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顶部动图
智创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艾睿光电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智电力

智能巡检一周要闻汇总丨湖南邵阳:无人机自主巡检+激光扫描消除线路隐患

2022-08-26分类:数智电力 / 数智电力来源:网络新闻整合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智能巡检一周要闻汇总

智能巡检一周要闻汇总

 8月20日-8月26日 

目 录


无人机巡检

1.独山供电局:数字赋能 无人机巡检保供电

2.国网湖南超高压输电公司:无人机巡检保供电

3.无人机“问诊把脉”高空线路,电力工人保供无死角

4.湖南邵阳:无人机自主巡检+激光扫描消除线路隐患

5.国网河北信通公司全力助推输电无人机自主巡检微应用建设

6.国网东阿县供电公司开展输电线路无人机“大练兵”活动

机器人智能巡检

1.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应用科技手段 提升设备运维能力

2. “无人机+机器人”,国网新乡供电公司联合巡检“智能化”

3.“智”战高温莆田供电公司开启“陆空一体+远程视频”运维模式

无人机巡检


01 独山供电局:数字赋能 无人机巡检保供电

8月17至18日,经过两天的理论培训和实操强化演练,南方电网贵州独山供电局无人机自主巡检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实现无人机自主巡线技术的全面应用打下了扎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电力需求量越来越大,配电线路规模也随之扩大,加上独山管辖区内多处线段跨越山林、沟壑,这无疑给电网运行维护增加难度。传统人工巡视排查只能在地上通过人眼和望远镜远距离查看,但存在视角死角,无法精准判断线路、设备是否有隐患、缺陷,想要看仔细就必须登杆检查,线路巡视效率较低。“我们几年前就已经将无人机成功应用到电力线路的巡视中,实现了人巡到人机共巡的转变。不过,这种巡线模式的巡线效率虽有一定提升,但还有更大的优化空间。”该局配电中心黄志鹏说。


为了确保此次培训的专业性和培训效果,该局专程邀请了贵州电网输电运行检修分公司机巡管理所的机巡专家担任授课和实操演练指导老师。培训以无人机机巡作业技术支撑平台的运用、无人机自主巡检的三维建模、航线规划等为内容,并加入现场实操演练部分,确保学习实践深度融合。

在实操现场了解到,通过自主巡检相关环节的设置后,在飞行软件、导航系统的支持下,无人机只需“一键起飞”可以全过程自主巡检,不仅能在复杂地形中快速建立高精度三维模型,而且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可以高效查找故障点,能够有效应对电网高标准巡检要求、提高故障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规避以往人工误操作的风险,大大提高了电力线路精细化巡检效率。


当日下午,青年突击队在10千伏南园线1号-10号杆航线试飞验证成功,标志着独山供电局首次实现自主建模并完成无人机智能巡检工作。

下一步,独山供电局将完成配电线路适飞行区域无人机巡检的全覆盖,同时健全无人机自主巡检作业体系,有力提高线路巡检效率,持续提升配电设备的智能化运维水平。


(来源:天眼新闻  通讯员:吴吉 方杨旭 袁晨峻)


02  国网湖南超高压输电公司:无人机巡检保供电

国网湖南超高压输电公司通过无人机对输电线路通道、杆塔基础、接地装置、绝缘子、导地线、金具、附属设施及沿线交跨等缺陷情况进行排查。


当前,省内天气持续高温,守护清凉压力巨大。为全力保障电网运行安全,针对迎峰度夏期间输电线路故障易发区段,近日,国网湖南超高压输电公司通过无人机对输电线路通道、杆塔基础、接地装置、绝缘子、导地线、金具、附属设施及沿线交跨等缺陷情况进行排查,用汗水守护清凉。


该公司实行无人机立体巡检+集中监控模式,设立了输电全景监控中心和监控班,建立了“人巡+精巡+快巡”的立体协同巡检模式。针对复奉线、锦苏线、祁韶线、宾金线等一级保电线路,运维人员采用人工巡视与无人机巡检相结合的方式,细致开展季节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线路设备本体金具、导地线、杆塔基础以及线路保护区内异物、树竹、施工建房等缺陷隐患开展“拉网式”全面排查。


