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巡检一周要闻汇总
6月25日-7月1日
目 录
一
无人机巡检
1.江苏南京:“无人机+激光点云” 辅助线路验收
2.温州龙湾:“3D”无人机立体巡检 迎峰度夏再添保障
3.无人机巡检确保宝鸡电网安全度夏
4.国网天津电力:输电线路怎么保证安全运行?——让智能无人机飞一会儿!
5.国网湖南超高压输电公司:无人机专项巡检 迎峰度夏“不掉链子”
二
机器人智能巡检
1.安徽亳州:“智能机器人”助力巡检电网保供电
2.我的井下同事是机器人!西山煤电智能化管理“有意思”
3.国网安徽超高压公司:无人机和机器人开展站内巡检
无人机巡检
01 江苏南京:“无人机+激光点云” 辅助线路验收
6月26日,江苏南京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人员运用激光点云技术完成对青龙山500千伏输变电升压工程线路的验收。
本次竣工验收,该公司成立了验收工作组,采用随工验收方式。在传统人工登塔走线前置验收的基础上,验收人员应用无人机精益化巡检、激光点云等多种技术手段,配合开展线路验收工作,确保线路以“零缺陷”的状态投运。
“在施工单位消除缺陷后,我们将再次使用无人机对验收缺陷及原始图片进行复核,确保整改完毕。”验收工作组无人机飞手马正敏说道。验收当天,输电运检人员共发现缺陷27处、重大隐患1处,已全部完成整改。
(来源:电网头条 作者:高小惠 邵海雯)
02 温州龙湾:“3D”无人机立体巡检 迎峰度夏再添保障
“本次无人机巡视较以往简直是质的飞跃。”近日,温州龙湾供电分局运维班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开展10千伏供电线路三维数据采集工作,运用精准坐标三维可视建模实现无人机按配电线路轨迹飞行,开启了供电无人机“激光雷达点云”运检新模式。
据悉,当前正是筑牢迎峰度夏防汛防台安全防线的紧要期,该分局充分发挥电力部门防汛防台主力军作用,按照“准备充分、过渡平稳、职责清晰、协同有力”的工作要求,全力以赴保证迎峰度夏期间电网安全。
操作无人机。龙湾供电分局供图
龙湾区配电线路分布区域地形复杂,即使巡检方式由“传统人工巡检”向“人巡+机巡”的模式转变,在树障遮掩下的配电线路,手动操作无人机很难实现全面巡视,也存在不少的巡视盲区。在面对跨山区域的配电线路上,运维人员更是显得“力不从心”。龙湾供电分局首次构建数智化3D立体巡检模式,依靠5G的大带宽、低延时特性,利用无人机将高清视频和图像实时传输到管理后台。通过无人机搭载的激光雷达设备对配电线路通道进行扫描巡检,利用点云数据技术为配电线路通道搭建三维实景模型,可实现对线路通道内的建筑物、植被、交叉跨越物的距离测量。截至目前,该分局3天内已完成100余基杆塔的精细化巡检,完成16公里长的配电线路通道激光雷达扫描,共排查并消除配电线路一般缺陷63处,有效提升了配电线路安全运行水平,保障辖区配电线路安全迎峰度夏。
为进一步织密迎峰度夏保供电责任,龙湾供电分局除了安排日常巡视及无人机巡检之外,坚持“能带不停”“能带少停”原则,依托带电作业方式,最大限度实现作业期间居民群众“零感知”、用电“零影响”,以不竭的电力动能支撑区域经济绿色发展,实现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的共赢。
电网安全事关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龙湾供电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该分局将密切关注高温、梅雨、台风、雷电、洪水等异常天气信息,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提早做好事故预想和应对异常天气的各种应急预案与抢修安排,通过从人员、装备、物资、设备、措施、机制等各层面抓深抓实、抓细抓牢,不断拧紧迎峰度夏防汛防台时期的“安全阀”,以随时应对突发状况,确保全区人民群众迎峰度夏期间供电安全可靠。
(来源:龙湾新闻网 作者:许惠玲、黄桢真)
03 无人机巡检确保宝鸡电网安全度夏
6月18日,在电网迎峰度夏的关键时期,国网宝鸡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在凤翔330千伏雍归线32—63#基塔之间,创新开展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综合巡检作业。此次应用固定翼无人机巡检输电线路,在省内电网系统尚属首次。
当天,室外温度高达45℃,滚滚热浪如桑拿。记者在现场看到,输电运检中心在现场用电脑,结合卫星地图,对所要巡视的雍归线铁塔进行了精准GPS定位,分上下左右划定了4条飞行航线,又结合适时温度、风速和周边环境,对固定翼无人机各种参数一一作了精心调试。在确认各项准备工作无误后,地面作业人员紧盯电脑显示屏,固定翼无人机顺利起飞至线路上方200米高空,并按照设定好的航线平稳运行。
“固定翼无人机具有速度快、飞行时间长、巡视半径大等优势,能及时发现线路周边超高树木、超高建筑、工地施工、突发山火、流动大型机械施工作业对于线路安全运行的威胁,作为日常应用固定翼无人机巡视线路尤为重要,也是在数字化转型探索中的一次新突破。”周红亮说道。
本次巡检作业共飞行36.54公里,完成了8.8公里架空线路的通道信息收集,数据采集达1.77平方公里。输电运检中心协同省电科院、省电力培训中心以及相关无人机专家队伍,对现场作业和无人机性能开展了专业性研讨,认为此次应用固定翼无人机巡视输电线路,超水平达到了预期效果。
(来源:三秦都市报 作者:李玉朋 张梦雯 记者 冯红林)
04 国网天津电力:输电线路怎么保证安全运行?——让智能无人机飞一会儿!
