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常会被cue到,双碳究竟如何做,如何切入。上周,一汽分享的这份报告可以说是给出了一个教科书式的案例,可供大多数企业学习。
7月24日中国一汽工程与生产物流部总经理、中国一汽制造技术学会会长毕文权先生分享了《中国一汽旗智·iM双碳技术发展研究》的报告,多维度地介绍了一汽集团高效、智能、透明、低碳的制造能力体系。
小中同学,公众号:一二级市场连连看7.28 碳中和 | 欧盟成员国紧急情况下将强制实施用气量减少15%的目标;欧盟碳价跌幅超过10%;深圳电网用电负荷创新高
首先从结果来看:2021年,中国一汽应用节能技术开展碳排放治理项目13项,已实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5万吨/年。从经济效益看,如果按照每吨碳80元的交易所高价来计算,每年减碳创造的经济效益在400万左右,以一汽当年7000亿的营收做对比,这笔帐从经济上是怎么都算不过来的。所以企业以双碳为目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并不是以碳交易为单一目标的。碳交易只是支持政策之一,此外还包括我们提到过的ESG评级/ESG投资,绿色金融,市场准入,碳积分等多种行业、区域间的支持工具。
接下来看,具体措施,一汽简明扼要的分为三个部分:能源入口、能源使用和能源管理。
能源入口包括繁荣工厂(红旗新能源
能源使用则和能源管理密切协同。具体来说,一汽集团内部建成数字化管控平台,将工厂数字化车和节能管控深度融合,对能源进行覆盖式管控,整合工艺规划设计中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寻求达到碳排放的最优解,同时为后续节能技术导入提供可扩展的协同平台。
所以数字化是手段,能碳双控是目标。双碳目标下的信息化系统的升级改造有巨大的空间。比如,在工艺开发过程中,将碳排放量纳入工艺设计要素,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工艺实施的碳排放模型,通过虚拟仿真的反复迭代优化,从制造技术的设计源头降低制造过程的碳排放量。是不是很高大上,以及牛逼普拉斯。
但其实对于信息系统而言,业务逻辑是相同的,只是装载不同业务数据,业务模型,服从不同的业务目标。比如智能化控制是很常见的业务公能,在双碳的目标下,就表现为对生产全过程赋能,综合运用仿真建模
最终,能源数字化管控平台能够建立自适应能源供需平衡模式,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闭环管控,实现最优的能源利用效率,以多能互补和技术创新能源使用模式,进行合理调配,实现新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调配热能、天然气、工业、水等传统能源介质,进行余热回收、中水回用等余能再利用。(这段文字可以背下来、抄下来,记在小本本里,应该是万能句吧)。
额外一点,也是大部分制造场景中都有的低碳物流,方案大同小异,一汽的报告是这么表达的:
一汽集团也正通过推进物流管控智能化,物流配送无人化,物流装备绿色化,打造了透明可视、准时高效、低碳环保的质量智慧物流管理平台。红旗供应链对10个业务场景进行数字孪生
汽车的生产制造具有典型的行业代表性,同时汽车本身又是一个能源消费型产品,因此相比于互联网大厂的双碳行动计划,我们更推荐关注一汽的双碳实践之路。
我们做什么
疫情拉锯往复,每一天都在见证历史,不确定性扩大成为最确定的事。过往所投标的出现明显业绩分化,不同资产的增长繁荣度与日常经济表现呈现极大反差。
1.0版本:科创孵化,完成0-1000创投孵化及投资逻辑的的单向验证;
2.0版本:产业投资,与上市公司、资本方、项目方、个人的多向互动中形成了对于企业业绩指数级增长的观测指标,以及重点针对创新经济的风口投资体系。在此阶段可以看到平稳收益已进入极度失效期,只有一定比例具有高爆发属性的资产才能有效应对现实经济中收益的反复波动,只有用资本的方式才能对抗财富缩水的诅咒,
3.0版本:建立乐彼共创,依托于仍在不断扩大完善中的科创资源、渠道优势、数据平台、投研框架,与不同风口的领主共同探索财富量级的提升。
邀您一起资本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