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行代码优化城市能耗?在杭州的数字化实践中,AI技术正通过算法优化驱动新型能源体系变革——看似微小的代码迭代,正在撬动节能减排的指数级效益增长。
在近期举行的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上,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简称“国网浙江信通公司”)推出自主研发的“酷德”代码审核智能体,给出创新答案:当传统依赖人工代码审核逐行“找Bug”求而不得时,他们已通过AI实现系统代码“秒级诊断”,支撑电费核算效率提升100%,电网核心业务系统运维效率提升10倍。
构建代码审核“超级大脑”
在国网浙江信通公司代码审核负责人叶卫看来,若将数字化系统比作支撑电网物理架构运行的神经网络,代码就是构成数字化系统的神经元,其质量直接关系电网的安全稳定与运行质效。面对企业数十亿级代码大海捞针般的审核压力,面临技术储备不足、人力资源短缺、代码量庞大等挑战,运维人员往往陷入“看不清、审不了、干不完”的代码审核困境,最终导致系统资源占用高、业务响应慢、用户体验差。
破局关键在于光明电力大模型的深度赋能。这款由国家电网构建的千亿级行业大模型,集成DeepSeek等基础模型能力,通过“增量预训练+行业微调”,将代码审核从“人工找茬”升级为“AI智能诊断”,为电网安全运行、新能源消纳及供电服务提供“超级大脑”支撑。
国网浙江信通公司依托光明电力大模型的内容生成、逻辑推理、语义理解等能力,构建涵盖SQL智能审核、Java代码审核、日志智能分析等场景的“酷德”代码审核智能体,提升代码质量,赋能研建运全生命周期,推动检修管控精细化、日常运维智能化、知识赋能长效化,支撑电网核心业务稳定高效运转。
“全能专家”让运维效率提升10倍
“我们不仅要找Bug,更要建立代码健康管理体系。”据技术专家裴旭斌介绍,研发人员按照“先易后难、急用先行、分批分类”的场景遴选原则,围绕系统数据层、服务层、前端层三层代码架构,从代码量、重要性等维度评估优先级,抓住SQL智能审核小切口,快速突破日志分析场景,重点攻坚Java代码审核场景,推动智能化代码审核有序开展。
该代码审核智能体具备三大技术优势:构建“大模型+AI智能体”的SQL审核智能体,提升语句执行效率;整合缺陷案例与CVE漏洞库,结合RAG技术实现代码智能化审核;利用ELK技术栈与日志分析智能体,实现核心系统异常分钟级监控与处置建议自动生成。
“智能体自从今年3月上线以来,大大缓解了我们团队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前段时间对一套系统139608行代码进行审核,仅用1小时就识别出10类69项风险,涵盖资源泄露、数据不一致、边界处理异常等中高风险,精准定位‘线程安全’风险Java代码片段,辅助运维人员分析并提供整改建议,实现代码问题‘看得透、审得全、干得快’,这在以前需要5个人干10天。”该公司青年突击队队长杨冬表示。
“酷德”代码审核智能体上线后,电网核心业务提质增效显著,电费核算效率提升100%,故障发生率降低80%,问题处置效率提升80%,代码Bug“早发现早治疗”,有效保障了电网系统安全运行,提升了社会服务质量。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