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顶部动图
智创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艾睿光电
当前位置:首页 > CPEM推荐

山区“飞行家”—— 记无人机技术探索者蓝誉鑫

2023-07-12分类:CPEM推荐 / CPEM推荐来源:南方电网报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蓝誉鑫在无人机起飞前进行指南针校准。 广东电网公司云浮供电局供图

  蓝誉鑫捣鼓修理好的无人机。陈燕平摄

  山区配网要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检,关隘太多。在粤北小城,有这么一位“飞行家”,以大专学历,凭一股钻研的劲儿,让无人机巡检突破难关,效率大幅提升。他的专业水平,获得了大疆公司的肯定,也找他来检测无人机。“他几乎凭一己之力提升了广东电网无信号区域配网无人机巡检水平,让更多的山区供电局看到了希望。”广东电网公司机巡管理中心技术应用推广部刘高告诉记者。

  近日,记者跟随广东电网公司云浮罗定供电局生产计划部配网智能作业班班长蓝誉鑫的脚步,寻觅其成长成才的印记,感受其创新的艰难,记录其直面困顿的勇气,感怀其深挖一口井、打开一片天的豪情。

  山区之痛

  云浮罗定市79%的线路设备架设在人车难达的深山,蓝誉鑫想借一双“千里眼”,巡遍罗定的山,看清罗定的路

  蓝誉鑫终于走到了步贺村。

  一个独居老妪从屋前跑过来,布满老茧的双手紧紧拽住蓝誉鑫的衣角道:“三天三夜了,终于盼来了。”

  那是2018年8月9日,广东省云浮罗定市步贺村遭遇台风“贝碧嘉”重袭,方圆三公里山路数十处塌方,被浓雾笼罩着。没有电,没有信号,村民与外界失联了足足72小时。

  作为配网运维人员,蓝誉鑫靠着一辆自行车,跋涉了6个多小时,“有时人骑车,有时人扛车。”左前臂和肱头肌变得又胀又硬。山上滚落的碎石堵在道路上,被风摧折的树木东倾西倒,他费尽全身力气,艰难跨越过去,右腿裤管被撕扯开一个5厘米的口子,露出红肿的小腿。

  台风引发了山洪暴发,多处塌方,步贺村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当地政府紧急调派救援力量。山路被拦腰截断,救援队伍只能在群山之间像蚂蚁一样艰难蠕行。

  蓝誉鑫的到来,为被困村民带来了一束“光”。一路上,他记下了每一条线路的受损状况,到达后,迫不及待用卫星电话向后方报告灾情。

  铺开罗定市的地图,79%的线路设备架设在人车难达的深山。常年远距离徒步,让蓝誉鑫和班组成员早已适应了隔天而至的下肢水肿。大家开玩笑说,他们是“五大三粗”的糙汉子。

  面对山区电网运维之“痛”,蓝誉鑫在心中立下誓言:“必须改变这种恶劣天气就没日没夜抢修的状况。”

  彼时,无人机自主巡检在输电领域方兴未艾,但在配网领域仍近乎一片空白。他也想借助这么一双“千里眼”,巡遍罗定的山,看清罗定的路。

  蓝誉鑫开始打听哪里有无人机可以借,他把目光投向了云浮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甚至远在200公里外的广东电网机巡管理中心。“自己不好开口,就让领导出面。”罗定供电局党委书记王彩强打心眼里喜欢这种肯钻研的员工。

  困而求知

  缺人、缺资金、缺技术、缺资源,让他们“久病成良医”。仅在2019年,他们就修好了13架无人机、108块动力电池,还修好了被大疆公司放弃的“泡水报废机”

  让蓝誉鑫没想到的是,无人机到手了,他反而陷入新的苦恼中。

  “大山常常会遮挡无人机的信号,导致它们消失在茫茫密林中。”由于缺乏经验,炸机、失联成了家常便饭,坏了的无人机寄给厂家修理,一来一回要20多个工作日。

  他们索性自己拆、自己修。蓝誉鑫肯定没想到,这一步一迈出,他开始了从飞手到“飞行家”的转变。

  之前从未接触过无人机的他,对技术一窍不通,更何况无人机厂家在某些地方设立了技术壁垒。“譬如电池不使用原装的,它就是飞不了。”蓝誉鑫只能求助网络。

  通过网络,他进入了一个个微信技术群。群里藏龙卧虎,聚集了各地无人机爱好者。蓝誉鑫进群后,像开了闸门的水龙头,不断抛出问题,群友们毫不吝啬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在这个虚拟空间,蓝誉鑫掌握了如何更换驱动器、修理电动机、保养换向器等实用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仅在群里提出问题,还开始积极回答其他人的疑问,逐渐成为了群里的热心“专家”。

  没有灵光乍现,只有困而求知。“缺人、缺资金、缺技术、缺资源,让我们‘久病成良医’。”罗定供电局生产计划部配网智能作业班高级作业员冉杨告诉记者。仅在2019年这一年,他们就修好了13架无人机、108块动力电池。