【场景】
特高压线路作为电网“主动脉”,其运行安全至关重要。在天津境内,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全长198.321千米,其中输送容量达到4400万千瓦,是国家电网公司额定输送负荷最大的重要输电通道之一。
6月20日,在天津特高压输电线路密集通道处,随着现场工作人员一键式点击“开始”指令,“车载智能机巢”中的3架智能无人机依次飞向铁塔和线路上空,开始了对通道上的杆塔的自主“飞行”巡检。
无人机号称“空中机器人”,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搜救、运输、交通监测、农业测绘、消防、电力巡检等领域。
以前,电力施工架线、线路巡视都是靠人工,电力工人千辛万苦地翻山越岭,爬高塔、走电线,不仅耗时耗资,安全更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如今,在电网运行领域,无人机以它特有的功能大显身手。用无人机代替电力工人将架线的牵引绳拉过去,架线的效率和安全性得到很大提升。无人机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对于输电线路来说,无人机巡检与航拍相似,可以利用拍摄到的图像对线路的数据进行分析,不用登塔检查,就可以判定是否需要维修或者更换,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人员高空坠落的作业风险。利用无人机进行巡检也正趋于智能化。
“车载智能机巢”是一款聚焦无人机野外作业的一体化自主充电移动储运管理仓,可以称作是一台集无人机自动放飞和收回、自动充放电、储运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移动巡检车”。机巢可依次派出3架不同功能的无人机,实现杆塔精细化自主巡检、倾斜摄影、通道隐患预警等多项作业,成为区域内无人机集群化作业的新模式。作业人员只需要滑动起飞,机巢就可以自动控制、推出无人机开始线路自动巡检作业。
“这款‘车载智能机巢’是在我们日常巡检工程车上改装的。机巢从方案设计到车辆改装,都是我们自创的思路。机巢的结构和控制方法整体申请了发明专利。”国网天津高压公司无人机巡检工霍庆悦说。“有了车载智能机巢,一个人半小时就可以轻松完成‘三跨’、‘线路密集区’等特殊区域的巡视工作。”
【未来畅想】
未来,国网天津电力将加快构建“立体巡检+集中监控”输电运维新模式,随着无人机自主巡检应用深化,可有效弥补人工巡视短板。激光点云和红外检测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可快速发现通道树竹超高设备发热等各类隐患,同时,无人机在非紧固类工程验收、高空异物清理、带电作业辅助检修等复杂作业场景也可以应用,大幅减少基层人员高空作业次数,有效降低安全风险,推动数字技术与输电专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电网运行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
(来源:国网天津电力)
05 国网湖南超高压输电公司:无人机专项巡检 迎峰度夏“不掉链子”
国网湖南超高压输电公司运维人员利用无人机在800千伏雅湖线0476号杆塔开展线路专项巡检工作。
“无人机自检合格,做好起飞准备,开始起飞!”6月28日上午,国网湖南超高压输电公司运维人员利用无人机在800千伏雅湖线0476号杆塔开展线路专项巡检工作。旨在通过操控无人机拍摄线路杆塔的金具、绝缘子等重点部位,采集各部位照片,更精准地发现并处理缺陷,助力电网平稳度夏。
随着气温的不断攀升,电网迎峰度夏工作全面启动。该公司所辖输电线路大多分布在高山、丘陵之间,受地理环境、天气状况影响,地面巡视效率低、周期长。而无人机巡检具有不受地形限制、范围大、机动灵活、便于精准查找缺陷等特点,能够在高山之中精确查找线路缺陷,精细掌握线路运行状态。
为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电网平稳安全可靠运行,该公司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早计划、细安排、严要求。合理制定无人机巡检方案,重点利用无人机巡检效率、质量及精度高的优势,将无人机巡检应用到日常巡视、故障查找、三跨精巡等工作,为迎峰度夏做足准备,减少人员劳动强度,弥补地面巡视的不足,缩短线路巡视周期,全面排查线路安全隐患,确保线路在高温天气、负载大的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全力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网不发生故障,为炎热天气下老百姓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
