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顶部动图
智创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中国交建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力资讯

三峡集团“十四五”时期服务能源强国建设纪实

2025-11-17分类:电力资讯 / 电力资讯来源:三峡小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从长江之滨到深海之畔,从高山峡谷到戈壁沙漠,一座座巨坝巍然屹立,一片片风机旋转生风,一排排光伏方阵铺展在高原、滩涂与山地之间,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的能源版图。


“十四五”时期,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我国构建了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新能源产业链。广袤山河间,以“中国三峡”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品牌,见证并参与了这场事关未来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变革。


大水电点亮万家灯火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水电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过去五年,三峡集团持续巩固大水电核心优势,为中国水电世界引领地位筑基,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


2022年12月20日,随着9号机组正式并网运行,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标志着“十四五”期间,我国在长江之上全面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跨越1800公里的清洁能源长廊总装机容量7169.5万千瓦,每年可提供约3000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相当于节约标煤约904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48亿吨,对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随着“十四五”期间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相继建成投产,中国水电不断攀登世界水电科技新高峰。


——中国水电重大装备实现“三级跳”:水电机组单机容量从三峡工程70万千瓦,到乌东德85万千瓦,再到白鹤滩全球最大100万千瓦,“中国创造”不断彰显硬核实力。


——中国水电装备全产业链不断升级:彼时三峡工程建设,左岸机组蜗壳高度依赖进口600兆帕高强钢,及至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国产化800兆帕级高强钢实现大规模运用,为后续国产高强钢不断“升级”提供全方位的实战经验。


——中国“智”造不断谱写新篇章:溪洛渡水电站开创高拱坝智能化建造先河后,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将智能建造技术推向新高度,在全面感知、真实分析、实时控制和持续优化决策的智能建造技术助力下,金沙江上落成水工建造史上最“聪明”的工程杰作。


“十四五”期间,三峡集团高质量运行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形成一系列创新成果。


在三峡电厂,500千伏GIS室电气设备巡检任务已交给名为“健行者”的四轮驱动的机器人承担,伴随着轻微嗡嗡声,1000多个巡检点位一一覆盖,图文并茂的测量数据精准回传,解决了电气设备人工巡检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


在向家坝电站,“全系统+全机组+全电站”大规模工控系统设备升级改造已完成,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首个达成此目标的巨型水电站,标志着我国水电装备产业链在自主可控与智能化运维领域取得关键突破。


在溪洛渡水电站,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故障预控技术成功攻关,我国大型水电站只能在GIL故障发生后被动抢修的局面成为历史,为电站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增添重要保障。


世界水电看中国,中国水电看三峡。“十四五”期间,“三峡标准”和“三峡经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在巴基斯坦旁遮普,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卡洛特水电站,已经从构想蓝图变成了杰赫勒姆河上的“绿色明珠”。


在巴西,三峡巴西公司对朱比亚、伊利亚两座拥有40多年历史的水电站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解决电站机电设备整体严重老化问题,提升机组发电机容量,实现远程智能控制,使机组性能达到巴西先进水平。


江河奔腾不息,水电之光长明。“十四五”时期,三峡集团大水电业务高质量发展,在中国水电的历史性跨越中写下新篇章。


风光之下动能生


2020年9月,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对国际社会作出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按下加速键。在这场向“多元清洁”的跨越中,三峡集团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投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建设陆上新能源大基地。在库布其沙漠腹地,387万块光伏板正将阳光化成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三峡集团打造的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让黄色沙漠变成千家万户的绿色电力;在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开工建设,让新疆好“风光”赋能全国能源结构转型。


——引领海上风电。“十四五”期间,三峡集团在江苏、广东、福建等沿海区域相继建成投产一批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构建起从海上勘测、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完整产业链,破解深远海施工、风机抗台等一系列世界级难题。


——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开发。“十四五”期间,三峡集团稳步开展金沙江下游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研究、接入系统改造、水风光汇集组网及一体化调控技术研究,金下基地云南侧首批260万千瓦项目已建成投产。


——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三峡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一批科研成果投运,创下多个“国内之最”和“行业首次”纪录;在安徽阜阳南部,过去采煤沉陷区的闲置水面上,已构建成65万千瓦的庞大光伏矩阵,将采煤沉陷区的治理难题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面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任务和挑战,三峡集团持续展现科技创新硬核实力。


