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有个大V,因新能源基金普遍亏损20%+,决定放弃均衡配置,降低价值风格占比,全力押注新能源。
而新能源作为4月底部反弹最靓的仔,未来还会成为最靓的仔吗?
在汇丰晋信基金的秋季策略会上,投资总监陆彬也给出了关于新能源的最新观点。
作为公开发声较为频繁的新能源大佬,我一直对陆彬的观点有跟踪。
相比上次夏季策略会,陆彬对新能源的态度有所变化。
陆彬在夏季策略会上,对新能源的态度非常积极:
新能源行业是产业性的机会,这一次的新能源的产业机会可能是类似于10年前的智能手机的一次大的机会。这一产业趋势会一直延续到2025年以后,或者是到2030年。
在产业趋势非常明确,行业空间非常大,渗透率持续提升的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将是3~5年的大的产业机会。
而站在今年,随着有越来越多的优质新能源车型,预期可能会有大幅的上修。
以前对于2025年的核心假设是,中国2500万辆汽车和全球的2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但现在则变成了全球8000万汽车销量,全球的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至少会超过50%。
而这次秋季策略上,陆彬认为:
经过调整,2023年新能源行业估值做了向下的修整。随着行业基本面进入中期 ,我们投资新能源的方法和策略也发生了变化,要把供给纳入考量范围,会寻找两类机会,一类是供给端依然比较紧张的,另一类是一些新技术带来的新机会。
不过陆彬仍把新能源当作成长股里面是最具吸引力的方向之一,因此在在核心资产中,重点配置新能源。
那么,为什么市场对新能源的预期发生了改变。
另一新能源大佬 神爱前 在最新路演中,对此进行了具体解释:
目前中长线资金对新能源的预期产生了分歧,是近期电动车调整的核心原因。
据乘联会预测,9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接近30%。
而渗透率快速提高的背后,往往是市值空间被提前透支。
目前市场对新能源的分歧在于两点:
首先是明后年电动车的渗透率是否能达到预期,但增速越来越低是共识。
其次是目前电池成本过高,电动车成本也高,电动车向20万以下渗透过程中会遇到成本问题,所以中长期资金对明后年增速产生怀疑。
最后是如果成本降幅比较慢,那么这两三年的渗透率会受到影响,而且会影响行业的竞争格局(二三线电池厂商的竞争力会提升)。
最近宁德时代从574块跌到400块,跌幅高达30%,当电动?板块的核?环节(电池环节)受到影响,导致其他环节也受了影响。
神爱前所管理的 平安策略先锋,近3年涨幅182%,近5年涨幅208%, 业绩非常扎眼。
在当前这个位置,我是看好新能源的。
目前CS新能车估值36倍,百分位22%,从历史估值来看已经处在低位。
数据来源:Wind
而电动车像智能手机一样,仍处于产业趋势的中程,远未见顶,成长性具备优势。
但我还是会均衡配置,不会全力押注新能源,单一行业占比不超过10%。
而且,我会选择全市场型基金布局新能源,若新能源有性价比则坚守,基本面发生变化了则调仓。
从陆彬短短三个月的观点变化,说明成长性行业变化确实非常快,而普通投资人对此反映非常迟缓,如果选择个股或指数基金,很容易被机构收割。
最后,从破净股占比来看,市场已越来越接近底部。
而我相信, 混乱是阶梯,秩序不是,但只有强者才能赢得一切 。
全文完,如果喜欢,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本文系好买研习社原创,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于好买研习社。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
边学边赚,就在好买研习社,更多内容,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