的安全,也响应了绿色低碳的办会理念,彻底解决了传统会议模式的信息泄露隐患。
在展会现场,我们还看到了支撑这些方案的“硬核装备”——华为擎云 C5(第4代)平板电脑。它针对移动巡检和日常办公进行了深度优化:2.5K高清屏幕和600尼特峰值亮度,确保了户外强光下看图纸依然清晰;10100mAh的巨大电池容量,被塞进了6.1mm的轻薄机身,实现了长续航与好手感的兼得。在HarmonyOS的加持下,它还能运行WPS Office等PC级专业应用,提供了高效可靠的办公体验。
结语:从“安全卫士”到“数字基石”
纵观华为擎云在电力展上的布局,我们不难发现,它提供的早已不是单一的终端设备,而是一套贯穿“人、机、信息、流程”四大维度的立体化安全体系。
这套体系精准地锚定了电力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运营”与“数字”两大安全命脉。它以“品质可靠、自主创新、以人为本”的品牌DNA为指引,通过场景化的创新,将冰冷的数据转化为驱动安全运营与高效决策的生产力。
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电力行业而言,华为擎云所做的,正是为其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夯实一个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数字底座,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稳健前行。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