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顶部动图
智创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艾睿光电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力资讯 > 电力科技

重要信息|国网浙江电力发布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方案

2023-02-24分类:电力资讯 / 电力科技来源: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活 动 推 荐


碳交易员培训

综合能源服务管理师专题培训班(在线取证)

第四届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电力新时代论坛

联系电话:18910325979

来源:国家电网报 张正华 / 国网浙江电力综合整理

2月21日,在浙江省安吉县,±800千伏白鹤滩—浙江直流输电工程牵引架线工作正在进行。该工程投产后每年可输送电能超31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原煤消耗1400万吨,减少碳排放超2500万吨,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1月31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布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以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为关键路径和核心载体,以电网弹性提升主动应对大规模新能源和高比例外来电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以大规模储能为必要条件、源网荷储协调互动为关键举措,以体制机制突破和首台首套首面首域创新实践体现引领性和示范性,构建具有大受端融合、分布式集聚、高弹性承载、新机制突破、数字化赋能等鲜明浙江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

在《方案》中,国网浙江电力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的思路和路径,即:


? 以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为关键路径和核心载体


? 以电网弹性提升主动应对大规模新能源和高比例外来电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  以大规模储能为必要条件、源网荷储协调互动为关键举措


? 以体制机制突破和四首创新实践体现引领性和示范性,创建四高四新四示范


? 通过个十百千一体推进,源、网、荷、储四侧突破,数字、首创、机制、组织四维引领,构建具有大受端融合、分布式集聚、高弹性承载、新机制突破、数字化赋能等鲜明浙江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


为了系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国网浙江电力在《方案》里提出九项共30条重点工作,涉及一体推进省级示范区建设以及源、网、荷、储、数字、技术、体制机制、组织宣传等方面。


具体为:


打造个十百千建设体系,专业横向协同、省地县纵向贯通取得全局突破和全域领先,以规划引领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高质量落地见效。


推动新能源科学布局充分开发,提升清洁外来电与核电规模作用,推动能源供应多元清洁。


打造高承载坚强主网架,灵活自愈可靠配电网,构建源网荷储一体互动的新型调度运行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体系。


在消费侧,推进能效提升促进低碳转型,完善能效服务体系助力精准提效。


此外,充分发挥储能资源的灵活调节能力,推动储能模式创新和机制突破,扩大储能布局,提升电网弹性。


同时,深化数字、政策、科技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升电网数字化水平,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政策体系创新突破,构建适应新能源为主体的浙江特色电力市场,加强科技创新和核心装备技术攻关应用,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国网浙江电力还制定了浙江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挂图和重点任务清单,确保建设进程明确、责任到位。


按照五年一台阶,十五年一跨越的目标,未来,国网浙江电力将分两阶段全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


到2035年

全面建成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新能源成为出力主体,终端用能清洁化率超过50%,能耗强度下降至0.27吨标煤/万元,达到发达国家当前水平。


2036-2050年

新能源成为供应主体,终端用能清洁化率达到90%以上,能耗强度下降至0.15吨标煤/万元以下,新型电力系统在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经济高效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加快电网升级

服务新能源发展和消纳

2022年,绿色亚运的圣火将在之江大地燃起。为助力亚运会清洁用能,进一步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国网浙江电力提出,加快电网升级,保障电力供应,助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入全面加速期。

国网浙江电力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提升清洁外来电的规模。浙江电网是大受端电网,外来电在浙江能源电力供应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国网浙江电力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浙江外购电量达1767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三分之一。

特高压安全稳定、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优势契合了浙江增强外来电供给的需求。目前,浙江电网已经建成两交两直特高压骨干网架,±800千伏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中,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外来电的支撑作用。

善借外力,也更主动发力。在浙江省内,除了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的网架格局逐步形成,分区合理的500千伏网架也在不断完善。

