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天山南北,绿意盎然。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风机叶片迎风转动,昔日的茫茫戈壁如今已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风水宝地”。
在新疆哈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将风光资源转化为清洁电能。这些清洁电能通过“疆电入渝”工程直抵2260千米外的重庆,点亮巴渝万家灯火。
6月10日,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运。这是第三条“疆电外送”直流通道,也是“十四五”规划中首个投产送电的“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特高压工程。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拥有“十大风区、五大光区”的新疆,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在戈壁荒漠中走出一条“追风逐日”的绿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新疆作为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的地位愈发凸显。在电力保供方面,新疆已建成“内供五环网、外送五通道”主网架格局。截至4月,“疆电外送”范围已包括22个省份,累计外送电量超9000亿千瓦时。
“疆电外送”的“含绿量”也在持续提升。5月,新疆电源装机规模突破2亿千瓦,达到2.01亿千瓦。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12亿千瓦,占比55.72%,新能源发电装机超过火电,成为主力电源。
目前,新疆已建成哈密、准东和南疆环塔里木3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在南疆环塔里木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进入建设尾声。该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也是新疆电网“内供七环网”的最后一环,投运后将进一步满足南疆地区新增用电负荷需求,大幅提升新能源汇集送出能力,加速新疆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在哈密、准东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新能源电量通过“疆电外送”工程送往全国各地。“疆电入渝”工程每年可向重庆送电超360亿千瓦时,工程配套电源中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70%。从大规模外送电到大规模外送绿电,新疆正从“能源大区”迈向“清洁能源大区”。
新型储能的大规模应用,使2024年新疆电网新能源利用率提升了3.6个百分点。截至4月,新疆新型储能总装机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位居全国前列、西北第一。哈密地区的35千伏华电雅满苏混合储能一电站内,新疆首个飞轮储能项目并网试运行;在乌什县,全球最大构网型储能电站新华乌什储能电站即将全容量投运。
如今,“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新疆“十大产业集群”之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在技术,更新在思路。近期,我国首次通过市场化交易实现了跨省域错峰绿电交易。新疆与北京通过“新疆绿电午间发、北京负荷晚间用”的市场化交易新模式,实现新疆午后的阳光“点亮”了北京的夜景。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充分发挥电网资源配置枢纽平台作用,利用地理区位特点,以小时级交易曲线挖潜绿电价值,形成能源时空互补新模式,实现新疆、北京两地在昼夜、季节上的风光互补、电力互济。自4月以来,新疆送北京的错峰绿电交易已经开展了4次,累计成交电量超2230万千瓦时。
新疆的清洁电能跨越千山万水,流进千里之外的城市乡村。在重庆,这些电能可满足45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在华东,企业凭借新疆绿电叩开国际市场的“绿色大门”。而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让更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能源转型带来的红利,正切实转化为民生福祉。
目前,若羌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如火如荼,“疆电外送”第四条直流外送通道已完成可研评审。产业结构向“新”、能源结构向“绿”,新疆的能源资源优势正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绿色低碳转型的画卷在天山南北加速铺展。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