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巡检技术在长输管道高后果区管理中的探索与应用
段云跃 谢德俊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
1 无人机巡检技术概况
1.1 无人机分类及适用范围
管道行业常用无人机主要有固定翼、多旋翼、固定翼―倾转旋翼(复合翼)无人机及无人直升机4类,实物见图?1。其结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场合如表?1所示,其中多旋翼无人机应用较为广泛。
a.固定翼无人机
b.多旋翼无人机
c.固定翼―倾转旋翼无人机
d.无人直升机
图?1??无人机类型
1.2 无人机应用选型
国内无人机应用始于2011年中石油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华南分公司于2016年引入大疆精灵4用于单点飞行,2017年引入安尔康姆MD4-1?000四旋翼无人机用于航线飞行,该机最大飞行半径9?km,单块电池有效巡航时间50?min,实现了管道巡检。2019年,公司定制的复合翼无人机,单次飞行距离可达50~100?km。2 无人机巡检技术
2.1 巡检功能
(1)无人机适应复杂自然环境下的丛林、陡坡、山区、河流、湿地、占压区域、人员密集区域飞行。可在暴雨、大风等一定程度恶劣天气下执行任务。(2)操作人员可绘制航线并导入无人机,使其具备高空、定速、定点、远距离、自行执行作业等能力。飞行成果影像可通过地面站实时查看或通过软件分析。(3)无人机可搭载摄像机、红外成像仪、GPS巡检仪、高音喇叭等负载,获得巡检照片、视频、飞行轨迹,或空中喊话。2.2 巡检作业
无人机巡检作业可分为采集管道坐标及选取起降位置、绘制航线、现场飞行、成果分析四个步骤(图?2)。a.管道GPS数据采集
b.航线绘制
c.无人机飞行
d.飞行轨迹
图?2??无人机巡检作业
3 无人机在高后果区管理中的应用
3.1 高后果区识别
GB?32167―2015 《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提出宜通过影像数字化开展管道沿线高后果区属性数据采集工作。读取无人机航拍视频或照片有助于高后果区精准识别,尤其是人员密集型高后果区识别和等级判定(图?4)。无人机识别优势见表?2。
图?4??人员密集型高后果区识别云图
3.2 高后果区日常管控
(4)特殊时期(地段)巡检。在重大节日、特殊时期和易发生打孔盗油等特殊地段加强巡护;特别针对高后果区附近非法第三方施工识别取证,夜间利用高强射灯及喇叭震慑高后果区附近打孔盗油分子等,具有较大的优势。
3.3 高后果区应急抢险
(1)为现场指挥提供技术支持。利用多旋翼无人机低空悬停特点观察管道周边实时情况,为抢险指挥部提供实时、高清、可靠的周边区域地形地貌、滑坡监测、现场录像等服务。为管道突发事件定性、制定应急措施、现场抢修等提供重要依据。此外,无人机可以携带部分轻便应急物资(例如MD4-1?000可携带最大任务载荷为2?kg)快速抵达现场并投放。(2)紧急疏散高后果区人群。无人机可搭载高音喇叭,在人员密集区域上空播放录音或实时喊话,紧急疏散人群,减少甚至避免高后果区人员伤亡。(3)应用案例。2016年6月,某直辖市因山体滑坡导致某成品油管道发生断管漏油事故,现场抢险指挥部专门成立了无人机监控组,轮换飞行观察救援力量分布情况,判断滑坡体继续下滑风险,实时为指挥部提供空中画面。为此,得到 企业应急处置反应迅速、方案科学、组织有序、效果很好的评价。4 无人机巡检技术面临的挑战
4.1 合法依规
一是无人机及操作人员合法依规。2016年民航局下发《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对无人机驾驶执照提出要求。无人机驾驶员培训时间长,AOPA机长考试难度大,管道企业需增加投入。2017年5月,民航局下发《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要求实名登记,张贴二维码,未登记飞机不允许飞行。二是飞行区域合法依规。划定限制飞行区域需向相关部门申请空域,位于禁飞区域管道无法开展无人机巡检。4.2 续航不足亟待解决
目前多旋翼无人机电池极限时间约50?min,极限航线飞行里程约9?km,不利于提高单日飞行里程。若突破电池续航能力,有望实现一站放飞、一站接收,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4.3 有效载荷需进一步开发
对于管道输送介质发生的细微渗漏,地面巡检人员可以通过看、听、闻、触的方式察觉。无人机探测管道泄漏情况效果不尽人意,需进一步开发有效载荷。5 结论
来源:《管道保护》2020年第1期(总第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