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电专硕初试第一 8000+字全面详解811电分复习
从七月中旬到十二月底考试,总共五个多月的时间,最后初试第一,专业课120+。
本人将从考前信息搜集、专业课阶段性复习方法、真题分析、心态调整、复试准备过程五个方面来介绍专业课学习进程、专业课答题技巧以及复试准备过程五个方面来介绍专业课学习过程,专业课答题技巧和复试准备方法,也希望看到这个贴子的学弟学妹可以有所收获。
注:为适应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同学,本人将结合其他优秀同学的备考时间和经验,给出两套时间安排,学弟学妹们记得结合自身情况理性思考哦(总体原则是宜早不宜晚)。
文章文字较多,内容比较细致,大家可以点赞收藏以后慢慢阅读。
考研动机+自身情况+考试成果+为什么选择报考上电
本人为江苏某双非一本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选择考研也是既是冲动的也是谨慎的,家中长辈也都希望自己能够读研,但是纠结的是怕考不上,白费一年时间,所以选择考研,选择上电,既是一场豪赌,也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
我在本科四年中,成绩不算突出,但也不是吊车尾,高分算不上,挂科倒也没有,奖学金也就是三等。在准备考研的时候,对我比较友好的是个人理工科不算太烂,而且分值较大,能否弥补个人文科的缺陷也是未可知的,这也是择校的一大参考因素,需要考虑的。
上电学硕初试专业课为电路,专硕初试专业课为电分,参考书为何仰赞的《电力系统分析》上下册,电分这门课电气专业的同学应该都会学习,但是参考书不尽相同,如果报考上电,还是要以学校公布的参考书为主。很多同学会说本科学了和没学一样,甚至跨专业的同学会考虑到专业课完全没学过的问题,其实你扪心自问自己本科专业课学得咋样就知道了,大家其实都是一个起跑线的,对此不必担心。这门课我本科也是学过,但是疫情期间,网课大家都懂,最后也是不了了之的一门课,我也是从0学习这门课,最后能取得这么一个120+的成绩,对比自己的付出还是比较满意的。
考研是个持久战,和高考不同(高考你只管学习,考研你首先要知道自己学啥),也和本科期末考不同,他不仅考察了你的专业知识能力,同时也会考验的你信息搜集能力,信息整理能力,心态调整能力和个人的自制力等(这些我相信考过的同学都深有体会)。忽视这些的同学可以说是在备考的路上步履维艰,一定要少走弯路。
通往研究生的道路是曲折的同时也是分岔的。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都是每个学校自主命题的,真题不会在学校官网公布的,是需要自己去搜集的,同时考试与复习的重点往往难以把握。个人认为就上电的电分来说计算题固然分值最大,但是简答题是通往高分的必经之路,而复习简答题只有通过啃透书本来实现,以真题为辅,以不变应万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无论是择校还是选专业,个人的理念就是就业为主。专业我不打算换了,那考研择校自然要侧重他的就业。我了解到电气工程专业进入国家电网工作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归宿了,而我的双非本科学历不足以让我进一个还算可以的单位,或者说我没有足够的信心凭借个人电网考试进入到理想的局。而上电作为原电力部部署院校,又是华东地区唯一一所以电力命名的高校,他的电网就业率令人瞩目,在充分考虑自己实力等多方面因素后,我选择了报考上电。
同时大家应该也了解过考研复试院校歧视的问题,在上电,这个问题完全无须担心,大家一视同仁,这也是我选择上电的一大原因。同时上电的学科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上海高校电气排名第二,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上电的电气工程学科评估为B-。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复试线就是最低录取分数,同时复试报录比不虚高,进线机会就很大。22届因为改为一级学科招生,调整专业课的缘故导致专硕报考人数较多,专业课难度又不大,均分130,直接把分数线送到了320。23还没考,目前来看热度不是很高,专业课试题难度应该会有所回升,可以预见的分数线会降低。
学硕电路,专硕电力系统分析,公共课均为数一英一政治。
上电电分真题官网是不予公布的,自己收集难度较大,也十分的消耗时间精力,可以联系考上的学长学姐或者电分君电气考研辅导获取,下文会提到真题使用方法。
复习从8月底开始,之前一直没有打开过专业课的书本,所考书本与本科学习的电分不同。最大的问题是疫情在家上的电分网课,比较懈怠,开在那睡觉,和没上过基本没区别,可以说是0基础。而12月底就要进行考试,专业课的复习可以说是刻不容缓。下面给出两版时间安排,请同学们理性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节奏,开始自己的复习吧!