  一架掉落池塘、被大疆公司放弃的“泡水报废机”,蓝誉鑫并不甘心轻易放弃。他抄起电吹风、电烙铁等工具,拆解、清淤、更换零件……48小时后,这架无人机被成功救“活”。这件事不仅让团队士气大振,也惊动了大疆公司的技术团队。他们专门从深圳跑进山里,要一睹蓝誉鑫的庐山真面目。

  2020年,蓝誉鑫牵头的“海蓝工作室”正式成立,罗定供电局把以前闲置的18楼打扫干净,为这些喜好钻研无人机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场所。

  他的爱人刘倩向记者抱怨,有段时间,蓝誉鑫吃了晚饭安顿好孩子后,就往工作室里走,一待就到凌晨。

  因为他们遇到了难题——电池续航时间太短了。“如果巡航短,一旦无人机中途折返或坠落,那将是无法挽回的损失。”于是,蓝誉鑫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把电池加厚,提高无人机的续航能力?

  “一块电池只能飞十来分钟,大概能巡40基杆塔,但我们的线路长度是其他地方的2—5倍。”蓝誉鑫说,在山区巡线必须提高巡航时间,这不仅仅是效率,也是安全。

  蓝誉鑫购买了二手电芯,反复试验。加4片,再加4片,他想看看无人机巡航的极限在哪里。

  “电池并不是越多越好。”冉杨告诉记者,经过试验,他们发现随着电池的增加,无人机开始出现电机发热、飞行不稳的情况,炸机风险反而增加。无数次试验,他们找到了一个最优解,即采用8片电芯叠加的方式。无人机搭载着这枚改良版电池,首次试飞便突破了18.1千米的里程,达到了原来续航里程的15倍,实现了配网单架次巡视100多基杆塔的新纪录。

  云开月明

  历经286天,蓝誉鑫及其团队累计飞行2.16万公里,第一次摸清3.5万多根电杆的位置,并且精确到厘米,罗定供电局也成为广东电网公司第一个自主完成配网线路自动巡视全覆盖的县区局

  无人机自主巡检是一项涉及多个技术领域的工作,需要作业人员具备足够丰富的内外业经验,才能从容应对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而罗定供电局所面临的挑战更是不同寻常。平原、丘陵、山地等多种地形杂糅,视野盲区多、信号传播不稳定等种种因素,都会导致无人机作业半径受限、动力不足等,从而影响无人机的作业效率。

  面对这种局面,罗定供电局的无人机队员们一开始都心生疑虑,这项任务能否完成?但蓝誉鑫内心深处坚定无比。他希望抓住这个机遇,改变山区运维现状,让线路看得见、摸得着、去得到。因为在他看来,大山里虽然没有六便士,但却有皎洁的月亮。

  从2019年底到2020年8月,蓝誉鑫带领着一群从供电所抽调来的年轻人,开始了一段充满挑战的崇岭之旅。每天凌晨就出发,他们与车子和无人机一并扎进深深的山谷中,有的地方林木葱茏,有的地方植被稀疏,石头堆砌,十分险峻。他们通常待在山里整整一个白天,直到太阳落山才打道回府,晚上则要忙着处理数据,经常忙到深夜。

  “那段时间,我特别害怕他不好好吃饭。但凡他回到家,在洗手间里多待一会儿,我都担心他晕倒。”刘倩告诉记者,由于要抓紧时间作业,他不愿意从山里折返供电所吃饭,索性带了点干粮,就为了在山里多飞一会儿。有一次,别人说蓝誉鑫不吃饭,她没忍住哭了出来。在蓝誉鑫眼中无足轻重的小事,在妻子那里却是极为重要的事。

  蓝誉鑫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这是读书以来就形成的性格。在他那里,没有思维飞跃,每一步都是勉力而行。作为小学同学的李海认为蓝誉鑫身上“有一股劲”,跑步去巡线,跑步去勘灾,跑步去抢修……总要赶在事情前头。这种坚韧感,让大山“退却”了。

  历经286天,蓝誉鑫和其团队累计飞行2.16万公里,第一次摸清3.5万多根电杆的位置,并且精确到厘米,罗定供电局也成为广东电网公司第一个自主完成配网线路自动巡视全覆盖的县区局。

  对于无人机技术给山区配网带来的剧变,一线人员深有感触。“以前每到雷雨天,总担心哪个设备会出问题。”罗定供电局船步供电所副所长徐永常说,现在可以通过无人机提前做好相关准备,静待雨来。

  蓝誉鑫在配网无人机巡检中突破一个个困难,远在深圳的大疆公司为他们这种精神折服,他们开始把研发中的无人机交到蓝誉鑫这里进行测试,作为产品改良的重要参考。而蓝誉鑫在广东电网公司配网自主巡检的交流活动中也频频露脸,毫不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兄弟单位。外地、系统外单位也开始向这位山区“飞行家”学习请教。

