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巡检一周要闻汇总
9月3日-9月9日
目 录
一
无人机巡检
1.山西晋城供电公司:“无人值守+集中监控” 变电运维更精益
2.中蒙供电企业开展无人机联合巡检作业
3.国网上饶供电公司首次开展输配电“复合翼”无人机智能巡检工作
4.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依托数字化仿真技术提升无人机巡检效率
5.国网宜春供电公司:智慧巡检进阶升级
6.无人机巡检线路 国网双峰县供电公司抗旱保电
二
机器人智能巡检
1.辽宁首台变电站智能操作机器人在阜新投入应用
2.舟山机器人打响防台风保卫战
无人机巡检
01 山西晋城供电公司:“无人值守+集中监控” 变电运维更精益
“巡检任务已一键下发,无人机自检完毕,可以起飞执行巡检任务。”8月15日,山西晋城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员工延建志下达无人机巡检指令,无人机对220千伏泽州东变电站开展自动巡检。无人机在30分钟内完成了站内全部设备巡检,同等工作量需要4个人耗费2小时才能完成。
晋城供电公司作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变电设备主人制班组在山西的唯一一家试点单位,探索“无人值守+集中监控”运维模式,推动构建全业务、数字化核心班组,提升变电站精益管理水平。
4月14日,山西省首个变电集控站——晋城供电公司变电集控站投运。该站采用新一代设备监控系统A5000,目前已接入变电站51座,其中220千伏变电站13座、110千伏变电站38座,9月底将实现晋城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全部接入。
变电集控站建成后,晋城电网主网设备监控业务由调控中心移交至变电运维中心。晋城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成立由13名员工组成的变电监控班,审核所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的9.6万个信息点位,治理存在问题的信息点位,明确变电监控运行管理工作要求和相关业务流程,编制监控运行规程,严格执行标准化管理。
除了基础数据治理,变电集控站还进一步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在防范变电站直流接地风险方面,该站员工分析相关变电站数据,对接地次数较多的13座变电站开展针对性检查。上半年,晋城电网发生接地异常5次,较去年同期减少20次。
此前,晋城供电公司在省内率先开展变电集中运维,运维人员不再驻站,而是统一在市区办公,根据变电站类型等划分维护范围。该公司对值班人员、车辆等实行统一调度,提升人员利用率和应急事件处置效率。
变电站集中运维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晋城供电公司创新实施业务专业化管理,在变电运维中心设立辅助运维班,把巡检、操作、应急管理3项核心业务之外的工作移交辅助运维班,让员工将精力集中在设备验收投产、技改大修等设备全寿命周期管控环节,培养核心业务能力。同时,该公司探索打破变电运维、检修、二次运检等专业壁垒,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构建全业务核心班组,提升班组对设备全过程管理的能力。
7月26日,晋城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二班按计划巡检110千伏郭北变电站。在红外测温过程中,班员王建朋发现10千伏电容器548中性线靠近A相放电线圈处的铝排接头发热严重,班组随即组织抢修。经过班组5个小时作业,设备恢复正常运行。“过去我们只负责巡检设备、发现故障和缺陷,相当于‘问诊’,现在还负责部分设备的检修工作,相当于做‘手术’。”王建朋说。
近年来,晋城供电公司推进运维手段数字化升级,应用机器人、无人机、高清视频等远程巡检设备执行部分例行巡检任务逐渐成为常态。目前,晋城地区220千伏变电站“无人机+高清视频”巡检覆盖率达53%,预计到年底覆盖率达100%,2023年将实现110千伏变电站“无人机+高清视频”巡检全覆盖。
为了减少一线员工巡检过程中的数据整理录入工作量,晋城供电公司运用新一代变电运检移动作业平台,代替人工记录巡检数据,录入一次即可同步上传所有数据台账。该平台还实现了巡检许可远程化,运维人员可随时随地申请巡检任务。
8月12日,变电运维中心员工杨世宁远方投退110千伏景西变电站重合闸,保障10千伏道头线带电作业快速展开。“以往投退重合闸工作需要人员到待操作变电站完成。”杨世宁说,“目前我们有25座变电站具备远方投退功能,根据各站距离不同,作业时间可减少半小时到两小时。”从2021年开始,晋城供电公司推动变电站改造,实现远方投退重合闸功能,将异常信号复归覆盖变电站,实现简易操作远程开展、倒闸操作“一键顺控”,目前已累计投退重合闸软压板221次,远方复归信息2016条。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张浩然、樊宏伟)
02 中蒙供电企业开展无人机联合巡检作业
9月4日,新疆阿勒泰供电公司与蒙古国西三县电力公司联合开展的5天无人机联合巡检结束,这也是该公司首次开展跨国无人机联合巡检。
此次作业,双方主要对35千伏中蒙线及新修建的110千伏中蒙线进行了多个项目巡检,实现了全天候作业。作业分别在青河县塔克什肯镇和蒙古国克布多省阿尔泰县进行。