专业课的复习也应该分为几个阶段,不能囫囵吞枣,最后的结果不会太好看。这边也是从高分同学的第一视角为大家讲述他们的复习历程。基础较差的同学建议脚踏实地,不要单纯的赶进度。
(1)3-7月,这时候就是跟着电分君把电分上下两本全部过一遍,每周把视频(大概三小时)看完以后,再对着书学习,把复习讲义上的对应章节题目完成。书本课后练习题则做资料中圈划出来的即可。这段时间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有专门的答疑群解答。电分君本人非常nice,提的问题他都能详细解答,概念不清楚的地方他也可以表达更通俗易懂一些,直至我明白为止。这段时间我电分刚刚起步,问的很多问题现在回想起来都十分幼稚,但他都没有嫌弃我,每次都很耐心。
(2)7-9月,结束全部课程以后全程班会有阶段测试,但这个考试即使考不好也不要紧张,毕竟前期有很多内容学了没及时复习就会不记得了。考完以后就会进入强化阶段,这是整个电分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这时候我每天花在电分上面的时间有三小时以上,因为除了每周的强化课视频学习以外,这时候需要做大量配套练习,如专项训练与韦刚习题集。和数学一样,千万不能一边做一边看答案。我习惯做完一整章以后再去对答案,还有不要背题目。我前期会去比较这道题和那道题为什么差不多,但解题方法却完全不一样。后来在电分君指导下,我明白做题不能靠套题目过程,这也是他多次强调的。电分需要理解概念,不能死记硬背,题目可以千变万化,但只要把精髓方法掌握了,就一定做得出来。
(3)9-10月,到九月初强化课程全部结束,这时候会有半个月的时间给我们查漏补缺。我因为每周都按时跟着节奏完成所有布置的题目,所以不知道该做什么了。当时电分君建议我开始做模拟卷后面的大题,同样一张卷五道题限时完成。到9月20号左右,有一节单独的简答题课,这节课听了以后,我就开始一边月复习简答一边做大题。简答题我是靠直接背的,因为很多题目我觉得即使我理解意思,很难用专业术语表达出来,所以我选择直接背,背得多了就自然而然可以熟练运用了。但除了背书以外,也要对两本书本仔细琢磨,不是大致翻阅,一定要很仔细地看。
(4)11-12月,这个阶段我开始了做电分真题,前面几年都挺简单的,但随着年份增加,难度也在上升。有时候犯一些基础错误之后我会很焦虑,电分君建议我把基础阶段的视频有些注意点重新回顾一下,的确看了之后能够理解错误的原因并记忆深刻。大部分真题做完以后,还有一套冲刺四套卷,其中的大题和简答都是电分君精心编制的,这几套的简答题会偏僻一点,提醒我们注意到书上容易忽略的点。计算题注重灵活,强调方法。这几套完成以后,再将所有试卷进行错题重做,同时每天背一下简答。
为什么这个时间方案我说是慎选,主要也是主体原则是宜早不宜晚,但是总有复习开始的比较晚的同学,我也希望给到一个中肯的复习建议,所以就以个人经验为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的同时大家能够理性思考,寻找适合自己的节奏。基础不好或者对自己理科学习能力的同学更应该脚踏实地,把基础夯实,目标放在基础分上,不能盲目赶进度,好高骛远。
专业课的复习也应该分为几个阶段,不能因为时间紧凑就囫囵吞枣,最后的结果不会太好看,时间短有时间短的方法,抓住基础,再纵深,才能最大程度抓住分值。清楚自己开始的比较晚的现状的同时,尽最大可能拿到分数。
(1)基础阶段,书本第一遍(8月底-10月初)
由于0基础开始学习电分,对电分整本书没有一个大致的框架,闷头学习成效甚微。官网搜索考纲,大致了解电分专业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整体的框架。跟着电分君电分课程快速过完第一遍是效率很高的方法,对于学习能力强的人来说,倍速观看一遍也不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如果消化较慢就不要倍速观看,看完课再看书本反思,看书本例题,再做书后习题,扎扎实实过完一轮。笔记整整好,作为快速锁定知识点的渠道,一看到一道题,首先要知道考察的是这一章的什么内容,虽然书后习题较为简单,但是作为一轮的示范作用完全足够。这个时候开始专业课的同学一定要注意每天分给专业课的时间,要有两到三小时。对照考纲看看自己有什么知识点没有学到的,查漏补缺,强化记忆。
(2)强化阶段,大量刷题(10月初-11月初)
强化阶段在我的理解看来,就是学做题方法。基础阶段了解,学习框架之后,我们为了应试,更要学习如何做好题目,把题目做对。相近的题目放在一起比较以后能够发现以往忽略,听之任之的小细节,完善自己的做题思路,再去做新题,这种思路不仅可以应用在专业课中,数学中同样适用,盲目刷题并不会快速提高我们的水平,对比分析反思才会。
