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老旧机组的更新改造市场还处于探索阶段。不同于新开发项目,老旧风电场具有各自的运营特点,需要根据机组具体运行状态以及风电场综合情况,进行定制化方案制定,寻求最优更新与扩容方案,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实际项目中,有以下几种思路:
NO.1
检修+局部改造
机组发生故障后,为尽快恢复机组运行,企业多通过修理处理相关问题;无法修理或备件无法保障时,开展局部替代性改造。这一模式的优点是投入较小、实施容易。缺点是治标不治本,机组出力低、故障率高、安全性差等问题不能根治。
NO.2
退役并拆除
对于安全风险较大、无法维修改造、到期或临近退役期的项目,新能源企业对全场机组统一拆除。这一模式的优点是一次性核销资产、计提损失,解除了安全风险。缺点是部分高性能机组价值不能继续发挥,项目预期收益降低,配套输配电和公用设施也将废弃,项目残值损失较大,风能资源也将闲置。此外,旧址新建需要履行与新建项目一样的手续,比较繁琐。
NO.3
有保有退、新旧置换的升级改造
在这一模式下,对机组性能和技术经济性进行分析论证,故障严重或者效率低下的机组退役,在置换出来的土地和容量空间下,安装性价比更优的主流机型。同时,借助已有配套设施(集电线路、升压站等)降低机组改造成本,缩短项目投资回收年限。我国老旧风电场较多,情况各异,改造工作需要因“项目”制宜,以大代小技改增效等多种方式进行灵活应用,才可以达到既能实现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稳存量;又能改善风场运行情况,提高发电效果,增效益,实现老旧风场改造升级的意义。同时,改造工作不能仅着眼于经济效益,而应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老旧风场替换下来的废旧物资中,有部分运行状态好的还存在使用价值,如果当作废品进行简单回收利用,是对资源的浪费。因此改造工作一定要兼顾社会效益,秉持循环利用的理念,为风电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单体老旧风场改造升级,难以实现循环利用,15年以上即便运行情况好,考虑整体性及难以循环利旧的特点,推荐全部替换改造,重点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扩大装机容量,提高经济效益;区域化联动改造升级,发挥余地较大,统筹考虑,以大代小为主,技改增效手段为辅,区域化定制改造升级方案,将老旧风机等设备设施作为资源重新调配,实现较大范围内循环利用,注重的更多是资源再循环、再利用等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