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在最近发布的《2025年电力市场年中更新报告》中表示,到2026年,全球电力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核能将共同满足新增电力需求。该机构不久前发布的《通往核能新时代的道路》报告也指出,各国对核能的关注已达到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为未来数十年的核能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前,核能占全球总发电量的近10%,是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低碳能源。目前,全球运行中的核反应堆近420座,其发电量有望在2025年创下历史新高。据统计,全球在建核反应堆达63座,总装机容量超70吉瓦,为199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国际能源署分析认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不仅覆盖传统产业,还延伸至电动汽车、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过去10年,全球电力使用量的增长速度是总体能源需求的两倍,并且增速还将继续加大。在电力需求增长和去碳化的大背景下,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支持扩大核能应用。
2023年12月,多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上签署《三倍核能宣言》,目标是到2050年将全球核电装机容量提升至2020年的3倍,助力实现净零排放目标。随之而来的是核能投资的大幅增长,2023年全球核能投资已达约650亿美元,几乎是10年前的两倍。
技术创新正在改变核能技术格局,多个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设计正在研发中,首批商业化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项目预计将在2030年前后投入运营,主要用于数据中心供电。国际能源署认为,在当前政策环境下,全球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装机容量预计到2050年达到40吉瓦。但在更具针对性的核能政策支持和监管优化下,其增长潜力远不止于此。若政策和行业协同推进,全球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装机容量可达120吉瓦,数量将超1000座。国际能源署指出,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规模较小,投资回报周期更短,这使其对商业投资者更具吸引力,从而为私营部门更广泛地参与核能行业打开大门。
(原载8月6日《人民日报》15版)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