刷什么题,刷哪些题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电分课后习题和实际考试的题目,有些差距过大,甚至不作为考点,所以要有重点的去刷题,贴近考点得去刷题。比如韦钢的部分题目,水木珞研讲义的题目还有专项训练,模拟卷等等大量的题目给你刷,包括强化课程的题目,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很贴近考点的题目,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还有就是不要刷没有答案的题目,对你消耗的时间精力是大量的,但是对于这个进度的同学来说时间是宝贵的。在这个阶段,要保持一天接近三小时的时间,不能再数学一家独大,同样150的科目这么放任,从数学一追上分数无异于天方夜谭。
(3)冲刺阶段,真题训练(11月初-考研)
这个阶段,简答题的压力提上来了,但是无论是计算题还是简答题都不可以放过,冲刺阶段要进行大量的真题训练,每一套真题都是我们了解上电考卷的宝贵机会,早年的试卷较为简单,做起来切忌飘飘然,近几年的试卷较为困难,也不可气馁,保持平常心也是很重要的。根据真题考点和考纲考点去不断完善自己的漏洞,一点一点过,是我们这个阶段要做的事情。还有冲刺卷,每年都有新题目,无论我们做了多少的模拟卷,真题卷,我们会的是已经出现过的题目,一旦出现新题目,我们能够依仗的只有我们的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切忌只看题目表面,只学做题套路,不深挖其中的原理。包括每一个数据的含义,单位等,往往也会成为考场上的坑,等着你去跳。想考高分的同学更要深挖原理,做到自己是自己的老师,自己给自己找漏洞,找问题。简答题除了基本的,往年考过的,书本上已经有的,剩下的就是看我们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了。想考高分,除了计算的压轴题,简答题才是门槛。
基础阶段每天2-3小时,强化和冲刺阶段每天3小时,或者看你自己的复习情况安排,做到最少的时间拿到更高的分数。专业课的时间我一般安排在下午和晚上,一个原因是专业课下午考,还有一个原因是,晚上比较安静。
(1)课本例题
电分的书本例题,有些是在向我们解释,我们所做的简化计算的可行性,有些是在为我们做示范解题方法,当有分辨的有思考的去看例题,不是只看计算步骤,例题中的文字部分也是宝藏。通过例题,了解基本的原理和做题方法,很适合基础阶段搭建框架。
(2)课后习题
由于咱们这门课的特殊性,有些课后题,并不完全切合考点,是书本阐述的内容,但不是我们需要看,需要学的内容,在这里无法一一列举,可以自己甄别或者联系学长划题划重点。不可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对我们来说属于偏离考点的题目,同时课后题也是经典题型,掌握课后题是最基础的要求了,这里的掌握不仅是做对,还要知道考了哪些考点,或者给自己更换条件试试有何区别。
(3)课本学习价值
课本学习的价值对于计算题来说,是来源,里面的例题会为你解释简化计算的可行性,会为你不知如何下笔时提供思路。对于简答题来说,那更是基础,上电的简答题中的基础题,书本上都有原文原话,包括需要分析的题目,稍微难一点的题目,也可以在书本上找到源头和推理方法,相较于对计算题的重要性而言更甚。
这里我提供两个整理思路,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整理。我个人采用两种结合对照的方法,总的来说要你自己熟悉,自己能看懂,自己能快速找到知识点最佳。
(1)按照网课所讲内容顺序,做好课堂笔记,再通过自己对于书本的理解添砖加瓦;
(2)按照考纲内容建立框架,通过听网课或者看书往里面添砖加瓦。多有书本的索引,能够快速找到知识点出处,为复习效率提供保证。
(1)如何去做
首先要求肯定是闭卷,有些同学还保留着看书做的习惯,到这个阶段可不能再翻书做题了,毕竟考场不能翻书。要通过真题暴露自己的薄弱点,不管是做错的题目还是吃力的题目,都要进行复盘和分析,去寻找书本相应知识点,去找到自己的薄弱处,弥补上。
(2)近年真题参考价值分析
按照难度来说,近几年的真题卷必然是最接近下一届考研的,难度起伏太大也不是校方希望看到的,一共六大类计算,其中选择四类或者五类,没有可以不看的题型。但是真题中每年的新题,是我们不好预测到的,但是总体难度心里有底就好。总体来说参考价值很大。
(3)偏题、超纲题如何让准备
压轴题必然存在,人人140也不是希望看到的局面,有区分度的试卷才是好试卷,准备这类题目,我们更要从书本,从基础原理入手,只有最基本的才是最通用的,而这些压轴题,偏题,就喜欢出这种挖坑的题目,或者偏原理性的题目,不懂原理只会套路必然与压轴题无缘。总的来说还是扎实的书本知识加上自己刷题积累的知识面。
(4)2022最新题型分析
选择题:50*1
计算题:20*5(潮流,对称短路,调压,不对称短路,稳定性)
