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2024无人机
金巡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艾睿光电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力资讯 > 电力科技

2019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红外热成像系统、图像处理及测试技术高级培训班(第七届)

2022-12-27分类:电力资讯 / 电力科技来源: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主办单位:《中国激光》杂志社、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课程简介

随着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红外成像系统已广泛地应用在光学遥感、夜间导航、目标探测以及火控、制导等民用和军事领域。近些年,随着红外器件应用的不断扩展,不少大型公司例如华为、海康威视、亚马逊等均向红外市场快步进军。同时,FLIR、ULIS等厂商在新产品以及新技术方面表现得非常活跃,红外市场进入了一个空前的火热状态。

为了满足广大红外从业人员的迫切需求,方便从理论、工程应用方面进行系统地培训,《中国激光》杂志社特此开设《2019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红外热成像系统、图像处理及测试技术高级培训班》,重点讲解红外成像总体技术发展新进展,红外光学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设计方法,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等。

此外,本课程还以国内外众多的实例、案例分析及红外成像器件的最新进展情况,以期让学员更加全面以及深入地收获红外热成像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本课程讲师均来自著名高校和研究所的专家,课程主要内容包含:红外热成像前沿技术及其应用分析、红外光学镜头设计、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红外热成像基础及测试技术原理与装置以及红外高光谱成像设计进展及案例分析。

二、培训对象

本课程主要面向红外成像和探测的企业的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高校学生和老师。同时对希望了解红外成像和探测技术的非专业背景人员也具有非常好的启发性作用。

三、培训时间

2019年10月27日-11月1日(27日报到)

四、培训地点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内(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
五、课程内容课程一:红外热成像前沿技术及其应用分析授课老师:北京理工大学 倪国强教授  

授课大纲:

(1)国际红外重大应用工程例举及其对超高性能红外成像器件的需求(2)红外成像总体技术发展新进展(3)国际空间预警系统简介(4)高世代战斗机红外成像全景扫描新技术(5)地物识别的短波红外高光谱技术应用(6)美国主被动三维目标探测技术(七巧板探测技术)(7)高超飞行器等特种目标超远程探测(8)红外微光夜视融合与彩色化及其变化检测等新技术(9)红外微光夜视器件全固态技术新进展(10)重要军事目标的伪装揭露技术(12)若干特种新型红外成像器件最新进展


课程二:红外光学镜头设计

授课老师:中科院上海技物所 潘兆鑫研究员

授课大纲:(1)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2)红外光学材料的选择。(3)红外光学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设计方法。重点介绍一些比较特殊的红外光学镜头的设计方法和实例,如二次成像红外光学系统、折反射式红外光学系统、特大视场红外光学系统、变焦距红外光学系统、双色红外光学系统和离轴三反射镜式红外光学系统等。(4)衍射光学(或称二元光学)元件在红外光学系统中的应用(5)红外光学设计中评价和控制冷反射的方法。(6)红外光学系统的无热化设计。(7)红外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8)查找红外光学系统设计初始数据的途径。(9)课程主要案例分析

1)常规的一次成像红外光学镜头

2)大孔径长焦距两次成像红外光学镜头

3)折反射式大孔径长焦距两次成像红外光学镜头

4)离轴三反射镜式红外光学镜头

5)特大视场红外光学镜头

6)中长波或中短波双色红外光学镜头

7)变焦距红外光学镜头


课程三: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授课老师:中科院上海技物所 胡伟达研究员

授课大纲:

(1)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发展现状 (2)红外探测器的分类、规格和关键技术参数 (3)制冷型与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和关键指标 (4)短波、中波、长波红外探测器的特点和应用(5)各种红外探测材料的相关工艺介绍(6)基于新材料和新原理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概述 (7)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课程四:红外热成像基础及测试技术原理与装置授课老师:北京理工大学 林家明教授授课大纲:(1)红外辐射基础理论(2)红外热像仪检测系统原理与装置(目标、黑体、准直系统、控制系统技术以及计算机控制测控软件)(3)红外热像仪的典型参数测试(MRTD、NETD、MTF)(4)红外热像仪测试的数字化及综合技术实例分析


