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顶部动图
智创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中国交建
当前位置:首页 > 水电与抽蓄

韩花丽:“风电人”永远在路上

2022-07-06分类:水电与抽蓄 / 水电与抽蓄来源:人民网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七名青年科学家现场讲述了他们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坚持“四个面向”,把论文写在巴渝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伟大事业中的生动故事,激励广大青年科技人才开拓进取、建功立业,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重庆英才讲堂”于近日举办了“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重庆市青年科学家专题报告会”。七名青年科学家现场讲述了他们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坚持“四个面向”,把论文写在巴渝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伟大事业中的生动故事,激励广大青年科技人才开拓进取、建功立业,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以风蓄能,御风而行,将风转化为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地为我们输送能量,点亮了我们的美好生活……他们就是被称为“捕风者”的风电人,戴着眼镜、扎着马尾的韩花丽就是其中一员,截至今年,韩花丽与“风”“结缘”已经快20年了。


在这20年里,韩花丽对发电风车从一无所知,到带领团队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可以说是步步艰难。当时国内只有个别企业在做小风机,而国外已经能进行MW级风电机组的设计和制造。韩花丽研究生毕业时,海装风电刚刚进入风电设备开发,怎样才能赶上风能利用的时代列车?




为了学到先进的风电技术,韩花丽所在公司从国外的行业领军企业买来软件和风机,为了“吃透”软件技术,韩花丽花了整整四个月翻译理论手册和用户指南,遇到不懂的内容,通宵达旦查阅文献已成家常便饭。从国内资料看到国外文献,从一本理论手册,看到几百篇参考资料,渐渐地,那片未知的风电领域向她展露出轮廓,韩花丽终于有底气、有信心与外方技术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但在沟通中,一遇到关键技术,对方就闭口不谈。


然而,当时技术人员连风机从风中吸收了多少能量都不会计算,谈何设计?为此,韩花丽牵头组建了仿真分析团队,花了近两年时间,具备初步的仿真水平。但结果对不对,与风场运行状态是否相符,还是未知数。任何不确定性,都有可能导致上百吨的结构物从百米高空中坠落,这将是灾难事件,设计的准确度至关重要。四年后,团队才能够将测试数据进行仿真验证,才能拍着胸脯说:我仿真的结果没有问题。


从此,海装风电走上了完全自主研发的道路,在国内率先推出风轮直径102米、111米、120米的陆上2MW机组,持续引领了国际风电机组的发展方向--长叶片、大风轮。


除了技术攻关外,技术人员还需要深入现场。2008年,重庆启动第一个风电场建设,要在武隆的6.6平方公里区域安装55台风电机组。为了勘查现场,韩花丽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穿梭在比人都高的灌木丛中,逢山开路、披荆斩棘。虽然经历艰辛,但结束了重庆无风力发电的历史,小小的风场满足了10万家庭用电需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5万吨,为重庆能源结构转型插上了绿色的翅膀。(许琳珮)


(责编:秦洁、刘政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