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2024无人机
金巡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艾睿光电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力资讯 > 电力科技

运达股份:风电整机制造商,海上风电机组开发取得显著突破

2023-02-08分类:电力资讯 / 电力科技来源: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摘要】


公司作为风电整机制造商,深耕风机行业多年,2010年公司新增装机容量0.13GW,国内市占率0.7%,排行第18;2019年公司上市,业务快速发展,2021年新增装机容量6.77GW,市占率12.1%,国内排行第4(若仅看陆风,国内排行第三),10-21年公司新增装机容量CAGR达43%(全为陆风业务)。


多年来持续深耕风机技术研发并自主创新设计大尺寸叶片,重点关注其陆上双馈机组的成本优势与海上机组的创新突破,同时公司在民营领域的强客户粘性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打开分散式风电市场,进而获取更多风电资源。


公司近况

  • 经营指标


今年全国招标量到8月底在60GW以上,已经达到去年全年水平,接下来4个月预估在85-100GW,招标量还是非常不错的。上半年行业出货量是比较一般的,出货口径在13-14GW之间,主要是疫情影响。上海疫情辐射全国后零部件供不上货,项目以北方大基地为主,受到冻土影响增长还是比较慢。


全年装机估计能达到50-60GW之间。再往后看陆风每年装机量维持在10-15%增长对于电网来说更好,海风增幅会更高一些。


招标价格比较惨淡,3-4月甚至有项目破1500元/kW,5月份价格有一定回升,虽然回升不多,现在在1600-1900左右,今年Q4左右会有一波涨价,不过大幅度涨价也不太可能。


  • 今年以来,大宗不管是玻纤、树脂、铜、铁都有下降


公司上半年营收6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95亿元,指标总体符合预期。上半年对外销售容量2.95GW,增长60%。销售均价2600元/kW左右,是去年的订单,所以价格还不错。上半年在手订单3.98GW,累计在手订单14.14GW。


上半年订单获取相对偏少,主要是在手订单累计14GW,能够支撑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出货;在3-4月的时间里,招投标价格频繁破1500元/kw,这个价格水平可能会达到公司的盈亏平衡点,所以当时一个多月基本没有拿单。下半年拿单量肯定会超过上半年。


上半年拿了风光2GW,超过去年全年,也是超过了十三五全年招标量,今年全年能拿到。上半年因为项目施工节奏比较慢,项目都在5月下旬到6月陆续开工,后续还会开工500-800MW,全年开工,300MW会在年底并网,剩下会在上半年并网。


公司智慧服务业务是签5亿订单以上,营收规模现在增长比较大,在营收和利润口径贡献近几年还是有限的。未来在大力发力之后会有比较好的改善。


公司7MW风机目前已经参与投标了,8MW在进行中。9MW会在2023年交付,海上风电15MW已经在设计中,明年中下旬、后年初推向市场。


重点问答梳理


Q:项目招标到中标时间会不会延长?招标量的增长情况?


A:数据上看现在项目执行的比以前慢,一是疫情影响,二是抢装也消化了很多存量项目。


所以需要一些前期的土地审批、规划等,很快的项目,也不可能一年干完,大概去年60GW,全年招了85GW,明年增长至少20%以上。


Q:电网对风电的消纳情况?


A: 电网消纳每年增长15%没啥问题。海风会更大一些,因为沿海省份消纳能力会强很多。


按电网反复的口径,每年15%增量没有问题。70GW装机技术上没什么问题。


Q:公司海风中标价格比较低?


A:订单算单kW价格不是很高,主要是因为三年质保,费用端会少一些,毛利率可能比较低,但净利率会比较高。项目这也是我们进海风、进国能的第一个项目,战略意义会比较大。


Q:公司的IRR情况?


A:产品质量的概率随着新的机型还是有放大的趋势,业主方IRR都在8%以上。


友商有些项目毁单就不交付了,但是涨很多概率也不大。而且头部几家像金风、远景在投标策略上没有把价格压的特别厉害,有可能会有些小涨价。


Q:9MW风机的机型?


A:9MW是双馈,未来15MW会是半直驱。


Q:双馈半直驱的技术区别大吗?


A:理论技术上双馈、半直驱不具备比较大的差别。从技术上没什么难度,要在供应链、管理以及出货上形成控制。短期没有,长期还是希望能做到前三水平。


Q:怎么看未来风机价格?


A:以年为单位,价格会往下走。哪怕大宗不变,每年都能有一定的降本;其次不会像今年下半年以及Q1价格降得那么快,对于我们和上游零部件来说。短期内的涨价因素就是供需关系,短期来看还是供小于求,在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会涨价。


Q:公司采购供应商需要保持长期供应吗?


A:需要保证长期供应的。中材,他们更愿意卖给我们,因为我们是长期客户,不会今年采购100套明年就不采了。


Q: 整机厂最近竞争比较激烈,如何看待?


A:三一的财务招标上比较明显。我觉得是个好事情,因为是加剧了行业洗牌;从15年华锐上市;到后来的金风、远景价格战,我们比较有信心在这波冲击中存活下来。


Q:公司竞争优势?


A:我们是设计研究院起家,市占率只有第八、第九的时候,我们在软著专利、行业技术地位都是前三。第二点我们是一直以产品质量服务为核心,不管是供应商下沉,以及载荷的极致设计还是比较谨慎的。


我们和中材、南高齿合作超过十年,时代新材、金雷合作超过五年。三一重工以三一重能为基础,考虑的出发点不太一样。我们只是抓住了三个核心竞争点。


Q:公司风电场储能情况?