同时,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持续优化分区段、分时间的机巡策略,另一方面推动“立体巡检+集中监控”运检新模式。它的特点是利用无人机自主巡检通过隐患自动识别技术分析飞行数据,自动查找输电线路缺陷,并结合人工审核,实现对输电线路缺陷、隐患的百分百发现率,并推送至输电全景监控平台中建立隐患台账。


自进入迎峰度夏以来,该公司已利用无人机巡视杆塔1.2万余基,发现缺陷3千余处,隐患300余处。下阶段,该公司将持续深化无人机巡检技术的应用,推动“人工巡检+自主巡检”的智能融合,打造人机协同作业体系,提高输电线路巡检工作质效,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来源:红网 作者:刘辉军)


03  无人机“问诊把脉”高空线路,电力工人保供无死角

8月18日8时许,在合川区草街街道磨盘山山腰,国网合川供电公司输电运维班张正平正在熟练地操作一架白色无人机,缓缓向220千伏草江东西线3号塔飞去,对输电线路和设备“问诊把脉”。

▲国家电网红岩(合川)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利用无人机巡检输电线路,同时排查高温天气下山火隐患。


巡检过程中,飞手张正平操控的无人机根据既定的航线自主调整飞行角度,对杆塔上的导线、金具、绝缘子等设备进行无死角自主巡检,并逐一拍照存档。随后,张正平和同事陈建国对无人机拍摄的照片进行梳理上传,进一步分析输电铁塔隐蔽性缺陷,对发现的隐患进行记录、分类并上报部门纳入整治计划。


“我们的输电线路大多位于高山、丘陵之间,以前翻山越岭,巡一基塔平均要花费半个多小时,在炎热的夏天对巡视人员是极大的身心考验。运用无人机后,我们巡检一基塔平均只需要花费11分钟,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了员工的身体消耗,避免人员出现中暑的状况。”公司输电运维班班长李吉兵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在60公里外的花园村地区,另一组巡检人员正在利用无人机沿着220千伏双花南北线飞行,重点监测杆塔基础及护边坡情况,并对线路通道附近易吹起的塑料大棚、广告横幅等漂浮物进行深入排查,督促业主做好加固措施。

▲国家电网红岩(合川)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排查高温天气下火灾隐患。


持续的高温天气致使植被变得干燥,极易引发山火,除了对输电线路设备进行细致的巡检外,运维人员还重点对塔基的周边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控。“我们重点巡视是否有农民在杆塔周围堆放草垛、燃烧秸秆的情况,同时对通道的茅草、断枝落叶等可燃物进行清理,防止火山危及输电线路。”李吉兵介绍到。


国网合川供电公司联合应急管理局、林业局建立协同响应机制,共享防灾监测信息。采取远程视频监视和人工特巡相结合的方式,对山火高发、易发区域增加巡视频次。同时在山火多发地带组织开展电力线路防山火宣传,提高居民爱线、护线意识,变“被动减灾”为“主动防灾”。


据统计,入夏以来,国网合川供电公司累计开展无人机巡视300余公里、处理隐患12处、排除火灾隐患20余处、输电线路防山火集中宣传3次,切实保障电网和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市民在迎峰度夏期间用上安心电、放心电。


上游新闻记者 文翰 通讯员 秦晓东 董文坚 摄影报


(来源:上游新闻  通讯员:秦晓东 董文坚 摄影报道 )


04  湖南邵阳:无人机自主巡检+激光扫描消除线路隐患 

8月24日16时,在湖南邵阳220千伏长檀Ⅰ线63号铁塔附近的空地上,供电员工熟练地操控着无人机穿梭在铁塔银线间,精确查找缺陷、精细掌握线路运行状况。

截至8月下旬,该公司已完成1900千米110千伏线路无人机自主巡视,消除各类设备缺陷隐患700余处,完成1000千米220千伏线路无人机激光雷达扫描,消除各类通道隐患450余处。


无人机一键起飞,无需人工遥控,通过提前规划的航线,定向、定点地完成杆塔、导地线、金具、绝缘子、附属设施等的全过程自主巡视,排查设备缺陷、隐患,可在半天内精准完成30多基杆塔的巡视。


邵阳供电公司在无人机自主巡检的基础上,增加激光摄像头,运用高精度激光扫描技术,填补输电线路各类交跨距离测量的空白。该公司还在无人机平台上搭载激光雷达,精确测量通道内线路弧垂、树竹、建筑物、道路等交跨距离,建立线路、铁塔以及通道内树木、建筑物的3D立体模型。