近两年,由于疫情的影响,阿勒泰供电公司塔克什肯镇供电所员工不方便出境巡检线路。蒙古国西三县电力公司人员经常打电话询问电力线路有关的技术难题。无法直观看到线路状态成了塔克什肯镇供电所员工指导线路维护的制约因素。今年8月,双方决定以无人机联合巡检的方式,详细检查线路状况,消除线路缺陷。
本次无人机联合巡检为边境地区电网设备运维提供了全天候巡检的解决方案。阿勒泰供电公司将与蒙古国西三县电力公司进一步加强合作,广泛开展无人机电力作业的跨境应用,进一步提升中蒙输电线路全天候运维能力。
(来源:电网头条 作者:努尔别克 明庭俊杰)
03 国网上饶供电公司首次开展输配电“复合翼”无人机智能巡检工作
8月25日上午,国网上饶供电公司技术中心、生技部、输电管理中心、广信区供电公司首次联合开展输配电“复合翼”无人机智能巡检工作。
本次智能巡检首次使用CW15型号电动“复合翼”无人机,单架次有效飞行时长可达到90分钟,最大巡检长度为90公里,相比传统多旋翼无人机,CW15“复合翼”无人机在续航时间和巡检距离分别提升了2倍和5倍,具有续航时间长、巡视距离远的优点。同时,CW15“复合翼”无人机采用的是快速且直接的激光雷达效果成像,相较传统的可见光,在路径建模和树线矛盾分析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本次“复合翼”无人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主配网树障巡视和建模,并完整出示树障报告。主网巡视过程中,技术人员利用原有坐标完成了航线规划后,在一个小时内无人机便自主完成了35公里线路树障的巡视任务,大大提升了运维效率和水平。在配网巡视方面,本次按照区域巡检模式完整实现了配网台账从无到有的建立,同时自动生成树障缺陷报告。
该公司主要负责人现场观摩后对本次智能巡检的效果呈现和巡检效率的提升表示肯定,同时要求专业部门要提升线路运维管理水平,要加快新技术与原有无人机巡检技术的融合应用,充分发挥新技术、新功能在运维管理效率提升上的优越性;加强县域间的联合巡视,积极探索区域化巡检新模式;加强巡检结果的总结分析力度,提高线路缺陷情况判别的精准性,做好闭环管理工作;要敢于创新,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利用新技术促进生产模式的转变和生产效率的提升,解放生产力。
(来源:消费日报网 作者:朱雨翔、方曼琪)
04 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依托数字化仿真技术提升无人机巡检效率
今年6月以来,超高压公司百色局引入无人机虚拟仿真培训系统,依托数字化仿真技术实现机巡作业在虚拟与现实相互映射,让运维人员在短时间内熟悉机巡作业全流程,助力巡检作业提质增效。
超高压公司百色局每年要对3000多公里输电线路进行精细化巡检以及故障点查找、隐患点核实、工程点验收。随着机巡作业的全面覆盖,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机巡新手在操作中导致无人机“炸机”的情况逐步增多,对电力设备的安全及巡检任务的完成产生不小的影响。为此,该局通过引入无人机虚拟仿真培训系统,对运维人员进行虚拟与现实之间的交互培训。短短两个多月,该局的总体机巡效率大幅提升,“炸机”情况也得到明显缓解。
无人机虚拟仿真培训系统让运维人员在虚拟场景中操控无人机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为运维人员提供了基础技能培训、取证模拟考试、电力巡检训练及技能评价等业务。同时,也可将巡检作业过程中的典型缺陷、地形环境进行全景仿真,拟合逼真的虚拟环境,有助于在现实中完成无人机巡检的各种操作要求。该系统不仅让运维人员熟悉作业流程规范,掌握飞行作业技巧,又可以提高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作业数据精准率。
接下来,超高压公司百色局将继续探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与线路巡检需求的结合方式,大力推进信息化、场景化、数字化的培训体系建设,助力巡检作业高效精准。
(来源:南方电网报 作者:张文祥、王益顺 )
05 国网宜春供电公司:智慧巡检进阶升级
为提升输电线路运维精益化管理及无人机巡检技术应用水平,更快地向数字化电网转型,国网宜春供电公司输电管理中心于今年8月引入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截至9月5日近一个月的试飞巡检,该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已初见成效,实现了对输电线路树障、通道的进阶巡视。
国网宜春供电公司架空输电线路大多位处丘陵、山区地带,通道环境复杂,地形起伏大。多旋翼无人机的运用,解决了以往的人工巡检效率低、安全没有保障且视野局限性大的问题,但随着电网线路密集程度增加,续航短的多旋翼无人机在树障和通道巡视方面的工作效率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日常巡视的需要。
宜春公司在引入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后,多次邀请厂家相关工作人员对无人机班飞手进行针对性培训,内容涉及地面站建立、起飞与降落点的选择、树障和通道巡视、飞行期间注意事项、数据处理等方面,飞手们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不断试飞训练,以确保巡检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升巡视精确度以及巡检效率。
