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运行23年的断路器经过检修再投运后,不再发出油泵运转信号,打压次数恢复正常。”近日,湖南长沙220千伏树木岭变电站检修工作完成,国网湖南超高压变电公司生产管控中心业务监控专责伍艺佳通过生产管控平台重点监控恢复投运的断路器打压数据及运行情况,并把这些情况告知同事。
2020年以来,湖南电网规模持续扩大,输电、变电、配电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不适应这一变化,风险管控及精益管理面临挑战。为此,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主动探索,强化顶层设计,按照“分级建设、梯次推进”原则,构建省市两级生产管控体系,打造生产管控平台,实现生产信息更透明、生产管控更精准、决策指挥更高效。
强化平台建设 信息更透明
9月15日,国网湖南电力生产管控中心业务监控专责刘浩梁打开生产管控平台中的隐患管理模块,监控到全省1095条电网设备隐患中已有540条完成闭环治理,未完成闭环治理的隐患的治理流程也已启动。这项工作正按照计划有序推进。
传统生产模式下,信息获取、状态感知、作业管控以人力为主。生产管控平台建成后,实现了运检信息全景汇集、分析预警全域辅助、关键业务在线管控、安全风险及时预警、核心指标动态跟踪。“我们运用生产管控平台实时监控设备状态、了解作业信息,实现了数据信息更透明、生产处置更高效。”国网湖南电力生产管控中心主任朱维钧介绍。
“与过去的班组收集、线下报送方式相比,现在设备状态和运检信息等数据都可在平台上自动生成、动态汇集,极大减轻了基层的工作压力,也缩短了信息收集时间。”长沙供电公司生产管控中心业务监控专责姜雄亮说。
生产管控平台在国网湖南电力推广后,注册用户活跃指数从30%提升至95%。截至9月底,生产管控平台总访问人数20972人,累计登录数达到1096万人次,派发工单636761张。随着功能的不断完善,生产管控平台已实现巡检维护、缺陷隐患、项目管理等业务信息汇集共享及工单线上办理,做到“数据说话、心中有底、一目了然”,支撑了管理决策和运检业务智能化转型。
实现“三个直达” 管控更精准
“请注意,110千伏富民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遭受短路冲击已达5次,请及时取油样检测。”9月12日,长沙供电公司生产管控平台短路冲击模块发出告警信息。接到告警后,姜雄亮马上派发油样检测业务工单。
长沙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公司变电检修三班班员吴凡接到工单后,立即与班组同事赶赴现场检测相关油样。整个过程无缝衔接,实现了主变压器短路冲击的风险预警-现场处理闭环。高度精准的管控,避免了一次主变压器设备运行风险。
“保主变”一直是变电专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初以来,国网湖南电力依托生产管控平台,累计管控频繁遭受短路冲击的35千伏及以上主变压器336台、受主变压器短路冲击影响的频繁跳闸线路364条,督查整改问题325项,实现设备风险管控从线下向线上、从粗放向精准、从人工向智能的转变。
国网湖南电力按照分层分级管控原则,不断优化省市两级生产管控中心职责界面。省级生产管控中心定位于重点监控,同时开展地市供电公司生产管控业务监督,评价地市供电公司生产管控质效,逐步推广成熟经验。市级生产管控中心定位于全面监控,依托生产管控平台、班组工作台、移动作业平台三级应用平台,让重点工作要求直达班组、直达现场、直达设备主人,实现生产业务及风险管控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省市两级联动 指挥更高效
“今日午高峰最高负荷225.4万千瓦,较昨日增加了3.4万千瓦。故障报修平均到达现场时长11.37分钟,平均修复时长42.22分钟,未发生抢修超时事件。”8月17日下午,益阳供电公司生产管控中心副主任曹柏熙在迎峰度夏省市两级视频连线会上汇报。
在迎峰度夏保供电专项工作中,国网湖南电力生产管控中心发挥战时指挥中心作用,实现“平时”“战时”状态无缝转换,成立省市两级各专业协同的应急专班,开展7×24小时值班,实现各类数据实时共享、快捷报送、全业务线上流转。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国网湖南电力生产管控中心对465台重过载主变压器及41台健康状况较差的主变压器开展全面监控,发现问题141项,派发业务督办工单109张,实现主变压器及三侧设备巡检到位率100%、带电检测覆盖率及油色谱检测及时率100%,为夏季保供电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力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国网湖南电力充分运用省市两级生产管控体系建设成果,协同开展抢修指挥支撑和配网民生用电保障工作,重点开展高跳闸率线路、母线低电压治理等4项业务监控,高效开展运检资源调配协调,实时掌握配网故障处置进展和恢复送电情况。
截至8月底,国网湖南电力生产管控中心对市级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的主动抢修业务发布监控工单183份,督办地市供电公司生产管控中心解决问题528项。1~8月,湖南电网10千伏线路平均故障率同比下降38.49个百分点,配电变压器平均停运率同比下降29.81个百分点,配电变压器平均停运时长同比下降30.43%,配网低电压率同比下降36.20个百分点,支撑了配网“两降两控”指标不断提升,确保了生产指挥精准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