2021年以来,国网浙江电力先后开工建设500千伏丽西输变电工程、500千伏瓶窑变电站扩建工程等,提升电网设备承载力,为省内大规模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创造条件。与此同时,新能源发电工程迎来建设高峰。2021年,浙江首个百万千瓦海上风电群、亚洲最大渔光互补项目相继并网,海上绿电源源不断送入百姓家。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浙江电网110千伏及以上线路达7万千米,变电容量4.9亿千伏安。今年,浙江电网计划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同比增长20.9%,投资绝对值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较高水平。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以分布式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呈现高速发展态势。2021年,浙江分布式光伏发电有效容量达1173万千瓦,居全国前列。如何让分布式能源多发电并尽可能地就地消纳?涵盖电力生产、传输、存储和消费等环节的配电网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海宁尖山地区,国网浙江电力让许多微电网手拉手抱团,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和区内供需基本自平衡。2022年,国网浙江电力进一步加大配电网投资力度。今年配电网建设的重点是适应配电网有源化转变,提升配电网综合接纳、调控和低碳生态支撑能力,打造灵活自愈、智能坚强的可靠配电网。国网浙江电力发展部专责范敏杰说。

国网浙江电力积极推动新能源科学布局、充分开发,综合考虑省内资源禀赋、电网消纳条件和系统成本等因素,测算不同地区新能源消纳经济规模,形成全省新能源经济开发分布一张图,引导新能源规划建设与优化布局。该公司还构建源网荷储一体互动的新型调度运行体系,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提高新能源多时间尺度功率预测精度,增强新能源发电主动支撑能力。

提升能效水平

助推控能向控碳转变

1月28日,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瓜沥党山工业园区内的奔马化纤纺丝公司厂房内,4条纺织定型生产线紧张运转着。化纤纺织业是传统碳排放大户。为节能降碳、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奔马化纤在萧山区供电公司的建议下,在每条生产线新增一台余热回收机组,让余热发电并网。

2021年下半年,蒸汽价格随煤价上浮成倍上涨,企业生产成本陡增。萧山区供电公司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一揽子节能减碳服务。原本余气是排放到一个收集冷凝水的箱子里,生产线改造后,余气都可以利用起来。奔马化纤副总经理赵成方说。通过改造,奔马化纤年节约蒸汽6000吨,减少碳排放2000吨,整体能耗下降11%左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能源需求的基础上,一方面增加清洁电能供给,实现能源供给清洁化,一方面减少能源电力消耗,推动能源利用高效化。国网浙江电力以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为关键路径和核心载体,发挥电力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了全方位减碳服务管理体系。该公司一手抓能源清洁化发展,一手抓节能减碳,纵深推进能效提升,聚焦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通过能源输入端合理化、过程中再利用、输出端再循环、用户间再交易,服务用户能效提升。

在杭州、宁波等地,电能高效替代与规模化应用正在试点推进。电代煤、电代油、电转冷热等形式,实现电能多形态转换。终端用能领域的多能协同、冷热电联供、电氢耦合、能源梯次利用及余能资源利用等让企业能效水平进一步提升,受到企业广泛欢迎。

在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供电公司开展能源梯次利用,通过新建高效能源站、热水管道等,实现化学能、电能、水热能、蒸汽热能4个能源流的高效转换或输送,让企业生产产生的可燃气、余热、蒸汽等在各企业之间流转。以前,我们把余气、余热叫废气、废热,现在梯级利用起来都是宝。四明化工总经理马亚明说。

除了助力企业能效提升,国网浙江电力还在其他领域多措并举助推全社会从控能向控碳转变。该公司积极推广建筑领域节能改造,打造净零能耗、光伏一体化建筑;组建省市县三级能效服务专家团队,分区域、分行业、分类别开展能效提升服务;优化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网络布局,形成高效、稳定、可持续的车网互动业务模式和市场运作机制;推动消费侧能效提升,以柔性、精细、市场化方式推动能效提升。

