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顶部动图
智创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艾睿光电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力资讯 > 电力科技

「案例分析」电缆带电检测典型案例

2022-12-16分类:电力资讯 / 电力科技来源: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220kV某变电站站内联络电缆C相电缆终端沿面缺陷诊断

01线路基本情况

线路名称220kV某变电站站内联络电缆,线路形式220kV变压器与GIS之间一段联络电缆,线路长度60m,敷设方式电缆沟敷设,接地方式变压器侧直接接地,GIS侧保护器接地。投运时间2014.02.15。设备型号YJLW03-Z-127/220kV-1*1600mm2。缺陷位置GIS终端


02缺陷过程描述

电缆分公司带电检测工作人员进行例行高频局放检测时,在220kV某变电站2号主变220kV侧受总电缆C相GIS终端处测得异常局放信号,其图谱如表1。放电信号的相位有180°工频相关性,正半周的放电脉冲数大于负半周的放电脉冲数,放电频率呈一条横线的形状,放电波形呈典型震荡衰减现象。这些特征表明其为绝缘内部放电或沿面放电,且放电源距离检测点较近,电缆终端接头放电的可能性最大,但是无法排除GIS内部绝缘件放电的可能。





表1 GIS侧C相高频检测图谱

3日后又对该终端进行复测,采用高频、超声波和特高频等手段进行检测,最终将缺陷位置精准定位在电缆GIS终端处,并停电处理。


03检测数据分析

3.1高频数据分析

检测对象是一段变压器与GIS之间的电缆联络线,电压等级为220kV,长度为60m。该段电缆没有中间接头,仅有两组充油套管终端,应力锥采用硅橡胶绝缘,外层为环氧树脂套筒,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GIS电缆终端结构示意图


接地方式如图2,变压器侧直接接地,GIS侧保护接地。GIS侧和变压器侧ABC三相的高频检测图谱如表2。




图2 联络线2202的接线图





表2 高频检测图谱


首先分析GIS侧ABC三相的高频检测图谱,从相位图谱上分析,ABC三相均存在一簇相似放电信号,且每簇信号相位互差120°,C相的相位极性与A相和B相相反。表明ABC三相检测到的高频信号是同一信号,该信号源于C相,通过接地线传播至其他两相的接地箱上。从频率上分析,C相频率集中在5.5-6.5MHz,A相频率集中在5.5-6.5MHz,B相频率集中在3.0-4.5MHz,AC两相频率较集中,B相频率已发散。表明放电信号在传播到B相频率发生了衰减,排除信号来源于B相的可能。从波形上分析,C相的第一个波头是向上,而AB相的第一个波头都是向下的,采用高速示波器采集到同样的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黄绿红依次代表ABC三相),表明放电信号源自C相。




图3 高频对比图谱


再次分析变压器侧ABC三相的高频检测图谱,从相位图谱上分析,与GIS侧ABC三相的特征相似,表明信号源自C相,从频率上分析,C相频率在2.5-3.6MHz,A相频率在2.8-4.0MHz,B相频率在2.6-4.2MHz,ABC三相都已发散,无法直接判断。从波形上分析,变压器侧与GIS侧ABC三相的特征相似,表明信号来自C相。

最后对比GIS侧和变压器侧C相的高频检测图谱,GIS侧的放电幅值更大,放电频率更集中,放电波形畸变率更小。所以最终确定信号来自GIS侧C相电缆终端内。


3.2超声波检测


采用AIA-2进行超声波检测,采用40倍放大倍率,在环氧树脂套筒底部超声最明显,如图4所示。




图4 超声波连续谱图


在连续模式下,该信号最大峰值16mV,50Hz相关性及100Hz相关性明显,且100Hz相关性大于50Hz相关性。带上耳机可以听到明显嗡嗡的放电声音。


3.3特高频检测


采用莫克特高频检测仪进行特高频检测,检测位置在环氧树脂套筒底部,检测谱图如图5所示。




图5 特高频PRPD谱图


一个周期内正负半周均有信号,正半周放电脉冲数多于负半周放电数,属于典型的绝缘类放电。

3.4特高频时延分析

采用特高频两点时延的方法进行了定位,一个布置在C相电缆终端根部环氧树脂附近,另一个在2202-2隔离开关处的环氧树脂盆附近,两个传感器相距4.15m,如图6所示。




图6 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高速示波器采集到的两传感器检测到的放电信号如图7所示,统计平均值得到时差为10.5ns,特高频的传播速度为30cm/ns,确定放电点在电缆底部法兰上方0.4-0.6m之间。




图7

04缺陷解体验证

结合高频、超声、特高频及时延定位等检测结果,确定放电信号来自GIS侧C相电缆终端,且放电现象明显,属于严重缺陷,需立即停电解体。

放完绝缘油,取下环氧套筒后,在应力锥上部发现明显的放电灼烧痕迹,有许多炭黑结晶。如图8所示,经测定在法兰上部0.6-0.8m左右,与特高频定位结果吻合,同时验证了高频检测手段的有效性。


05缺陷原因分析

(1)产生局部放电的原因是由于缺油造成的场强过于集中。

(2)缺油的原因是因为操作失误注油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或金属护套有沙眼存在渗油现象。


06反事故措施

站内联络电缆必须进行全面的状态检测,建议将全面的高频检测和接地环流检测作为普测手段,特高频和超声波作为复测及精准定位的手段。


本号发文章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无商业用途,向原作者致敬。因某些文章转载多次无法找到原作者在此致歉,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完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