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24日电 记者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获悉,由该学会主办的首届全国电力科普讲解大赛22日在浙江省海宁市落下帷幕。18位入围总决赛的电力科普达人同台竞技,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丰富多元、精彩纷呈的电力科普盛宴。
镜子如何发电?“秘镜基地”到了晚上还可以满负荷发电11个小时。鱼塘长出了光伏电站?水上发电,水下养鱼,渔民如何实现一举三得……选手林炜炜凭借生动的表现力、巧妙的内容切入点、精美的呈现方式,在18位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同样荣获一等奖的选手黄珊为大家科普了“抽水蓄能是不是赔本的买卖”;顾晨琪则化身电力系统精灵,带大家遨游了新型电力系统;选手王佩瑶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为大家科普了“光伏板的前世今生”。
大赛上,选手们还通过现场做实验、场景设计讲解、动画视频等新颖的展现方式为大赛增添了亮点。选手们通过精彩的表现,把最前沿的电力科技和晦涩难懂的科学原理通过形象的比喻讲解透彻,让普通公众也能听得懂、喜欢听,充分展现了电力科技发展的蓬勃力量。
作为2023年中国电力科普日系列活动之一,本届大赛的主题为“科技强国,电力有我”,旨在为广大电力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搭建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助力电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融合发展,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大赛自5月份启动以来,共征集参赛视频98件,经专家初评,45位选手入围并参加半决赛,经过激烈角逐,18位优秀选手晋级总决赛。总决赛中,每位选手首先讲解6分钟的自主命题,再讲解4分钟的公共命题。公共命题通过现场抽签的方式从“碳交易”“特高压”“抽水蓄能”“核能发电”“智能电网”等10个题目中抽取。在时间短、压力大的情况下,选手们迎难而上,精心准备,一路过关斩将。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位、二等奖5位、三等奖9位、优秀奖27位,实现了以赛促学展示风采、发掘培养电力科普人才、营造良好科普文化氛围的目的。
(本文转载时有删改)
下一篇:南充电网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