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台带电作业机器人在湖北武汉市汉阳区一条10千伏供电线路的改造中投入使用。此次不停电作业由人工与带电机器人“合作”,在辖区企业和居民“零感知”中完成线路改造升级。
“若按照传统方式作业,需要停电约10小时。带电机器人本身具有绝缘的属性,能极大地降低安全风险,工作效率也提升至人工操作的130%。自从当了技术员,研究新技术、运用新技术的意愿更加强烈。”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不停电作业中心工程师彭欣说。
得益于武汉供电构建的“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技术员”三级技术管理组织体系,明确了技术管理体系人员职责,各级人员积极开展新技术应用的热情得到了充分激发。
近年来,面对能源改革和数字化变革的大形势,武汉供电有序推进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围绕运行规程修编、技术方案审查、技术应用及监督等方面多点发力,夯实基层班组技术实力,积极开展新技术应用,助力公司技术水平及运用实践不断提升。
该公司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各级部门人员的工作职责、内容及标准。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主要负责人技术管理领导小组,配置主任工程师36名,专兼职技术员319人,完成“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技术员”三级技术管理组织体系配置,增强业务部门技术保障能力。同时完善技术标准,出台统一设备入网选型技术规范、防误系统技术规范等标准。截至目前,已完成所有254座变电站、406条电缆、464条输电架空线路专用运行规程的修编工作。
在技术分析、监督方面,该公司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电网运行、设备运行分析,持续开展设备故障、缺陷、异常、灾害情况分析,对故障跳闸、灾害、故障停电进行“一事一分析”,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保障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武汉供电开发省内首套一巢多机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将作业效率提升至传统方式的2~4倍。创新智能可穿戴装备,实现检修远程技术指导和倒闸操作第二监护,为变电站稳定运行保驾护航。组建RPA开发柔性团队,研发RPA应用成果27项,助力基层班组工作效率提升40%。同时加强对技术监督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开展各项技术方案审查,完成可研审查和初设审查共34项。
该公司还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大课题、人才帮扶等形式,建立专项培育机制,开展“菁英计划”“一长三员”等专题培训。编制技术队伍三年人才规划,构建“3+1+1”人才追踪培养体系,畅通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转换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