2024年6月24日,由三峡集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成果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支撑超过2400万千瓦规模的海上风电建设。


今年1月,三峡集团云南弥勒石洞山风电场柔性直流工程正式并网,这也是全球首个采用IGCT(集成门极可控晶闸管)器件、全球首个采用6.5千伏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柔性直流工程。该工程的创新成果聚焦了柔性直流送出系统换流阀国产化与轻型化需求,IGCT 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的成功示范应用,推动了其在沙戈荒、海上风电、城市电网等场景中规模化工程应用。


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动我国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对提升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三峡集团运营的海上风电场、光伏场站,数字孪生技术正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大数据为电站长期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高效运营模式已成为现实。


能源转型的浪潮奔涌向前,以三峡集团为代表的“国家队”不断攀登更高的山、不断航向更远的海,以不竭绿电赋能美好未来。


助优质绿电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十四五”期间,三峡集团积极助力构建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全国I级风能资源核心区、日照高值区,国内首个实现风光储场站一体化智慧集控的新能源项目,也是首个储能配置规模达到千兆瓦时的新能源场站——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通过“高比例储能”和“智慧调控”实现风光储电站可测、可控、可调、可支撑等电网友好功能,参与蒙西电网顶峰供电和系统调峰,提高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水平。


今年10月,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三峡恒基能脉瓜州70万千瓦“光热储能+”项目光热储能电站两座约200米高的吸热塔同时点亮,进入全系统试运行。电站投产后,将推动光热发电与光伏、风力发电互补调节等多种能源联合调度模式发展,预计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18亿千瓦时。


抽水蓄能作为当前技术最为成熟、经济性最具优势,且最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的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在适应新能源跃升发展、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保障作用。“十四五”期间,三峡集团充分发挥在水电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稳健有序布局抽水蓄能。


在“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安吉,长龙山抽蓄电站自投产以来不断发挥其“充电宝”作用,在数轮保供“大考”中交出圆满答卷。2025年夏季,浙江省内持续高温,电网用电负荷持续保持高位。长龙山抽蓄电站严格服从电网调度,持续开展巡视、检查,合理安排机组检修、消缺,提升设备可靠性,全力保障了华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浙江天台抽蓄电站正在向今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冲刺。不久前,1号机组已顺利完成首次冲转,进入有水调试,标志着电站逐步由建设阶段转向投产运行阶段。


三峡集团围绕抽水蓄能超高水头机组、大容量机组、先进材料、智能建造等方面持续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创新,“十四五”期间有力推动抽水蓄能行业技术进步:天台抽蓄电站额定水头724米,为世界最高,单机容量42.5万千瓦,位居国内之首,成功研制并应用水电工程1000兆帕级高强钢;长龙山抽蓄电站5号、6号机组额定转速达每分钟600转,设计制造综合难度系数世界第一,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截至目前,三峡集团所属10余个区位优势明显、必要性充分、接入消纳条件较好的抽蓄项目已进入建设阶段,装机规模约1900万千瓦。


“十四五”期间,三峡集团积极拓展新型储能应用场景,为“应用一代、示范一代、预研一代”的新型储能发展格局添砖加瓦。


今年8月,我国最大全钒液流光储一体化项目——三峡集团新疆吉木萨尔100万千瓦光伏+20万千瓦/100万千瓦时全钒液流储能一体化项目储能电站启动首次充电实验,向实现项目投运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同样是在新疆,全国最大“线性菲涅尔”光热综合能源示范项目——三峡集团哈密100万千瓦“光热+光伏”项目于今年9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线性菲涅尔”是光热储能领域中一种重要的聚光式太阳能利用技术,是最前沿的光热技术路线之一,该项目的并网发电为光热储能从示范项目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实践支撑。


记者手记

能源,不只是电的流动,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

从长江到大漠,从深海到高原,三峡人迎风踏浪的奋斗步伐,烙印在中国能源转型的生动画卷中,回应着“双碳”目标的时代召唤。

中国式现代化的能源底座如何筑成?中国如何以绿色动能托举现代化?问题的答案,正书写在山河之间,也照亮每一盏平凡却温暖的灯火。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