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程宦宁
GPS信号正常!申请起飞。
收到,允许起飞。
11月28日一早,国网玉树藏族自治州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人员就开始了无人机巡检工作。在飞行员的操作下,称多县和玉树市两地电力问答" target="_blank" rel="follow" href="http://www.cpem.org.cn/list19.html">电力巡检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10kV西三路、西八路,10kV珍二路、珍三路区段进行线路巡视。约30分钟后无人机完成第一区段飞行任务,安全返回。
飞行员更换电源后,再次起飞进行第二区段的巡视。配电运检室专责鲍首君表示,这是玉树公司首次将无人机巡检应用到10kV配电线路常态化巡视当中,这也标志着玉树供电公司在配电无人机巡视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突破。
以前巡视都是徒步,两人一组,设备只有望远镜和相机。现在我们运维的塔比较高,借助相机和望远镜使用过程中会存在抖动,对于一些关键部位的连接点的缺陷是很难发现的。使用无人机巡视,同时结合人员地面巡视,巡视质量和缺陷发现率都大大提升。鲍首君说到。
此前玉树公司线路巡视还是依托人工进行,单人每天巡视线路长度有限,且巡视方向、区域位置都会受到限制。无法及时监测部分杆塔的杆头横担存在的缺陷,对于部分人员无法到达或到达困难的线路,巡视结果不能很好地体现线路当时的状况,无法及时发现一些刁钻的缺陷隐患不能,从而增加了线路因故障造成停运的风险。
使用无人机巡视线路后,不仅作业效率大幅提升,单人每天精细化巡视效率也有了很大突破,目前一名巡视人员戴着一架无人机能飞8公里。并且对于部分人员到达困难的线路,通过无人机理论最远8KM的操控距离来说也能轻松到达,减少了人员巡视的作业风险。
运检人员使用无人机进行第二区段线路巡视作业。
玉树公司使用无人机作业,提升了人员线路巡视的效率,以前作业小组一天只能巡视5公里,现在已经提升为了16公里,巡视效率提升了将近3倍。并且和传统起降不同的是,玉树地区平均4200M的海拔不仅对无人机飞行员的身体状况、操作水平是一个挑战,同时高海拔地区稀薄的空气对飞巡无人机也是新的考验。鲍首君说,信息化无人机的运用,降低人员登杆风险,减少在高海拔地区因线路巡视从而长途跋涉带来的不适。努力运用好信息化,数字化设备应用,这也是新时代电网人的新挑战。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