下阶段,该公司将结合迎峰度夏8月份无人机巡检现场赛工作安排,加强运维人员操控无人机技能培训,提升公司运维人员无人机操控水平,充分通过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检方面的优势,将线路防外破、防山火特巡等工作深度结合,进一步提高线路精益化管理水平,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助力电网管理质效提升。
(来源:红网 通讯员:刘辉军)
机器人智能巡检
No.1安徽亳州:“智能机器人”助力巡检电网保供电
6月30日,在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亳州供电公司220KV谯城变电站,一台智能机器人和运维人员一起在高温下对供电设备进行巡检。
夏日炎炎,用电负荷持续攀升,为了保障高温环境下电网设备安全运行,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亳州供电公司启用了智能巡检机器人,对辖区户外电网设施进行巡检和特巡,以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确保迎峰度夏期间人民群众安全放心用电。
(来源:安徽商报融媒体 记者:刘勤利 通讯员:高畅 文/摄)
No.2我的井下同事是机器人!西山煤电智能化管理“有意思”
6月27日是周一,早7时,马兰矿各生产部门负责人参加一周生产调度地面例会。“嘀,嘀,嘀……”中控平台收到预警信号,机电部部长王育江走到大屏前查看。井下挂轨式智能巡检机器人传来高清图像:主斜井皮带机某处卡有异物。王育江立即与井下值守技术员葛进生联系处置。不到5分钟,故障排除。马兰矿引进皮带巡检机器人已一年有余,运行良好,效率极高。
马兰矿隶属于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主斜井皮带全长1140米,斜坡倾角14度。一年前,皮带运输系统依靠人工巡检,每班2名工人,沿着千米长的斜坡来回上下,强度大、费时长、盲区多。去年3月,矿上引进皮带巡检机器人,机身小巧,在轨道上匀速前行,一双“大眼睛”360度注视着前方。无线通信系统、碰撞感应系统、红外温感系统等智能元件配合默契,进行故障监测、超前预判、准确预警。
作为西山煤电首个省级智能化矿井,马兰矿现有15部固定带式输送机,全部实现了远程控制,单班入井人数由40人减少到20人。液压支架工李少波所在的综采二队,由12人减少到5人,但采煤量从6000吨/日增加到1万吨/日。李少波说,“在井下的智能化工作面,采煤机、液压支架、破碎机都是智能化设备,就连井下变电所、水泵房、瓦斯巡检点,值守‘同事’都是机器人。”
目前,西山煤电的机器人煤流运输走在了全国前列,机器人值守得到推广应用,机器人巡检成为常态。一键启动的自动化采煤设备轰鸣运转,煤块沿着煤壁纷纷落下,坐上运输机,源源不断奔向地面;履带“保姆车”穿梭在逼仄弯曲的巷道里,轻松运送大量物资;5G大倾角盾构机的运行、操作、监控高度自动化,2名操作人员就能完成传统爆破掘进队8倍的工作量,创造了单月掘进总长度541米的全国纪录……截至目前,西山煤电已建成超百万吨工作面7个,智能综采面13个,智能掘进面19个,单产量同比提高了3.94%。
到今年年底,这里综采工作面的生产人数将控制在16人以内,掘进工作面的生产人数控制在12人以内,单班入井人数每年至少减少10%。到“十四五”末,有条件的矿井入井人数将控制在100人以下,大型煤矿全部实现智能化。 (冯 海、张秀丽)太原日报
短 评
人与“人”
人工采煤,煤粉四溅,尘灰满身;人工出渣,精疲力尽;巷道巡检,隐患四伏……
机器人采煤,一键启动,乌金滚滚;超前探测,精准掘进;爬高上低,洞察一切……
机器人代替人,归根于人的智慧。西山煤电不断放大数字赋能优势,带领新一代采煤产业工人,朝着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目标加速奔跑。
机器人越高能,说明人越高能。西山煤电人不断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推进井下远程控制和生产自动化,探索5G应用的更多可能,把昔日的矿山,打造成科技感爆棚的井下智能化王国。
在煤矿可持续发展的“智”胜之路上,西山样本可读可鉴。
(来源:腾讯新闻客户端)
No.3国网安徽超高压公司:无人机和机器人开展站内巡检
6月22日,在±1100千伏古泉换流站,国网安徽超高压公司运维人员使用无人机和机器人开展站内巡检。随着气温不断升高,为确保站内设备健康运行,该公司增加巡检频次,保障换流站在迎峰度夏期间安全稳定运行。
(来源:国家电网报 徐乐旸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