  蓝誉鑫团队通过无人机全面、精准的电力运维,大幅度提高电网运维的精准度和效率,让山区居民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的稳定可靠电力。事实上,他带领团队所做的探索,远不局限一隅,无论是消防、路政、通信,只要沾上“山区”二字,都可以在其中获得启发。

  勇气进一步,困难退一步,在五年的进退之间,蓝誉鑫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那种苟日新、日日新的“新”,变成了他在无人机领域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最近,蓝誉鑫又开始带领团队自学AI技术,让无人机能够在巡检过程中自动发现并上报线路故障。

  这,又是一片更大的天空。

  ● 相关链接

  奔跑在创新路上

  “你无法预测一次试验,会不会是下一个飞越的风口。”在技术变革到来前,蓝誉鑫从不给自己时间喘息。因为他知道,每一次试验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飞越的风口。

  在无人机代人推广阶段,他和团队便计划分两步走,先后达成无人机自主巡检和电力数字地图绘制两个目标,推动县区局配网运维率先实现数字化转型。

  创新像长跑,需要意志力。完成自主巡视后,蓝誉鑫和团队尝试在开放地图上,叠加高精度卫星地图平面、360°全景、三维模型影像。坐标、全景、三维模型的基础数据量大,地域分布广,涉及的采集、处理、存储都需要大量时间、人力、设备资源。2020年9月起,蓝誉鑫及其团队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正是这样“咬定青山”突破极限,他们一鼓作气采集完配网设备数据库10TB的海量数据,打造了广东首张电力数字地图。

  那段时间,蓝誉鑫忙得不可开交。除了白天扑在数字地图上,他晚上还要帮大疆公司测试新品。即使外出一整天已经精疲力竭,他仍然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任务。他知道,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对于实现自己的山区飞行梦至关重要。

  回忆起那些困难,蓝誉鑫总是回答“无所谓”“没什么”“咬咬牙就过去了”。他不是回避,而是觉得没有回忆的价值,毕竟登上了山峰,再谈及每一次攀登的艰辛,自然不那么深刻。

  同事陈永钦说,蓝誉鑫经常在晚上九点多安顿好孩子后,又一个人“溜”到单位,“泡”在工作室。在徒弟冉杨眼里,蓝誉鑫偶尔会露出疲惫的一面,但这样的时刻总是一闪而过,“他是一个钝感力强的人,但这不等同于迟钝、木讷。在他那里,钝感力是一种难得的抗压能力。有了它,他才能在遇到坎坷时迅速复原,让挫折成为展翅高飞的动力。”

  ● 记者手记

  野草般生长

  蓝誉鑫不像我们平常遇到的专家,“工夫稳实,见地明白”。他憨厚而不善言辞,但是遇到问题必求解决,感到迷惑就辗转反侧地思考。没钱没技术,困难如山,全凭热爱和毅力。同事刘成洋形容他“知识来自B站,耗材来自闲鱼”。免费的知识与低消的耗材,山区供电局的创新土壤并不那么肥沃。

  山区配网自动巡检的关键,在于无人机的长时间、全时段可操控,在于自动识别300多种日常故障。每一个难题的解决,似乎都不应落在蓝誉鑫身上。读书的时候,他在同学们眼中就不是一个聪明灵泛的人。

  一般人遇到困难通常先判断、掂量,蓝誉鑫却选择迎难而上,只念目的,无畏远近。没有知识储备,他就到处在网上学习请教。学习期间的迷惑、反复、压力与痛苦,构成了成长的一部分。

  只要坐到工作室摆弄起无人机,蓝誉鑫就会变得简单又纯粹。静中无妄念,忙中有欢喜,他以内心的秩序逐步消解了繁复的困难。

  他在一个小点上,深挖了一口井,打开了一片天。他创造了一人一天巡视160多公里线路的纪录,连大疆公司都愿意拿未上市的无人机给他测试,他以4个人的小团队把罗定供电局3200公里的线路整得明明白白。

  有些人就是这样,你第一眼看他是寸高的野草,但是你一两年后再看他,已经茁壮而成树苗,你十年后再去看他,俨然参天之木。

  山区配网自动化巡检的难题被基本克服以后,蓝誉鑫又孜孜不倦地带起了队伍。无论谁提出什么疑问,无论是什么时候,他都能第一时间精准地回答。“须臾开北户,万里明豁然。”蓝誉鑫创造性的火花,点燃了无数个山区供电局配网自动化巡检之梦。

  第一株野草枯黄转青的时候,没有人相信春天来了,直到青草铺满大地。而人们很容易忘记青草的故事,只看见这里杂花生树,群莺飞舞。

  其实,蓝誉鑫自己也不太记得坎坷中的奔跑:那些久困于途的愁肠,那些柳暗花明的欢喜。“没什么,都过去了。”或许,他只是干了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是他始料未及的是,自己埋头前行,不知不觉走到了赛道的最前面。

  本版记者 毛春初 通讯员 孔德淇 温存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