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2024无人机
金巡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艾睿光电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力资讯 > 电力科技

云南大象北迁、象群数量减少……背后反映出哪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人与大象的关系?

2022-12-27分类:电力资讯 / 电力科技来源: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可我国亚洲象数量并没有减少呀。

经过近四十年的保护工作。部分邻国的大象选择进入中国境内生活,再加上本地亚洲象的不断繁衍,中国境内亚洲象已经由150头增加到目前的300头左右。

但三百头依然是个非常少的数量,亚洲象依然位列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一级保护动物。(为了给大家一个概念,中国目前野生大熊猫的数量是1864只)

在中国,7000多年前亚洲象曾经分布于我国广大地区。自周朝初开始,亚洲象由黄河流域南迁,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布北界为淮河流域,唐代时已退至长江以南,宋代时越过南岭[1]

目前仅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3个地区。


大象是相当聪明的群居动物,充满好奇心,会不断的尝试新鲜的事物。

象群的头领是最年长的女性,在长者的带领下,象群会不断的进行迁徙,在迁徙过程中觅食,生崽,育幼。

而公象单独行动,它们和象群之间往往会用人耳听不见的次声波进行交流,而它们的脚也可传达次声波,最远可到十几公里。

2019年西双版纳的野生成年公象维吒呦(傣文名:胜利之象)

大象的教育非常复杂,象群里的雌象怀胎约20月才会产下小象,而小象在象群的庇佑下,直到20岁左右才性成熟。在这个过程中,象群里的长者们会不断的教育小象,

而它们也拥有长达二三十年的超强记忆力,会用脚步丈量自己走过的雨林河谷,草甸密林。在内心画下自己心中的大象地图。图上有什么地方食物充沛,什么地方可以畅享泥巴浴,什么地方能在水里泡个澡,以及什么地方是人类的居住地。

人类的居住地,意味着高能量密度,且容易获取的,庄稼。


大象一般会避开人类活动,

以西双版纳的勐海为例,12年前,大部分亚洲象都是山区和林间觅食,

在野外,它们的的食谱相当广泛,目前已知它们在野外的食物有106种植物左右。

成年象每天吃150到200公斤左右食物。

以前在山里面,可能一天要吃上20个小时,为了能够满足所需的食量,每头野象生存活动的范围面积可达数十平方公里[2]

自从它们发现了一些大自然的馈赠,从来没见过排列得如此整齐的一排排甘蔗和芭蕉们,简直就是天赐的礼物,这就是它们眼里的人类农田。

于是在大快朵颐了一顿后,它们并没有一走了之,在逐渐的观察中,象群就把这些天选之地给记了下来,而且掌握了农作物们成熟的周期[3],于是就有了规律性的,

下次还来。

云南的亚洲象群正在庄稼地里大快朵颐,吃一路,踩一路

于是,因为人类的作物富含营养,以前大象在雨林中讨生活,一天吃20个小时,

现在象群跑到农田里一天三四个小时就吃饱了。

而且尤其喜欢农民种的芭蕉,甘蔗,稻谷,玉米等作物。

大象是很高兴,农民们恨啊,自己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一下子没了,这谁受得了?

只要象主动的选择靠近人类,摩擦势必发生。

于是,人象冲突,就以最原始的形式,开始了。


亚洲象是可爱而聪明的动物,但同时它们也非常危险。

尤其是当人们在野外和它们距离过近的时候。

当你离象群靠近到了一定的程度,大象感受到了威胁,几乎是一定会攻击人的。

大象跑得比人快,吨位比小汽车还大,在野外面对单个大象,人可能可以逃生,但是面对象群的冲锋,人类几乎是没有活路的。

可惜我们用了很多血的教训才学会了这一点。

从九几年到现在,大象对人的攻击事件已经造成一百多人次的伤亡,而参与追踪它们的护林员也时常有被亚洲象攻击的案例,直到这两年无人机和热成像技术的应用,拉开了人们观测亚洲象的距离,这样的攻击事件才下降不少。

2022年8月2日,当工作人员用热成像无人机监视野象时,还意外抓获5个偷渡人员...

那么这几年亚洲象为什么会不断向外迁徙?

