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山西电力交易大厅内,山西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主任弓建华紧盯屏幕,浏览中长期多月连续撮合交易的价格曲线图。“今年6月至11月的连续电力交易正在进行,市场主体可提前6个月锁定电价,高频博弈让价格更透明。”他介绍。
今年,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在全国首次开展中长期多月连续撮合交易,市场主体可每日开展未来6个月的分时段电量交易,解决了年度、季度交易无法确定分时价格信号、长周期合约量价调整手段不足等问题。截至6月15日,山西中长期多月连续撮合交易已累计成交电量18.07亿千瓦时,313家市场主体申报交易63990笔,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印发,提出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完善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功能,健全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交易机制,加强电力统筹规划和科学监管,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作为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和电力外送大省,山西服务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建成“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零售市场+绿电绿证”五位一体、“省内+省间”协同运行的电力市场体系。
中长期交易是电力市场的“压舱石”,起到稳定基本盘的作用。目前,山西中长期电力市场已覆盖年度、季度、月度、旬、日等多种周期。通过延伸交易周期与提升交易频次,电力市场博弈程度和流动性显著增强。弓建华操作的中长期多月连续撮合交易采用现行成熟的滚动撮合交易方式,市场主体可每日开展未来6个月的分时段电量交易,自由选择交易方向,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滚动成交。这一模式能帮助市场主体捕捉更长周期的分时价格信号,优化经营决策。
依托“年+多月+月+旬+日”的全周期连续开市模式,以及精准对接现货市场的24时段分解机制,2024年,山西达成省内中长期交易电量1803亿千瓦时,超60%的全社会用电量通过中长期交易完成,市场主体数量突破2.1万家。年初以来,山西已累计开展中长期交易612批次,成交电量1795亿千瓦时。
作为国家首批8个电力现货试点之一及全国首个实现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的省份,山西已实现电力现货市场连续平稳运行超四年(正式运行一年半),累计交易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省内与省间电力现货市场协同发力,市场“指挥棒”作用日益凸显,在提升电力保供能力、促进新能源电量消纳、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6月6日,芒种刚过,三晋大地暑气蒸腾,电网迎峰度夏压力渐增。12时15分,国网山西电力调控中心大屏上,现货实时价格曲线降至0元/千瓦时,日落晚高峰,新能源出力降低,电价升至1.418元/千瓦时。“现货价格能升能降,实时反映供需变化,有效引导发电资源参与调节。”国网山西电力调控中心现货处专责董健鹏介绍。
这正是山西电力现货市场机制活力的具体体现:省内,新能源通过“报量不报价”优先消纳;富余电量则通过省间市场“报量报价”外送,促进了新能源消纳。4月9日,山西风光大发,新能源出力高达当时用电负荷的88.3%,午间电价同样触零。董健鹏介绍:“我们引导新能源及时‘转战’省间市场。”最终,山西电网增加新能源电量消纳425.7万千瓦时,新能源主体增收118万元。
“省间电力现货市场实现了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余缺互济,为全国电力保供提供了支撑。”国网山西电力调控中心现货处负责人张超说。
今年前5个月,山西通过省间现货外送交易电量158.56亿千瓦时,覆盖24个省份。2024年,山西参与省间现货市场的火电、新能源等各类发电主体达483家,占主体总量的91.5%,平均每台机组申报158次,为发电企业增收15.38亿元。
“我们正努力将实时现货市场的滚动出清周期由15分钟缩短至5分钟,进一步提高电力实时平衡的精益化水平,保障市场运营平稳有序。”张超介绍。
在电力市场运行中,辅助服务如同电网的“调节器”和“平衡器”。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山西积极拓展辅助服务市场,创新开展分时段调频交易,将调频市场由以日为周期组织交易逐步优化为每日分5个时段开展交易。今年元旦,独立储能正式“入市”二次调频市场。截至6月底,山西省共有13家独立储能电站参与调频辅助服务市场。预计到今年年底,山西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将达600万千瓦。
从中长期交易曲线的实时跃动,到省间现货市场的精准调度,再到辅助服务市场的创新实践,国网山西电力正以市场化为引擎,为构建更高水平、更有效率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贡献力量。
上一篇:无
下一篇:宁夏上半年外送电量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