(来源:电网头条 作者:刘元辉 廖庭坚 )

05  国网河北信通公司全力助推输电无人机自主巡检微应用建设

“经过3个月的上线运行,河北南网输电无人机自主巡检微应用平台运行稳定,巡检工单量、巡检杆塔量、发现缺陷数量等各项指标稳步增长。”8月23日,国网河北信通公司无人机自主巡检微应用在谈到该平台应用情况时这样说道。


  国网河北信通公司负责建设的输电无人机自主巡检微应用以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技术为依托,以输电线路三维激光点云数据为基础,构建了飞行空域管理、巡检任务制定、无人机自主巡检、巡检拍摄图像的缺陷分析及消缺任务下发的无人机自主巡检体系,打造了输电巡检新模式,可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检业务全过程线上流转,有效提升了缺陷识别效率,减轻了基层员工作业压力。


  该公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无人机夜间巡视、无人机验电、挂拆接地线、悬挂绝缘绳索等多场景进行了创新应用,不断优化系统性能,提升缺陷识别准确率,保障设备的可靠运行。自5月份输电无人机自主巡检微应用平台上线以来,广泛应用在河北南网输电线路巡检作业中,累计执行巡检工单2000余个,完成1万余基杆塔的巡检,产生样本库图片25万余张,发现缺陷8000余处,有效提升了输电线路巡检质量,进一步提升了智能化水平。


  下一步,国网河北信通公司将继续推进输电无人机自主巡检微应用项目规模化应用,进一步提升无人机自主巡检的应用水平和巡检效率,提高缺陷自主识别准确率,助推电网运维提质增效和数字化转型,为输电线路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电力网 作者:姚陶 张冬亚)


06 国网东阿县供电公司开展输电线路无人机“大练兵”活动

为适应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提高输电线路智慧水平,加快促进输电线路巡检模式由传统人工巡检向现代智慧巡检转变,建立规范统一、安全高效的电力无人机智慧巡检体系,值迎峰度夏的关键时期,国网东阿县供电公司近日举办输电杆塔本体巡视“大练兵”活动。

此次“大练兵”采用无人机自主巡检,按照预设航线对全县境内514基杆塔的线路本体和杆塔基础、绝缘子、金具等附属设施的运行状态、通道走廊环境等进行全过程自动化巡视,历时4周完成。截止发稿,该公司已全部完成无人机自主巡检任务。


  从目测、望远镜、红外测温等人工手段到无人机超清摄像自主巡检,输电线路通道地形复杂、巡视周期长、隐患发现不及时等人工巡视弊端已经全部解决,做到了无人机巡检隐患不留死角、巡视质效更高。


  此次“大练兵”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基层供电设备线路运维迈入数字化时代的有力标识。下一步该公司将总结“大练兵”活动经验,优化无人机巡检航线,提升巡检照片审阅分析能力,排除安全隐患,以练促训,全面推进无人机精益化巡检质量,切实提升输电线路本质安全水平。

(来源:大众网  通讯员:王炳磊)


机器人智能巡检


No.1 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应用科技手段 提升设备运维能力


8月中旬,湖北省多次刷新最高气温纪录,多地接连发布高温预警。8月14日9时,500千伏斗笠变电站运维人员完成全站设备例行巡检后,机器人“小白”出动,按照规划线路开展高温特巡,重点监测变电站高压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充油设备油位,同时对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开展红外测温,确保设备在高温环境下安全运行。


  湖北主网处于全国电网“中部居中”的重要位置,是西电东送的通道、南北互供的平台、三峡电力外送的起点。面对入夏以来的持续高温,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综合运用机器人运检、在线监测、无人机自主巡检等手段,加大设备精益运维力度,保障跨区电网和湖北主网安全度夏。


  当天14时,随着一阵急促的告警声,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荆门运维分部集控分中心的远程监控系统收到告警信息。通过该中心大屏幕的实时画面可以看到,一辆大型施工机械被标注了异常醒目的红色框线。屏幕左上角还显示着时间、地点、线路名称等信息。“这条告警信息说明我们布控的外力破坏管控点有大型施工机械进入。”荆门运维分部生产技术室运行专责钟燃说。他立刻联系相关区域安全责任人对机械施工开展安全监护,避免因安全距离不足而导致外力破坏事故发生。


