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顶部动图
智创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艾睿光电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力资讯 > 电力科技

高功率超大组件“走”西北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存隐忧

2022-11-29分类:电力资讯 / 电力科技来源: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光伏制造主产业链上,组件环节因单位产能投资和技术含量相对低,历来被视为进入壁垒最低的环节。高功率、大尺寸、第三方可靠性测试……一时间,光伏市场大组件不断在亮相。相比硅片尺寸之争,大组件似乎噱头更足。


作为国内光伏发电的重要一环,光伏组件作为光伏电站的核心设备,其安全可靠性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电站的稳定运行。近些年,光伏组件尺寸正发生大跃进,从2平方米增加到2.2平方米甚至3平方米以上,简单靠堆面积功率做到接近700W。


新型电力系统要稳定不要噱头







2021年7月20日以来,河南省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因暴雨等缘故,给许多光伏电站造成了严重损失,据河南省加快灾后重建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统计显示:光伏电站受损246座、规模容量45572.19千瓦。无独有偶, 2021年6月11日下午,苏州园区内,宝时得机械(中国)有限公司屋顶光伏着火,现场人士表示,组件将持续燃烧4、5个小时。


热斑风险引发的电站火灾


如果大尺寸、大电流是技术趋势,硅片完全可以不切半片,很容易实现 700W以上更高功率、更大电流。带着疑问,笔者咨询第三方测试测试机构得到回复:市场上购买的某超大组件在静载荷、动载荷测试下,巨大形变会导致组件产生过高功率衰减,甚至发生边框撕裂、玻璃破损等严重风险,钢化强度的下降使其无法经受直径35mm冰雹的冲击和45m/s风速测试;同时,超大组件相伴的超大电流也显著提高了接线盒以及接线端子的故障概率,蕴含火情隐患。


光伏业内人士表示,有厂家宣传其超大组件通过了IEC61215标准,能经受2400Pa的风压,但同样的风压下,组件表面上受到的风力完全不在一个级别。随着组件尺寸的增大,组件抗动态机械载荷的能力随之降低。超出理性尺寸边界,面对大风、雨雪、冰雹等天气时更是面临着巨大的载荷风险。他同时强调,只有从市面上随机购买的组件产品进行测试,才能避免某些组件企业定制化产品测试造假。


一位投资者阐述了硅片变大与组件尺寸变大的逻辑。硅片G12与M10尺寸的出现,不仅是考虑电池制造成本,也是通过增大电池尺寸带来组件功率/尺寸的增加,节省组件制造成本、系统端的人工、电缆、支架等成本,基于新建产能(电池、玻璃等,节省BOS成本。相比之下,拼凑超大组件的创新更像赚噱头的伪命题。组件功率大小和发电效率没有直接关系;拼装大组件,做大功率更像是逃避真金白银数十亿搞电池效率研发。走捷径、赚快钱存在不可控的系统风险,为国家能源安全留存隐患。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在公开场合表示,根据双碳目标的基本要求,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电力安全供应的需求及能源电力技术进步等因素,预计到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将达到59.2%。


这意味着,在近十年,国内新能源发展将进入新一轮窗口期,装机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能源由辅助能源走向主力能源的地位,新型电力系统对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可靠性要正远超以往,首先需要确保系统的安全与可靠。


面临超大风险要勇于喊停






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1.726亿千瓦,同比增长23.1%。其中,中国仍然保持了光伏累计装机规模第一、新增装机规模第一的佳绩。而除中国以外的市场新增装机规模为1.246亿千瓦,同比也增长了30.1%。以色列、土耳其等新兴市场表现亮眼。


在行业迅速发展带来高增速的同时,一些被增长数字掩盖的非理性行业行为以及误区值得警惕。业内对于超大组件的使用误区来源于硅片环节的大尺寸趋势。但大尺寸硅片并不意味着组件可以忽视荷载能力。超大组件在风光大基地建设时,不得不配套支撑钢架,以此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然而,支撑钢架的使用也并非那么简单。经计算, 如果组件数量小于10片,倾角85°, 仅5级风就能把组件吹飞。除安全性外,超大组件并不意味着综合成本更低。国际标准化集装箱运输,宽度达1.3m的超大尺寸组件包装高度过高,拆包装难度增大,有损毁风险。


大风过后的电站现场满目狼藉


组件的尺寸设计一定是有边界的。当尺寸增大有可能获得1%的降本时,终端或许面临着100%损失的风险。业内人士表示,应对应用端的不确定性,安全将是一票否决。站在安全角度,市场亟需相关技术提高光伏组件抗载荷性能和标准化,应对尺寸增加带来的各种风险。


高效组件标准化保障电力系统安全






究竟多大尺寸的组件能够在安全和效率之间实现动态平衡呢?


根据市场反馈,考虑到组件安装运输、支架与基础成本等,2.6m2是普遍可以接受的极限尺寸,面积超过2.6 m2的超大尺寸组件需要特别措施、特别应对。


近日,中国电建股份公司发布2022年光伏组件季度集中 (第二季度786MW)采购项目邀请函招标公告。公告显示,该标的的甘肃、云南项目均采用182标准组件产品。据记者获悉,182 组件在发电性能上相对超大组件在户外发电性能上具优势和安全性,更适用风光大基地等极端恶劣天气频发地区。


项目施工越便捷越好,过于复杂的施工方案不仅会拖累项目进度,而且在项目赶进度时,往往会因工人疏忽操作规范,紧固组件不到位产生质量隐患。宁夏某光伏电站技术人员表示,通过构建新能电力系统应制定相关标准,倒逼企业加强研发创新,推动高效组件迭代,而不是一味追求组件尺寸物理变化。企业要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考虑如何抵御恶劣气候的影响,改进设计,加强环境适应能力;要考虑现代智能化运营的趋势,提高产品的性能指标、智能化、模块化、可通信能力水平,适应技术发展的潮流;最后,企业要考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可靠性设计,增加故障预警和寿命预测功能,减少基地后期运维成本等。


近两年,光伏企业争相继发布更高效率的电池产品,驱动高效组件产品迭代。业内隆基股份坚持不领先不扩产,做的相对比较谨慎。一位投资者表示。隆基股份不押宝某一种技术,对多种电池技术均有跟进研究并保持领先,2021年隆基股份连续7次打破多种电池转化效率的世界记录。今年,再次刷新P型HJT电池和无铟HJT电池转换效率纪录。有媒体报道隆基股份新电池技术预计在第四季度量产。此外,隆基股份宣布了一项百亿级投资。其中,年产30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颇受外界关注,该项目投资总额超过百亿元。不过,该项目将采用何种新电池技术,隆基股份在公告中并未透露。


无独有偶,中来股份2021年TOPCon实验室效率 25.4%,量产24.5%;晶澳高效PERC量产主流转换效率达到23.5%,N型电池中试线产出的产品转换效率超过 24.4%。晶科能源率先全线贯通了其安徽8GW高效N型TOPCon电池产线,量产效率达24.5%。


如今,越来越多光伏头部企业达成共识并一致行动:尺寸本身并不是光伏的核心技术,标准化的组件尺寸有利于制造设备、辅材、逆变器、跟踪支架等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工作重心回到技术创新之上。光伏电池和组件技术工作的重心应回归到进一步提升转换效率的主航道上。


黄一帆/文

(资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