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千伏藤狮线设备台账信息与现场不一致。”7月10日,安徽宣城供电公司设备部配电运维班员工周强通过同源维护应用收到了10千伏藤狮线数据异常的工单。周强不需要赶赴现场核实,点开工单即可查看无人机巡检结果,20分钟内就完成了电网设备位置及T接支线挂接位置校核。“同源维护应用与无人机规模化应用平台贯通,既提升了电网设备信息的准确性,也减少了我们基层员工线下比对、手动导入数据的工作量。”周强说。
此前进行同源维护应用的配电网设备信息与现场信息的一致性核查时,班组人员需手持移动终端现场采集设备坐标,再整理信息并与同源维护应用中的设备坐标比对。完成一条配电网线路的巡检、信息采集比对、数据治理工作,常规需要2至3个工作日。
随着无人机巡检应用越来越广泛,4月,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展无人机规模化应用平台与同源维护应用贯通工作,计划通过无人机巡检直接获取设备信息,提高设备信息维护效率。6月,该公司同源维护应用与无人机应用平台贯通,实现通过无人机现场巡检直接获取设备坐标、设备数量及挂接位置等信息并将其同步至同源维护应用中,有效避免了人工干预导致的数据失真,为基础数据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以宣城供电公司为例,同源维护应用与无人机规模化应用平台贯通后,该公司在同源维护应用中更新了150基电杆的坐标,补录了368基电杆的信息,涉及配电网线路89条。“通过无人机巡检核查数据,一条配电网线路的数实一致性核查及治理工作已压缩到2个小时左右,数据治理效率提升90%以上,数据一次录入准确性达到100%。”安徽电力信息通信分公司应用中心主任张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