  随着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提升智慧运检水平,上线输电线路智慧监控平台,对分布在荆门、宜昌、荆州等地的46处防外力破坏重点区域实施远程布控,全天候监控电网运行状况。入夏以来,该公司共安装在线监测装置553套,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并制止危险施工6次。


  “报告,复奉线一基铁塔复合绝缘子温度为40摄氏度,当前环境温度为39摄氏度,结果正常!”8月13日10时,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无人机巡检班成员廖卓宇向班长孙忠慧汇报无人机红外测温数据。当天5时,孙忠慧就和同事来到复奉线、锦苏线等输电通道的重要区段,开展复合绝缘子测温和无人机自主巡检。当天下午,他们将采集到的信息上传至该公司输电通道三维建模数据库,综合分析判断电力设施运行状态。


  今年,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密切关注天气情况,采用带电检测、全自动巡检等手段,常态化开展无人机自主巡检,加强重要输电通道运维保障,全面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关注关键指标数据变化,科学评估风险隐患,高效开展缺陷处置。


  6月以来,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持续开展迎峰度夏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涉及超特高压线路2202千米,截至目前,共清理树障9224处,扑灭山火6次,消除通道隐患124处,清除设备本体缺陷254项。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李畅)


No.2“无人机+机器人”,国网新乡供电公司联合巡检“智能化”


“启动固定式无人机机巢,智能巡检机器人进入自主巡检模式,待巡检结束后立即收集整理异常数据。”8月24日,国网新乡供电公司组织运维人员,在220千伏孔雀运维站开展巡检作业工作。随着现场负责人梁勇超的一声令下,运维值班员通过智能巡检系统将命令发至站端,远程操作无人机和巡检机器人执行巡检任务。

据介绍,在常规的人工巡检模式下,两名运维人员全面巡视一座220千伏变电站需要3个小时,在高温天气下,对运维人员的体能和巡检效率都会造成较大影响。同时,由于视角受限,也很难发现高处或隐蔽位置的缺陷隐患。

该公司通过采用无人机+机器人巡检模式,应用该智能巡检系统发出相关操作指令,只需20分钟就能完成对整座变电站的智能巡检;充分利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定位准确、适应性强、低空覆盖广的特点,结合无人机在高空的视野广、灵活性优势,对变电设备开展多维度、无死角观测,构建多角度、全覆盖、无盲点的智能巡检体系,进一步提升巡检工作质效。

(来源:河南商报新乡 通讯员:杨茹 靳运东 冯琪)


No.3“智”战高温莆田供电公司开启“陆空一体+远程视频”运维模式



无人机在空中巡视变电设备 柳烨/摄


“220千伏设备区机器人巡检报告正常,接下来进行110千伏设备区巡检工作。”8月23日上午,在220千伏栖梧变电站,国网莆田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全业务核心班组正分析机器人智能巡检报告,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据悉,今年夏天,莆田地区气温居高不下,居民降温用电需求剧增,莆田电网负荷持续攀升。莆田供电公司启用“陆空一体+远程智能”运维模式,综合采用巡检机器人、无人机及远程智能巡视系统,对变电站不同设备开展巡视维护。


其中,巡检机器人主要负责对设备外观、状态指示、表计读数、红外测温等进行自动巡检,自动生成巡视报告供变电运维人员查阅;无人机巡检主要在空中对避雷针、构支架等高空设备、变电站周边环境进行巡视,有效弥补地面巡检无法观察到盲区;远程视频巡视系统则对所有一次设备进行巡视,并自动生成巡视报告。

巡检机器人自主对变电设备外观开展红外测温 陈娜丽/摄


“采用‘陆空一体+远程智能’运维模式,可将单次例行巡视时长缩短至0.5小时,不仅大大节约了人力时间,还有效提升变电站巡视效率。”该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全业务核心班组负责人林德清介绍,该模式多种巡视方式可同步进行,互为补充,进一步提高变电站智能预警、状态综合评估和辅助决策智慧化水平。


接下来,莆田供电公司将进一步推广“陆空一体+远程智能”运维模式,大力推进无人机“一键巡检”的点位建模及巡视航线搭建工作,持续推进35个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应用,为莆田电网迎峰度夏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有效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来源:东南网莆田站 通讯员:陈娜丽 佘敏)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