由题型可见,计算题仍是绝对的大分,但是选择题简答题等题型也不能放弃,这50分还是可以拉开很大的差距的,一般的学生拿20分左右,但是厉害的可以拿到40,就是对于书本和原理的掌握程度的区别。22电分没有考简答题倒是区别不大,大多都是书本上直接有的知识点,23建议仍然是按照有简答题复习,有备无患,不做赌狗。除了正确率,还有一点希望同学们要注意的就是熟练度,比如潮流计算,耗费时间很多的我觉得应该是大有人在的,有些同学紧张起来计算器都会按错,这也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做题速度也是取得好分数的关键。试卷难度不大,比较基础的时候,更是考研熟练度和细心程度的时候,看的就是谁基本功更扎实,临场发挥更稳。正常试卷都会有压轴题的存在,但是对于大多数同学,抓住基础分就可以拿到一个很漂亮的分数,回归课本,回归原理,会为考场真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刚开始考研的时候,主要是还在数一数二,英一英二,什么专业课,什么学校之间反复横跳,生怕浪费自己的分数,也生怕考不上。时间就这么消耗了,但身边的同学早早的就订好了目标开始向着自己的目标冲刺了,心中有彷徨也有焦虑,但是同时也很兴奋,对于未来成为研究生的向往。人难免的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会有幻想,虽然难以避免,但是我希望同学们可以控制住,因为空想无异的同时浪费时间,尽早确定学校,确定专业然后开始冲刺才是正道。
复习初期,很多同学都会因为大学玩了几年,而久久无法进入状态,一点点小的干扰都能把自己从学习的座位上拉起来,今天吃个饭,明天逛个街,学习的时间少的可怜。这时应当尽快调整过来,趁早进入状态,刚开始可以学习与娱乐,学习与运动共进(但不是学习和娱乐娱乐娱乐娱乐娱乐共进)。
秋招也是一个大的心态的起伏点,也是考研大军放弃的高峰期,什么叫坚持就是胜利啊!看着周围的同学保研的保研,工作的工作,可能才是对咱们考研人er最大的考验吧。很多人这个时候会懈怠,会放弃,但是对于想上岸的同学我想说,这是正是弯道超车和拉开差距最好的机会。我们不可避免的会去打听同学们收到的offer,会去打听开出的薪资,会羡慕,会疑惑,会动摇,但是我想说,你选择考研不就是觉得现在的情况不够好吗,想要去更大的平台嘛,现在都能去工作的地方,都能拿到的待遇,你考完研不就更高了吗(如果不是,我建议直接工作,不考研)。晚个几年有什么关系,还是要多花时间提升自己的。这种时候,你可以选择不带手机,也可以选择不去打听,越听越容易动摇,反正,稳住!
考前又是一个放弃的高峰期,很多人学到这个时候了,越学越觉得自己考不上,这是正常的,我相信考上的人很多人当时也是这么觉得的,但是这时候放弃越想越亏啊,都学这么久了,钱也交了,来都来了,考呗那就。这个阶段,再想有什么大的进步,也就能背背政治了,数学专业课和英语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稳住心态,佛系一点,不要太在意做的模拟卷分数了,查漏补缺,做点简单的给自己打打气也行,反正不管怎么说,撑到考试结束就行,至少不愧于这段时间的努力。
(每位同学都要找到放松自己的方法,运动之类的,既保持身体健康也保障心情愉悦。)
电分专业的复试参考书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张保会)和发电厂电气部分(苗世洪)。这两本书怎么学,其实学习专业课放上面也是有描述了,电分君考研辅导也有对应的课程,觉得自学无法解决问题的同学可以放心报班。
上电的双选环节是在开学以后,但是很多同学在出分以后就去联系了导师,导师邮箱学院官网都是公开的,可以自己写邮件去联系,也可以找学长学姐去推荐。初试分数较高的同学基本可以放心去联系导师了,初试分数不太高的同学建议还是以好好准备通过复试为主(并不是说分数高就不用准备复试,也有翻车的),一般老师也会回复你复试过了详谈。复试班也会有部分导师的介绍,对于非本校的学生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复试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以外,自我介绍和英语口语也是一部分,一般进去可能会要求用英语自我介绍之类的,建议中英文的自我介绍都准备,防止现场懵了。介绍自己的时候要突出自己的优点,同时只说自己熟练掌握的,自己去混的项目还是少讲,被问到不会反而减分。很多同学担心自己没有竞赛啥的复试会不会劣势,其实这个相比于有的同学来说肯定是没有优势的,但是其实报考上电的大部分同学都是没有的,所以学弟学妹们也不用因为这个问题过于担心。
最后祝学弟学妹们都能成功上岸!欢迎私信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