国网浙江电力计划到2025年实现浙江终端用能清洁化率超过30%,能耗强度下降至0.35吨标煤/万元以下。

赋能绿色发展

助力构建节能减碳新格局

一条生产线上分布着100多个数据采集器,采集到的用电数据用于能耗监测分析。一旦某个节点能耗超标,企业碳账户就会发出预警,供电公司据此精准核算企业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并分别赋码,引导企业精准优化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助推企业绿色转型。在衢州市明旺乳业公司,大数据分析让节能减碳变得更简单。升级低效能生产线后,我们每年可增收230余万元,减排二氧化碳1655.7吨。该公司工务部课长温华介绍。

这是国网浙江电力以数字化应用推动全社会节能减碳的一项举措。2021年以来,该公司深化数字赋能,建设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和能耗双控数智平台,推出碳效码双碳大脑等20余项数字产品,探索构建精准智治的节能减碳新格局,助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

2021年2月2日,衢州市发改委出台新能源+储能配套电力支持政策,要求储能设施按照发电装机容量的10%配置。自此,浙江各地开始密集出台新能源+储能政策。截至目前,浙江已实现所有县(市、区)新能源+储能政策全覆盖。国网浙江电力各基层单位落实新能源+储能政策,并从市场、技术等多维度探索新能源+储能模式,助力省内新能源发展。

2月16日,国网浙江电力发布《关于支持服务浙江新型储能示范应用的实施意见》,明确将重点突破电源侧和电网侧储能,协同推进用户侧储能;按照省内各地新能源+储能政策,重点落实分布式新能源项目配套储能;拓展共享储能云储能等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形成共建共享发展模式。该公司计划到2025年在全省建成规模超过200万千瓦的储能项目。

随着《实施意见》的提出,新型储能发展中的诸多共性难题有望得到纾解。省级政策的出台,也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创造了更为庞大的市场空间。2021~2023年,浙江计划建成并网100万千瓦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十四五期间力争实现200万千瓦左右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发展目标。

浙江将完善制度支撑,优化储能技术标准体系,实现对储能项目运营情况的全方位监督、评价,联合相关部门明确新型储能产业链各环节安全责任主体,强化消防安全管理,提升安全运行水平。

在资金支持上,新政明确对相关项目进行一定补贴,并鼓励各地创新新型储能发展商业模式、研究出台各类资金支持政策,金融投资机构为示范项目提供绿色融资支持,鼓励引导产业资金注入产业,采用多种手段保障资金需求,支持引导新型储能通过市场方式实现全生命周期运营。同时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储能逐步通过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浙江还将持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开展微网+储能新能源+共享储能等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鼓励新增的海上风电、集中式光伏电站综合新能源特性、系统消纳空间、调节性能和经济性等实际因素,建设新型储能或购买服务;鼓励集中式储能电站为新能源提供容量出租或购买服务;鼓励燃煤电厂配套建设新型储能设施,与燃煤机组联合调频,提升综合竞争力。

浙江电力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建设,鼓励企业用户或综合能源服务商根据用户负荷特性自主建设储能设施,充分利用目录分时电价机制,主动削峰填谷,优化区域电网负荷需求。峰谷价差是储能投资的风向标。分时电价机制的实施,进一步拉大了峰谷价差,也将为储能投资带来更多可能。国网浙江经研院孙轶恺表示。

此外,国网浙江电力还落实政府出台的风光倍增计划、分时电价等政策,建设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开展国内首单绿电交易,服务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浙江绿电交易电量达8.25亿千瓦时,较2021全年交易电量增长140%。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重磅|国家电网发布 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规划●更加聚焦主责主业 2021年国家电网主辅分离或将大幅度推进●配电网建设将成为十四五重点内容! 最新热点●国网省检修公司更名超高压公司 最新热点●辛保安:研究推广有源配电网 ●国务院:实施城乡配电网建设和智能升级计划●国家电网无偿划转51.54%股权至新源集团 最新热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刘日亮:数字化配网探究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