(1)大自然的馈赠

首先是,亚洲象在不断适应着新的自然环境,跟前文一样,自从它们发现了还有庄稼这种又饱肚子,又好获得的食物后,它们开始主动的向人类居住地进行扩散,这也是导致人象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离谱的是,2020年有研究人员在普洱市康平镇进行调研得知,该地区的象群在村寨间的迁移路线与粮食作物的分布完全一致,

即象群在一个村寨停留和取食完粮食作物后,再迁移往另一个有粮食作物的村寨进行取食。 [4]

(2)挤出效应

我国的森林防火条例,对森林防火的高度重视。然而无火灾式管护方式极大影响了保护区森林中禾本科与藤本植物的有效更替,减少了大象食物的主要来源[5]

自然保护区内生境的改变,特别是森林郁闭导致草本植物难以生长,不再适于大象栖息[6],进而对大象产生了挤出效应。自然界中的森林,是会有一把一把的火来让一些森林重新发展的,但这个问题目前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以西双版纳的勐养子保护区为例,其最多可以容纳100头象,但当前大象已有130~140头[7]

超出自然容纳量亚洲象,自然而然就会选择向外扩散,逐渐迁移出保护区。

(3)绿色荒漠

经济作物林的增加,比如橡胶树林和茶园,在局部地区形成了绿色荒漠,大象经过这些地区,吃不到东西,于是开始逐渐往更远的地方迁徙。

(4)自然繁殖

我国云南对大象的保护还是比较重视的,

在国际社会上,以象牙需求为目的的盗猎,主要是以非洲象为主,

因为亚洲象只有成年雄象才会有长牙长出来。生理特点决定了偷猎数量本就不多的它们效率不高。

再加上我国严格控枪,再加上民众对于大象不可伤害的意识深入人心,而且亚洲象更是当地傣族的神兽,导致我国对大象的偷猎活动很少,大象在自然繁殖的情况下,数量是在不断提升的。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人与大象的关系?

近些年我国进行了很多的尝试,

比如用护林员长期监测象群的位置,监测人员使用无人机进行远距离监视,减少自身的安全风险。然后在大象出没的地区,在小程序和app上进行提前示警,尽最大可能避免民众与大象的不期而遇,象进,人退。

第二点,对于大象下山吃庄稼的问题,使用保险对农民的损失进行补助,但是据农民反馈的意见,补助的数额是不够弥补他们的损失的,但有总比没有好,他们能更加忍受大象对他们农田的破坏,比较大象不知道它在干什么,它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适应这个世界。

但在未来,加大对受灾农民的补助,是我们更应该加强的事情。

第三点,在保护区周边的一些林地,改建成为野芭蕉林或玉米、早谷、甘蔗地等亚洲象的食物源基地[8],食物基地作为对野象食物来源的补充,让它们保持在保护区的周边生活,同时在最大限度上让它们远离人类居住地。

最后无奈之策,对于性格暴躁,攻击人类的问题大象,进行捕捉,人工饲养。

2019年,胜利之象维吒呦截停运甘蔗车队,大快朵颐,

2019年,成年野生亚洲象维吒呦,傣文名胜利之象在和40岁大公象争夺交配权的争斗中败了,大闹勐阿镇镇中心,破坏汽车,闯入宅子。

勐阿镇镇中心的胜利之象

最后被无奈麻醉抓捕,维吒呦被送入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住进了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

被麻醉装运上车的维吒呦


这里正是年少时的维吒呦从这里跟着象群迁徙离开的地方,

它最终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以另一种方式。

参考

  1. ^沈庆仲,王斌,保明伟,等. 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救助工作初探[J]. 中国动物保健,2021,23(4):129-131.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04.087.
  2. ^ 彭勇,吴顺福. 人象冲突原因分析及缓解措施[J]. 山东林业科技,2016,46(5):94-96,61. DOI:10.3969/j.issn.1002-2724.2016.05.023.
  3. ^李中员.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建设对缓解人象冲突的作用 [J].林业调查规划,2012,20(5):81—84.
  4. ^ 胡宇轩,张忠义,杜宇晨,等. 人象冲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展望——基于亚洲象对人的负面影响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2):72-79. DOI:10.13931/j.cnki.bjfuss.2021077.
  5. ^刘金龙,徐拓远,则得.自然保护区封闭式保护合理性研 究——西双版纳亚洲象肇事事件反思[J]林业经济问题, 2020(1):1—7.
  6. ^R口PLE W J,NEWSOMe T M,WOLF C,et al_C01lapse ofthe wodds largest herbivores[J].Science Advances,2015,1:103.
  7. ^郭贤明,何馨成,王兰新,等.西双版纳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对缓解 人象冲突的效应[J]生态学杂志,2012,31(12):3133—3137.
  8. ^仓正伟. 探讨如何提高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建设的有效性[J]. 农村科学实验,2022(9):16-18.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