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北部边陲,内蒙古乌拉盖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视线尽头是天际线,也是地平线,乌拉盖草原故而得名“天边草原”。如今,草原深处,矗立起一座崭新的电厂。近日,由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江苏能源乌拉盖2×100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工程(以下简称“乌拉盖褐煤发电项目”)2号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着该项目实现一年“双投”,一幅工业文明画卷在天边草原上徐徐铺开。
在高寒地区创造多项第一
作为国内首个百万褐煤发电机组项目、苏蒙两省首个重大能源合作项目、“锡盟—泰州”直流特高压通道配套电源和“蒙电送苏”重点推进项目,乌拉盖褐煤发电项目对推进内蒙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服务江苏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项目所在地位于高寒地区,年均8级以上大风天数超过180天,积雪期长达7个月。很难想象,在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的环境里,项目却创造了20余项国内第一的记录。
作为国内首台燃用高水分褐煤的百万机组,项目采用适应高水分褐煤的新炉膛,对比常规锅炉,其整体体积增大50%。在燃烧技术上,机组采用新型褐煤燃烧器不等间距布置,进行差异化热负荷技术处理,增加煤粉停留时间,提高燃尽度,同时防止超温;多维贴壁风设计能够抑制煤粉颗粒向侧墙移动,有效控制炉内涡流,增加侧墙补充氧量及锅炉超温控制;燃尽风左右摆动技术能提高煤粉燃尽度,降低一氧化碳生成量。如此庞大的技术矩阵,开创了褐煤高效清洁利用的新路径,让我国百万千瓦褐煤发电机组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
项目还拥有独树一帜的耦合式干燥出力系统——热一次风蒸汽加热系统。由于褐煤全水分高,制粉系统的干燥出力制约了中速磨煤机在褐煤锅炉上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创新采用锅炉低温再热器出口蒸汽作为一次风再加热系统热源,大幅提高中速磨煤制粉系统的干燥能力,满足工程磨制高水分、低热值褐煤的热量需求。
热效率也是电厂工程建设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工程机炉深度耦合系统是烟气梯级利用与热力系统更为优化的组合,在锅炉效率不降低的前提下,更高效地实现了烟气余热的梯级利用,节煤效果优于其他烟气余热利用方案,可降低发电标准煤耗约4.8克/千瓦时,耗煤量、温室气体排放和烟气污染物排放均可降低约2%。
45万平方米场地零补水
乌拉盖草原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北部。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可利用草原面积650余万亩,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天然草原之一。45万平方米的项目建设场地依偎在草原的怀抱中,烟气提水技术是项目团队为生态保护做的“加法”之一。
针对褐煤热值低、含水量高的特点,项目创新应用烟气提水电水联产技术,发挥褐煤全水分高的优势,从锅炉燃烧后的烟气中每年可提取水量约210万方,相当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储水量,可供当地1.2万居民全年用水,实现“全厂零补水”与草原生态零冲突。该项技术不仅减少电厂运行对当地水资源的消耗,还能利用多余水量维护厂区绿化,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
走进项目施工现场,多个视频点位及高空瞭望视频点位为项目施工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数字化赋能,保证了“企业管理到项目,项目管理到作业面”,使得电厂的生产运营情况一目了然,运营效率、安全性能及环境影响等各方面数据均得到有效监控与管理。
当100亿千瓦时绿电穿越特高压银线点亮江南万家灯火,中能建建筑集团公司镶嵌的这颗“绿色明珠”正如不落的太阳,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现实,也让天边草原成为更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