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国家标准发布并实施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2022年第13号国家标准公告,其中,由全国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下文简称风标委)归口管理、北京鉴衡认证中心牵头修订的国家标准《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GB/T 18451.1-2022)获得批准发布,并于2022年10月12日正式实施。
该标准的编制发布,对于推动我国风电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规范国内风电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快国内风电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融合,2019年,IEC 61400-1标准发布前后,风标委即启动《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的等同转化工作,并组成了由鉴衡牵头,国内整机厂、开发商、叶片厂、第三方等10多家机构组成的工作组。
《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是风力发电机组整机设计最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机组零部件设计提出了纲领性要求。新版标准充分反映了自2005年上一版标准发布以来全球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技术变化,增加了台风和高湍流机组等级、更新了部分设计载荷工况、优化了结构设计的分项安全系数、引入了寒冷气候相关要求,另外,对控制和保护系统、机械系统、电气系统等的设计要求也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新版标准更适用于多样化的风电场环境条件,以及大型化、智能化的新型风力发电机组设计。
《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国家标准的修订和发布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风力发电机组设计水平的提升,并在风电设备的设计、制造、检测、认证、安装、运行维护中得到广泛应用。
广东潮州:十四五规划4330万千瓦海上风电
近日,广东潮州市人民政府发布《潮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给结构中的比重,实现低碳发展。
以海上风电为重点,积极推进风电开发。积极争取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落户潮州,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有序推进潮州海上风电项目示范开发,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
潮州南面领海线外专属经济区海域拟规划2个海上风电场址,初步规划总容量4330万千瓦。
浙江舟山:2021-2030年规划风光14.5GW 明确要求资源配套与产业投资比例匹配
日前,浙江舟山发布《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号议案的复函》(以下简称《复函》)。
《复函》指出,坚持有序开发,打造风光电全产业链。根据各地资源及当前技术条件,按照宜电则电、宜氢则氢的原则统筹规划整域能源利用供给形式,有序开发各类能源项目。初步将舟山清洁能源综合利用规划为近期(2021-2025年)、中期(2026-2030年)和远期(2031-2035年)三个阶段,其中近中期规划风能和光伏共1450万千瓦。通过清洁能源分批次合理布局,最终形成11211整体格局。重点打造高新区和岱山县两个可再生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其中岱山县主要依托秀山北部惠生区块风机制造等核心制造业基地和深远海风电运维基地。
产业联合、配套实施。以资源开发为支点,努力撬动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全产业链建设,明确要求资源配套要与制造业项目投资比例相匹配。目前我市已引进落地一批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去年8月,总投资110亿元的华润12GW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及组件项目在高新区开工建设;今年3月,总投资20亿元的远景能源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在定海开工建设。目前正在对接的还有中国能建-宁德时代、国家电投、中船集团、国投电力、宝武-杰宁、东方电气、华润集团、国能集团等8个产业联合体,已凝练梳理41个制造业投资项目,总投资约344亿元。
整体布局、区域协同。各区块的制造业项目和清洁能源资源尽可能在本区块匹配,无法匹配的通过飞地模式进行合作,即制造业项目所在地和资源所在地,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制造业项目的投资额、利用外资额、产值和税收等。
聚焦生态、产业提质,大力发展绿色渔业。深入推进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普陀白沙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嵊泗东部海域东库-黄礁海洋牧场等建设。探索利用海上风电场发展海水养殖,打造海上粮仓+蓝色能源新模式。
(来源:电力网、潮州市人民政府、舟山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