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爆发“群模大战”,业界三句话不离“大模型”;
截至今年5月底,国内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已发布79个;
与人“对话”、翻唱歌曲、编写剧本、撰写合同,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不断刷新人类认知,照进现实生活……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是指具有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生成能力的模型及相关技术。发展一路“狂飙”的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也伴生了真假难辨、换脸诈骗等诸多乱象。
近日,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
中央网信办、国家网信办总工程师孙蔚敏7月18日在厦门举办的“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算法治理论坛上表示,出台《办法》,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既鼓励创新,又依法治理,坚持包容审慎、分级分类的思路,以安全促发展,以发展保安全。
如何用好法治之“舵”、创新之“桨”,更好地释放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活力,指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稳致远?对此,编者采访了相关行业专家。
提出“不适用”场景 为创新发展留足空间 划出“红线”、明确“标识” 力保个人信息安全 扩展公共训练数据 指引行业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