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广核汕尾甲子一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场78台风机并网发电,标志着粤东地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正式建成投产。
“随着中广核甲子一海上风电项目的全容量投运,中广核在国内新能源在运装机总容量正式突破3000万千瓦,迈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武说。
业内人士认为,该项目建成投产具有标志性意义,为我国平价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提供了“中广核样本”,对于我国能源供应保障、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双碳”目标实现均具有积极意义。
根据中广核披露的信息,甲子一项目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湖东镇南侧海域,离岸距离为25km,水深30到35m,配套建设1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同时配套建设中广核后湖、甲子一、甲子二等3个项目共用的500千伏陆上升压站。同时,该项目35千伏海缆在国内创新采用防水绝缘束替代传统铅护套工艺,在广东海域率先使用外加电流基础防腐技术,在有效减少海缆寿命周期碳排放的同时,解决了施工难度大、工程造价高等难题,为推动海上风电绿色、创新、平价发展提供了技术示范。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15亿千瓦时,可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4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20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约3400公顷。
多年来,中广核深耕海上风电领域。据介绍,截至目前,中广核国内海上风电资源储备超2300万千瓦,已建成项目285.8万千瓦,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山东等主要沿海省份皆有海上风电基地布局。同时,中广核着力打造海上风电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广东牵头引进的阳江、汕尾、惠州三个产业园均取得良好效果,在浙江建设有岱山、嵊泗项目组成的海上风电场群。
张志武表示,后续中广核将充分发挥产业联盟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和创新优势,着力构建发展共同体,致力于引领平价海上风电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