课程五:红外高光谱成像设计进展及案例分析

授课老师:中科院上海技物所 王跃明研究员

授课大纲:(1)红外高光谱探测基本科学原理(2)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进展(3)典型红外高光谱成像仪工作原理(4)经典高光谱分光技术(5)红外高光谱成像仪基本设计方法(6)仪器标定与测试方法(7)高光谱数据结构及预处理过程(8)红外高光谱应用方法及典型案例六、师资介绍倪国强,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近40年来承担与主持众多国家与部委的科学研究任务,包括国家863、973、国家大科学工程、国防重点基础与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委与地方等课题研究,在红外微光夜视成像技术与系统、图像处理、自由空间光通信、空间光学、激光技术应用等学科领域取得一定成果。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合作出版著作2部,译著1部,获发明专利近30项;培养数量众多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等。先后成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先进个人重要贡献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与奖励。


潘兆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作为主要研制者之一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光学设计软件CAOD。80年代末,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红外焦平面热像仪的光学系统。并在国内率先突破了大孔径二次成像光学系统和红外焦平面100%冷光阑效率等多项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各种波段的从大孔径到特大视场的一系列红外光学系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发表论文近20篇。


胡伟达,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工作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新一代红外探测器的研制、新机理探索及其空间应用研究。现任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副编辑(Elsevier,SCI)、Optical and Quantum Electronics执行主编(Springer,SCI)、美国SPIE DCS Defense and Security - Infrared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XLII国际会议程序委员、NUSOD国际会议程序委员等。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17项。先后获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优青)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中科院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统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称号、中科院卢嘉锡奖、中科院院长优秀奖、十一五航空科学基金优秀项目奖等人才计划与奖励。近年来主持国家青年杰出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973专题、国防973专题、国防预研、航空科学基金等项目。


林家明,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光学测试计量技术、数字视频处理与测试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开展CCD技术研究。完成《光学仪器参数综合测试系统》、《红外热像仪测试系统》、《高精度光学角规测试仪》等省部、国防科研项目十余项,曾获省部国防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授权专利12项。参编《光学测试技术》、《CCD应用技术》、《光电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图像传感器技术》、《光电检测技术》等教材。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王跃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任设计师,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集成分会理事。一直从事高光谱技术研究与红外光电仪器研制,作为技术负责人支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航天高分辨率短波红外高光谱成像仪(天宫一号任务);主持研制成功我国新一代机载高分辨率全谱段高光谱遥感系统(高分重大专项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首次提出高光谱/可见全色/红外共孔径集成设计方案,并研制出原理样机;较全面的开展了短波红外波段遥感观测方法与技术研究。累计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次,拥有发明专利22项,发表学术论文约70篇,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或特邀报告。

七、培训费用和报名方式咨询课程费用:

单项培训5000元/人,9月15日前优惠价:4000元/人(需提供缴费凭证),培训统一开具会议费发票。

注:培训期间住宿费用自理,主办方有协议酒店推荐。

汇款信息:

汇款账户:《中国激光》杂志社有限公司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嘉定支行账   号:1001 7008 0930 0218 071

联系人:

胡晓丹,huxiaodan@siom.ac.cn021-69912922手机(微信):13665515126

立即报名

报名方式


End

推荐阅读

Advanced Photonics | 玻色取样:通往量子霸权的光学之路

Advanced Photonics | 深度神经网络实现透过厚散射介质成像

Advanced Photonics | 全新设计显著提升光学神经网络性能

首发前沿光学成果,放送新鲜光学活动

如需转载,请直接留言。

商务合作:高先生 13585639202( 微信手机同号)

免责声明

本文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或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20个工作日之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