A:10% 2h是最少的,也有20% 4h。我们最少10%。南都电源配的是风电场的储能。这块就是招投标确定的,技术上可能也考量过。


Q:未来风电配储后IRR还会降低吗?

A:风电IRR基本降1%以内。


Q:公司风电收益率和光伏相比如何?

A:山东、新疆,风电收益率还是明显优于光伏的。风电IRR一般在8-10%,光伏5%左右


Q:光伏组件价格?

A:组件价格大概在1.9元/w,云南的光伏项目已经考虑在做了。


Q:海风配储情况?

A:海风我们没做过运营商,还不知道要不要配。


Q:电场的投资成本?

A:风光4500-6500元/kw。光伏在3000元/kw。


Q:风机轴承的选用情况?能降本多少?

A:偏航系统已经在用滑动轴承了。主轴、齿轮箱还在认证。在我们的口径是降低20-25元/kw,成本下降幅度没咋算过。


Q:风电未来在全国电力的情况?


A:风电不会像光伏那样占比那么高。我感觉风电下乡不太现实。分散式风电是,三台、五台,不会像光伏板那样。分散式风电成长性比较确定,成长不错,近几年来看会以集中式为主,但是量还是有差距的。


Q:老旧风场改造进展?

A:老旧风场改造需要出细则,在保障性小时内的,我们是按着原来补贴电价,各个地方来看的。以大换小的就不会。质保项目的运维还是原来的。


Q:风电质保一般多久?

A:质保项目一般是五年。


Q:技改一般都是改哪些功率的风机?

A:现在做一般1.5MW、750KW;当然2.5MW也可以改,新风机后面都是比较大的。

但是得明确了怎么走、怎么审批才可以。


Q:公司出货展望?


A:今年肯定还是7-8GW,下半年毛利率会降。11月制定排产计划,但是排产还不是出货,所以会有一定区别。明年出货目前还估不出来。毛利率的话由于供应链还没谈,就更估不出来了。


Q:公司毛利率展望?


A:没有毛利率设定,因为投标的时候成本不确定。


海风项目毛利率会比陆风高一些,因为潜在更换成本比较高;第二是海风运维费用计提在销售费用会高一些,毛利率高一些才会覆盖运维费用。


Q:公司海外订单情况?

A:海外执行比国内慢一些。业主在电网沟通、接入方面会慢很多。


Q:公司新产品的计划?

A:齿轮箱,这些领域短期不会进入计划。新产品发动,自己做储能设备;主要现在电站要强配,所以我们都是要自己做了。


Q:公司储能设备的研发或生产规划?


A:发电自储,初步做一个热管理系统和打包生产线,未来可能能量管理也做,再往后就整个生产线可能都做。产品今年下半年是自供,明年就会推产品,对外投标。


Q:半直驱和直驱成本有什么区别吗?

A:半直驱、直驱材料设计端成本设计接近。双馈设计量70%以上,产品供应链是更稳定的。


Q:地方性的风机厂发展怎么看待?

A:地方企业培育自己的风机厂可能还是起不来的。

就是大家一直在竞争中,可能一年到更早一年会有变化出来。


Q:风机使用碳纤维情况?

A:碳纤维降到一定价格后可能会大量使用,目前只有海风用碳纤维,在一开始形态就有所改变。量不需要直接和碳纤维供应商打交道。


小结

公司2022年上半年,共开展了7个整机产品研发项目,基于5.XMW、6.XMW、7.XMW等平台开发的新产品加快推进,其中自主研发的5.XMW级别智能风电机组被认定为2021年度浙江省首台(套)产品,同时也是国内首个将6.XMW级别陆上风电机组产品实现批量化交付的企业;


推出新一代受知识产权保护的陆上10.5kV中压双馈系列产品,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解决了行业电气系统设计难题,在大容量机组的电压等级成熟、电气系统可靠、工程施工友好三方面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继1140V电气系统成功开发后再次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同时,技术团队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展各项技术研究,自主研发的叶片除冰系统(De-IcingSystem)攻克了风力发电机组覆冰难题,提升了冬季运行的稳定性,为客户提供以机组覆冰安全保护模式和叶片除冰系统为代表的综合解决方案,这些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对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市场口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公司在保持陆上风电技术优势的同时,持续提升海上风电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海上风电整机开发稳步推进,已完成满足风速海域的WD225-9000整机平台研发并具备批量交付能力,该平台容量覆盖8~11MW级别,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形成系列化机型。同时,公司也在进行15MW海上整机平台的开发。


储能新产品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已构建储能系统的现场勘察和方案配置、集成设计等技术能力,完成了酒泉马鬃山150MW风电项目、山东禹城苇河二期50MW风电项目等项目的风电配套储能项目设计,为公司新业务的开拓奠定坚实基础。


截止2022年6月末,公司风电机组新增订单3984.83MW,累计在手订单14142.11MW,包括已签合同尚未执行的项目和中标尚未签订合同的项目,其中2MW-3MW(不含3MW)风电机组471.4MW、3MW-4MW(不含4MW)风电机组3528.6MW、4MW-5MW(不含5MW)风电机组2944.9MW,5MW及以上的风电机组7197.21MW。海外销售持续拓展,新签哈萨克斯坦3个项目,合计205MW。


运达股份盈利预测

来源:wind


风险提示:本文以现场调研记录为基础进行整理,如有理解偏差请以上市公司正式公告为准。



本报告由研究助理协助资料整理,由投资顾问撰写。投资顾问:于鑫(登记编号:A0740622030003)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