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2024无人机
金巡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艾睿光电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力资讯 > 企业动态

氢能中的“实惠”担当——天然气制氢

2022-11-12分类:电力资讯 / 企业动态来源: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氢能,作为一种高热值、零污染的能源,对于促进全球经济脱碳,特别是在工业和交通领域将发挥不可或缺的替代作用。目前,氢能产业发展已经到了加速期。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已经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氢能产业的商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产业将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2.5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并在全球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


虽然氢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没有碳排放,但目前生产氢能的过程却并不是百分之百零碳。


蓝氢具备高性价比

或成当前制氢首选


氢元素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水和化石燃料中,而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需要通过制氢技术进行提取。根据氢能生产来源和生产过程中的排放情况,人们将氢能分别命名为灰氢、蓝氢、绿氢。从当前的制氢成本来看,灰氢也即煤制氢的成本最低,而风电制氢的绿氢制取的成本最高,尽管预计随着制取技术进步,未来绿氢的成本会逐步下降,但可预见的是,未来10年,灰氢仍然具备成本优势。目前,作为清洁能源,煤制氢有个劣势,就是依赖化石能源,无法避免碳排放。相比之下,成本略高于灰氢的蓝氢,似乎成了当下最好的选择。


来源:《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白皮书(2019)》


蓝氢也叫天然气制氢,其工艺原理就是先对天然气进行预处理,然后在转化炉中将甲烷和水蒸汽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余热回收后,在变换塔中将一氧化碳变换成二氧化碳和氢气,这一工艺技术的基础是在天然气蒸汽转化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在变换塔中,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控制反应温度,转化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


虽然天然气也属于化石燃料,在生产蓝氢时也会产生温室气体,但由于使用了碳捕捉、利用与储存(CCUS)等先进技术,温室气体被捕获,减轻了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实现了低排放生产。


天然气制氢过程

来源:本报财经报道组整理


根据行业研究机构数据,天然气制氢工艺目前在世界氢气制取市场占比排第一位。我国天然气制氢的占比排在第二,位于煤制氢之后。我国天然气制氢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为合成氨提供氢气。随着催化剂品质的提高、工艺流程的改进、控制水平的提高、设备形式和结构的优化,天然气制氢工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保证。


近几年,我国天然气制氢行业产量快速增长,从2015年的277.5万吨增长到了2020年的458.9万吨。天然气制氢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421.3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756.11亿元。


多家上市公司布局蓝氢产业链

卫星化学表现亮眼


在A股上市公司中,目前有多家公司涉及蓝氢制取相关业务,包括卫星化学、富淼科技、佛燃能源、惠博普等。


第一家公司卫星化学,它是A股轻烃化工领域的龙头企业,目前在化工产业链拥有丙烯90万吨、聚丙烯45万吨、丙烯酸及酯141万吨、高分子乳液21万吨、SAP15万吨、双氧水22万吨和颜料中间体2.1万吨的产能,是国内少数具备全产业链的丙烯酸及酯、高分子乳液和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商之一。轻烃化工的原料属于富氢原料,副产大量蓝氢,是重要的资源。过去副产氢都被当做燃料气烧掉,但随着氢能的发展,氢气得到了高附加值的利用。


卫星化学在连云港有两套125万吨乙烷裂解装置,其中一期项目已于2021年中投产,二期项目预计在2022年投产,合计副产的高纯氢气约14万吨,加上卫星化学位于嘉兴平湖的三套丙烷脱氢装置副产的14万吨氢气,卫星化学的轻烃化工副产蓝氢合计约28万吨,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氢能生产商。


第二家富淼科技,公司建有年产能3661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制氢装置,通过管道直接供应给集中区内企业,近三年的产能利用率在40%左右。公司的氢气纯度高于氢能源汽车所需的纯度,可用于氢能源汽车的燃料电池。公司已加入苏州氢能产业创新联盟,未来将成为氢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商,其氢气的年销售额在4000万元-5000万元之间。


第三家佛燃能源,公司投资建设的南庄制氢加氢加气一体化站于去年7月启动运行,这也是国内首个站内天然气制氢加氢一体站,日制氢加氢能力达到1100公斤,可满足公交车100车次或物流车150车次的加氢需求。


第四家惠博普与前三家公司不同,它是一家国际化的油气资源开发及利用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惠博普提供的是蓝氢生产中至为关键的一环——碳捕捉及利用与封存(CCUS)。由于使用了碳捕捉、利用与储存(CCUS)等先进技术,蓝氢的制取实现了低排放生产,这使得在成本相差不太大的时候,蓝氢相比于灰氢具备更高的环保优势。


尽管这些公司的主业不尽相同,但因为都涉及到氢能业务,都站上了时代的风口,那么,它们的业绩表现如何呢?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卫星化学、富淼科技、佛燃能源、惠博普分别实现营收200.18亿元、10.37亿元、96.31亿元和10.25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2.56亿元、0.90亿元、3.93亿元以及1.12亿元,从公司整体的业绩表现来看,卫星化学一骑绝尘,最为亮眼。从销售毛利率来看,惠博普最高,为36.92%,佛燃能源最低,为12.61%。


来源:东方财富


虽然各公司的氢能业务对业绩贡献程度不同,但在资本市场中,大都因为业绩表现出色,叠加氢能概念而受到了资金的关注。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2日,卫星化学股价大涨132.85%,截至3月2日收盘,总市值达到744亿元,成为妥妥的氢能龙头。从动态市盈率来看,卫星化学最低,为13.12,惠博普最高,为38.04;从市净率来看,这几家公司的市净率都相对较低,最高的卫星化学,也才4.2;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卫星化学最高,为27.15%。


来源:东方财富


双碳背景下

谁是氢能行业的未来?


随着能源消耗的加剧,寻找新的能源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氢作为现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种能源,来源广泛,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污染,转化效率高,应用前景广泛。利用天然气制取氢气(蓝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能源替代过程中的压力,进一步促进我国能源利用结构的转变。


目前来看,天然气制取蓝氢制取在碳排放上优于煤制的灰氢,在制作成本上优于风电制取的绿氢,是当前制氢方式中,比较合理的一个选择,但是,蓝氢制取,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


天然气制氢的成本主要由天然气价格决定,天然气原料成本占比高达 70-90%。同时,为了防止重整催化剂中毒,天然气制氢的生产过程需要将原料气的硫含量降至百万分之一以下,因此制得氢气的杂质浓度才能相对较低。在我国蓝氢制取中,国内天然气资源供给有限且地域分布主要是在西部,含硫量较高,预处理工艺复杂,导致国内天然气制氢的成本相对较高。


据中国氢能联盟测算,到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将由目前的2000多万吨增长到3500 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占比由不到3%提升至5%;到2050年,氢能将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到10%,氢气需求接近6000万吨,产业链年产值约12万亿元。


目前,我国风电制氢的绿氢,制取技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制取成本偏高,但长期来看,随着用氢需求的扩大,大规模绿色制氢的市场需求将逐步增长,结合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制氢加氢一体站、经济高效的集中式制氢、液氢等多种储运路径并行的方案将会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备受期待的绿氢,将怎样引领行业未来呢?欢迎继续关注行业聚焦。


市场相关分析意见仅供参考非荐股

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来源丨东亚经贸新闻报道组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