据悉,复合翼无人机在开展输电通道巡视中,具有稳定性好、覆盖范围广、效率高、多应用载荷等特点,解决了以往多旋翼无人机在进行树障通道巡视时,频繁进行起降点更换、杆塔定高,频繁设置每个架次中杆塔地高度,工作流程重复、繁琐等问题。另外,其飞行里程可达到40公里,续航达2个小时,仿地飞行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短板。并能按照预设航线,在线路上方200米左右高度巡视,并根据航线下方的地形自动调整航高,拍摄地图像不仅信息丰富且像素高,树障和通道可以合并巡视,相同巡视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是多旋翼的10倍,人工地面巡检的30倍,还可应用在山火巡视、应急巡查、特殊时段保供电等,可实现多维度的立体巡检,能够为电力输电线路迎峰度夏(冬)安全运行增添安全保障。
下一步,宜春公司输电管理中心将继续加强对复合翼无人机的学习、应用,努力发掘其多功能用途,尽早实现在输电线路树障巡视、通道巡视(防外破、防山火、防覆冰)、红外测温等方面的全方位运用,进一步提高输电线路运维水平,更好地为输电专业数字化转型服务。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作者:晏伟)
06 无人机巡检线路 国网双峰县供电公司抗旱保电
飞手在操作无人机
为打好抗旱保电和迎峰度夏保供电“主动仗”,日前国网双峰县供电公司对10千伏牛集线组织开展“线路无人机精益化巡检”,及时消除线路隐患,保障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为确保安全可靠供电,请大家务必逐杆逐线巡视到位……”在10千伏牛集线15号杆附近的安全平地上,飞手朱世杰熟练操作着无人机,沿着线路布局开始巡检,待无人机到达安全指定位置,他就一丝不苟地盯着传输画面,并对金具、瓷瓶、三线交跨等可能存在的隐患点进行拍摄。班组成员李文敏及时做好记录,确保隐患排查无遗漏。巡检后,公司会将拍摄图片收集存档,并逐一进行缺陷判别,形成完整的无人机巡视报告,为后期集中检修提供依据。
在10千伏牛集线15号杆附近的安全平地上,飞手朱世杰熟练操作无人机沿着线路布局开始巡检。
“无人机巡检可以发现人工巡线容易遗漏的安全隐患点,并且不受地理环境限制,能360度拍摄线路影像并自行存储记录。”飞手孙浩杰介绍,相比人工巡线,其既方便又省时,而且更加安全,大大提高了巡线效率。
本次巡检共完成12千米输电线路、140余基杆的巡检,发现瓷瓶闪络破损等隐患20余处。下一步,公司将及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不断深化无人机应用水平,积极推动配网无人机巡检常态化、精益化,加快无人机示范县创建,全面提升公司“两降两控”指标,为电网安全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芳、韦帆)
机器人智能巡检
No.1 辽宁首台变电站智能操作机器人在阜新投入应用
近日,在国网阜新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人员的监控下,阜新市周家66千伏变电站一台智能操作机器人在无人干预状态下自主完成了开关柜投运操作任务。这标志着国网阜新供电公司成为辽宁省内首家应用智能机器人实现“巡检+实操”双替代单位。
近年来,国网阜新供电公司积极推进变电运检专业运维班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将周期自主巡视机器人、高清视频远程智能巡视和远程智能巡视采集数据分析作为推动班组数字化转型,建设全业务核心班组的重要内容。变电站智能操作机器人应用是该公司加速班组数字化转型的支撑项目之一,机器人采用创新型模块化设计,搭载高精度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应用高精度视觉伺服操作平台和高扭矩多自由度操作平台。依托上述功能,运维人员可远程指挥智能机器人完成指令,并全程监控操作细节完成度和精确度。
国网阜新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人介绍,今年7月,国网阜新供电公司就开展机器人调试工作,并选取站端软硬件基础较好的周家66千伏变电站作为试点应用。目前,变电站智能操作机器人已在开关柜倒闸操作、保护装置压板投退操作、红外测温等多场景实现功能应用,投入使用的机器人预计每年可替代人工巡检60站次,减少运维人员工作时长超180小时。
(来源:新华网)
No.2舟山机器人打响防台风保卫战
“机器人巡检结束,数据已经上传到监控后台。”连日来,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变电运检人员在220千伏集聚变电站开展“机器人+人工复核”防台风专项特巡工作,确保台风来临之前变电站设备应检尽检,万无一失。
为保障“轩岚诺”期间电网设备安全,该公司应用各种“硬核科技”打响防台风保卫战。集聚变电站内,一个萌头萌脑的机器人在既定轨道上正在对变电站各个角落的设备进行红外测温和带电检测。监控人员利用视频、图像监控和辅控系统,结合机器人巡检上传的数据,分析设备隐患点,再由现场运检人员复核并立即消除所发现的隐患。
台风袭来,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加大供电设备的专业特巡和隐患排查力度,利用现有17台户外机器人、15台室内机器人,采用人机协同方式重点排查GIS汇控柜、开关类设备搭接面、隔离开关触头、直流蓄电池等设备,截至目前共开展防台风特巡41次。
(来源:中国水运网 作者:林上军、陈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